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师德是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古往今来,教师以其学识、智慧、风范和道德修养为人所崇敬和赞扬。那么,应努力从哪几个方面抓好师德教育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师德建设的现代性不仅是师德教育问题,而且与市场经济、学校教师管理模式、教师的资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及整体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普遍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此造成了众多弊端,表现出教师不应有的"消极被动性",这与以爱和创造性为核心的师德涵义渐行渐远。加强现代师德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发蕴藏在广大教师身上的道德主体意识,即一种体现爱和创造性的师德智慧。  相似文献   

3.
师德的本质,既非外在于人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非单纯体现为教师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它是教师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展现,凝结着教师自身独特的道德人格。师德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师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予以价值引导,将外在于教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不应忽视师德心理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师德心理建设的核心;以中国智慧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通过智慧训练促进教师由"经师"成长为"人师",用自身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4.
师德可分为社会性师德和个体性师德两个维度.这一区分表明,师德是一个完整的互动性结构系统.没有前者,教师个体行为就缺失了道德指令;没有后者,社会道德要求就缺失了实践载体.师德建设必须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将社会的职业规范内化为教师德性、外化为教师善行.师德两个维度对师德评价的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全面的评价视域...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然而师德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落实此根本任务.根植于中国教育实践的师德问题,其化解之道需要中国智慧.因为师德问题缘发于人主体地位的提升即自我的肯定及其负面即个体囿于自我.从教师方面而言,师德问题缘发于教师的专业性不足,这不只是教师个体的问题.因而厘清教师专业性中个体与非个体关系问题有助于廓清...  相似文献   

6.
论新时期师德内涵和师德监督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既要继承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精华,又需要具备时代特点.新的师德机制的建设需要人们的自觉行为,更需要制度的强化.在分析新时期师德的特点和内涵的基础上,推出加强师德建设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意识. 文章对师范生师德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进行了综合量化分析,调查发现师范生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表现出差异性,并提出了重塑教师信念,加强师德理想教育;把握课堂主渠道,提高师德认知;重视教育实践,历练师德品质;引导自我教育,提高自我师德意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师德问题事关教育的成败,但是,当前我们对师德内涵的概括还不够清楚.文章通过对师德内涵的传统观点和当前普遍观点的研究,结合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理解,提出了教师师德的新内涵,即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马新妍 《文教资料》2008,(32):157-158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呈多样化.因此高校的师德建设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师德的内涵、现状及成因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的敬业意识淡薄、示范作用欠缺、精力投入不够、重业务轻道德、育人意识淡化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完善的师德规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师德行为.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于希勇  车广吉 《中国德育》2007,2(7):7-10,68
在爱智中育德,就是教师以育德为宗旨,将爱智贯穿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的道德智慧得到勃发、撞击和共享。爱智是育德的途径;育德是爱智的鹄的。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道德教育:意蕴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主体性哲学视域,深入考察和反思当今学校道德教育陷入低迷和失效的症结所在。规约化的行为控制机制、知识化的道德智慧追求、模塑化的道德教育逻辑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的主要病理表征。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意识、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理解和对话的多元价值选择则是其走出困顿、提高实效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14.
智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与教育的关系密切,所以教育本身就拥有浓厚的智慧气息。然而近代以来,教育几乎成为了知识传授的代名词,与智慧日渐疏远,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也没有了智慧的品性,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应充满智慧的成分,要求教师应成为智慧型教师;师范教育亦应承担起培养智慧型教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师审美素质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教师的审美素质在其素质要素中常常被忽略。教师的审美素质包括道德美、智慧美、情感美和时空美。通过塑造其人格、发展其智能、陶冶其情感、发展其教育能力可以培养教师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情商素质教育的缺失,使得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差、集体凝聚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基于此,当前加强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高校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增强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杨丽 《成才之路》2021,(13):50-51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科学完整的育人体系。教师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响应创新与创业的时代召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而更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过程,是承认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是学生之间自主交流、合作探索的过程,是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理论知识和生活问题密切联系的过程,是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的过程,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培养教学效能感,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强,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唤醒体育教师的自我意识,加强教学效能感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是教育和发展学生的第一要素,是实现教育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的基础和手段,是教师智慧与德行的融合,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德行与个性修养、对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关注、确立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等,是提高教师对学生理解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