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地理学科特点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促进了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及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地球表层开发强度不断加大,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更加复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矛盾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日渐凸显,地理学科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理学所固有的与地域事象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使地理学科地位不断加强,社会对地理学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相应的对地理学人才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不但是地理学科本身的优势,也是时代发展对地理学本身的必然要求。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秘书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属应用型文科专业,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应用型秘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要设置一套实用的实训课程体系,并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创新秘书学专业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谈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作为电大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载体,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笔者认为,当前电大课程设置应转变重专业课程轻相关课程、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现状,尽快建立一个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需要的科学而灵活的课程体系,使其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需求的通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能在创新中应用,又能在应用中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突出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用性"、"创新性",从而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指导方针,优化课程结构;坚持"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课程开发思路;建立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平台教育、创新教育"三级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重视基础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快课程综合化步伐。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张忠福 《职教论坛》2004,(24):50-51
要开发出一个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充分考虑行业背景、实践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的探讨,提出了有关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文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文秘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完全学分制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注重秘书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解决的问题有教学管理配套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具有交叉性,通过了解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企业当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与企业接轨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打造与课程相适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注重国际商务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建立多层次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构建"全方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课程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结构体系,其演变的动力也是一个系统。该动力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功能的矛盾。该系统发展的一般模式是以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为中心,由预期的课程体系发展为现实的课程体系。该系统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稳定性三大特点。其环境系统相当复杂,既有科技进步、社会需求等因素,也有人的发展需要的因素,人的发展与需要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高师物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系统构建,不仅要科学处理好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关系,实现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构,而且还应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关系,使课程体系具有宽厚知识基础,提高和发展综合素质能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地域经济发展实际,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当前,云南高校则应牢牢把握“两强一堡”建设主题,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多方面人手,结合新型产业、创意产业的兴起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适用型人才,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研究放在学科建设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工作。如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培养环节、过程的确定和完善 ,学位论文的指导、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图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等。要把本学科建设成全国的一流学科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做好工作。但是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建设任务中 ,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放在首位。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研究放在学科建设的首位 ,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我们这个学科…  相似文献   

12.
质量功能展开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面向市场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可以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根据质量功能展开理论,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的需求,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结合高校办学的特色,把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学校的"普及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地质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地质学学科的课程设置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将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从地质学学科特点、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下手,介绍合肥工业大学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对地质学学科课程设置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学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出司法专业人才的重任,司法人才培养涉及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在当今资格考试准入机制下,能够培养出适应司法工作需求的人才,是高校法学专业工作人员共同的话题。以司法资格考试相关要求为导向,进行法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够为高校提升司法人才输送效率、实现人才定向培养、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等方面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主要采用两种思路,分别为"顺推法"和"逆推法"。"顺推法"模式遵循的是学科逻辑,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组或重构现有学科理论知识,创建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弊端在于忽视了对社会需求的分析。"逆推法"模式基于应用逻辑,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这种模式,容易落入"为应用而应用"的俗套。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社会需求的统一,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人才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是由社会实际需求及人才地理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决定的。该学科的研究经历了学习积累、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阶段。目前,在人才系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才地图、人才地域分布、人才地域结构、区域人才资源配置和开发战略、人才地理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今后人才地理学要坚持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进行理论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宽口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确立构建课程体系的主线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主线进行刚性设置 ,强调专业的专、深、尖 ,忽视学科专业发展的广度特别是交叉融合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过窄 ,社会适应性不强。市场经济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呈现出了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态势 ,要求人才知识面宽 ,应变开拓能力强。这种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的课程体系显然不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需要。因此 ,高等学校必须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高度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实践 ,所培养的人才既要…  相似文献   

18.
秘书学是新兴的本科专业,为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需求,应该突出其专业的技能性与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为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从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第二课堂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由此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为此,各高校的法学教育在完成法学专业对人才培养共同性要求的基础上,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师资条件、办学传统与条件,特别是所依托学校的强势学科等实际情况,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走一条有特色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之路,以满足社会不同需求主体的不同需要,避免人才培养中的"千人一面,千校一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科内知识的整合,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建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作为课程建设者,需要着眼课程建设的多元化和特色化。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为例,解析工程师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法语课程的设置,探索服务中法工程师关键能力培养的法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