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方法:规则转换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灵活性是一种灵活的转换心理表征,以及将反应定势转换到能够适应变化的或者不可预测的情景中的能力,是人类智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规则转换任务是认知灵活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总结可以发现,近年来,发展心理学对规则转换任务进行较多研究的主要是两种范式,演绎和归纳范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理论经常被广大学者误解为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延伸,属于新行为主义理论阵营,其原因是他们忽视或未理解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和研究范式。文章采用社会建构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来分析社会认知理论,发现其基本研究范式、关键性概念和心理的建构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一致,因而社会认知理论应该是属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阵营。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研究范畴以及理论解释这几个方面对心理理论研究的零散理论进行整合,建构心理理论的理论体系,以期对心理理论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提出心理理论的各种研究范式的效度及其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有待评估、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还有待扩展、理论解释面临挑战、应用和实证研究有待加强以及有待于开辟如内隐社会认知在心理理论中的位置和关系、研究对象终身化等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语言社会化范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新语言研究视角。这一范式摆脱了传统语言研究过度偏重心理认知的束缚,探讨了语言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从语境、认知和身份三个方面探讨语言习得的社会化过程。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二语习得研究也开始受到语言社会化范式的影响,开辟出新的学术空间。从语境、认知和习得者身份三方面将语言社会化范式引入二语习得研究具有创新意义,推进了二语习得研究社会化转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心理课的定义和总目标进行描述,心理课的课程安排和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作为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程,心理课应以活动体验为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切实的情感体验等是心理课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本研究以"适应中学生活"主题课程为例来探讨心理课在结合探究体验教学和内容传授教学模式上的尝试,从而呈现出学生课堂体验在心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人性的全面认识,西方人格心理研究出现了新的范式:生物学范式,进化论范式,社会—认知范式。与此同时,传统的范式也有了新进展,趋于综合化、多元化。西方人格心理研究在对人性透彻的审视的前提下,呈现新趋势:把人格置于更广阔的学科背景中研究;方法上改采多元取向;理论上鼓励百花齐放;整合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10年发生的学习研究革命对教学范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情景认知、社会建构、实践参与、在线学习等已成为当今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学习理念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情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为原则,以技术为手段。  相似文献   

8.
当代人格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格心理学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人格研究范式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生物学研究范式关注遗传和进化的作用以及生物学在人格发展中的贡献;文化研究范式以多元文化观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关系;特质范式重视大五模型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社会认知范式强调影响个体行为的认知、动机和目标变量,完善了以社会认知观点为基础的自我理论。  相似文献   

9.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学生在头脑里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过程。由于小学生认知心理不成熟.在做练习、试卷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误、研究学生的错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从认知心理角度去审视学生错题,找出归因,提出对策,期望促进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1.
情感决策发展的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文章阐释了儿童情感决策的涵义,对其心理成分和研究范式进行总结,从观点采择、决策情景、情感-认知联结、灵活表征等不同方面探讨与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关系,对特殊儿童的情感决策研究加以介绍,并对儿童情感决策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锚定效应是不确定情景下被试判断和决策中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偏差.40年来,研究者们采用传统锚定效应和基本锚定效应范式开展研究,提出了不充分的调整模型、选择通达模型和双重加工模型,系列研究表明,锚定效应受到决策背景、锚的类型、文化特征等多个变量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扩展锚的类型、创新研究范式、深化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确认影响锚定效应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注重锚定效应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贮存和提取。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建构如下的化学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实验探究,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归纳本质,获得理性认识;适当练习,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把信息加工理论运用化学教学,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内部过程,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构建“为学而教”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心理恢复能力——心理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危机情景或压力事件中能保持良好适应的能力。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保护性因素和过程,旨在发现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并通过干预来减少不幸事件的危害。目前以变量为中心范式和以被试为中心范式为主,研究涉及各领域并获得可喜成果。未来研究更加强调领域化和干预提高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认知研究经历了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等研究范式的转变。随着各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方法论体系的丰富以及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生态发展与动态系统发展研究范式逐步成为教师认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对游戏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够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心理理论”及相关研究的范式以组织实施儿童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风险认知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认知是人们对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认识,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有理性行为者模型、心理测量范式、文化理论和风险的社会放大四种研究方法。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整合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观点,对交流与信任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将风险认知在个体水平上和社会水平上的理论取向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18.
"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够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心理理论"及相关研究的范式以组织实施儿童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知觉、类化和理解世界。对具身社会认知的延伸研究有利于人们理解社会情景中的身心交互。理解他人或他者视点的采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形式的具身实践。具身的自我视点与离身的他者视点的采用都是具身认知。采用打破文化成规的离身视点在延伸诗歌的美学意蕴、促进自我与想像空间中的他者及现实空间中的他者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方面起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心理理论最早源于Premack和Woodruff对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至于对它的研究已成为继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和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探讨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认知的新范式。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对于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对他人和自己的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因此,实验研究范式大多是错误信念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外表事实区分等),也通常把儿童达到能够正确理解他人会拥有错误信念的年龄认为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能力的年龄。大部分研究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