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作为经济支撑,加拿大博士后资助制度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政府层面的支撑最初是通过国家研究理事会对博士后资助产生影响,后来主要通过三个研究理事会发挥作用。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或类目繁多的资助项目为博士后研究提供经费支撑。加拿大的博士后资助制度倡导国际合作,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现了人才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对博士后成长与国家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基金资助效果,采用文献法阐述了该基金会的发展过程,历年资助金的规模变化和资助博士后数量发展,资助金的资助效益,分析该基金存在着资助面较低且不稳定,资助类别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固定政府资助比例”,“调整资助类别与等级”和“改进评审制度”的资助政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博士后资助体系是博士后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博士后资助体系经过30年发展,反映出的是机构条块分割的分散式资助,导致资助强度不公平、成果归属难确定、影响有价值课题申报和增加站点管理难度等问题,它已威胁到博士后制度生存。改革博士后资助政策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基本思路是采用全额资助,资助体系由"教授资助、政府资助和站点资助"三类构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博士后教育经历了初创、扩张和调整阶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博士后制度。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博士后制度体现出政府主导性强、资助方式多元化、重视人才流动性和国际交流等特点。不过,日本的博士后也面临着缺乏统一管理、权益无法保障、就业困难、性别失衡、高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尝试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但是能否推动博士后制度走出困顿境况,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科研与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非常重视对博士后阶段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资助。资助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学术资助组织。资助形式主要有:科研项目、工作岗位、奖学金、学术奖项等。德国对博士后的资助表现出以下特点:资助机构和形式具有多元性和互补性,资助规模和力度大,按资助对象进行分类资助,资助措施具有国际化导向,注重家庭维度和性别之间的机会公平,重视对资助项目的科学跟踪、评估和持续改善,富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对第65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人员名单进行了公示,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孙彤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祁若龙两人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二等项目。沈阳建筑大学已连续八批次获得面上资助项目共计22项,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云 《教育研究》2006,27(5):36-40
20年来的中国博士后制度,经历初步创建、快速与全面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后,正走向提高质量与创新发展。博士后制度在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管理制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关系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因素。新时期的博士后制度需要在管理制度、培养制度、经费筹措、资助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博士后制度的始创国和最大招收国,分析美国博士后教育新发展,可以更好地掌握美国博士后发展新动态。通过对美国博士后招收机构、博士后资助及博士后研究成果方面的分析,发现博士后招收机构呈集中化趋势,非政府资助增长越来越快和博士后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简介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是中国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主要为在中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为鼓励海外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回国(来华)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特别设立了"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项目本着"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择优资助"的原则,由申请人依托拟在中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单位申报。获选者每人每年获得30万元人民币资助,资助期限为2年,合计6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公共资助基础研究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和国家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重要关系。政府对大学、研究所及其他部门的基础研究提供相当多的资助,但科学家和研究资助机构常常认为,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政府又遇到巨大的公共资金需求,各方竟夺。政府对卫生或教育资助所带来的效益很明显,而对基础研究资助的效益就差得多。然而,大量的证据说明,基础研究带来相当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公共资助的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分成如下六类。一一、增加有用知识储备一公共资助基础研究的理由是,它增加企业用于其技动的科学信息。但是,用户若要利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教育与职业》2007,(1):114-114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博士后事业的总投入将超过1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其中博士后日常经费的投入将达到10亿元,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额将达到5亿元。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数字15亿“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博士后事业的总投入将超过15亿,是“十五”期间的3倍,其中博士后日常经费的投入将达到10亿元,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额将达到5亿元。27.8亿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今年将选派2300名各类人员出国留学,并公布了2001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选派计划。据了解,2001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包括我国政府提供全额资助、与外国政府和组织互换奖学金资助、各种项目奖学金或资助金等多种资助方式。资助各类留学人员数额比例为:高级访问学者20%,访问学者/进修人员62%,研究生及其它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获悉,沈阳建筑大学环境学院的两名博士后于水、黄凯良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资助。获资助数量在辽宁省高校排名居第4位,在省属工科院校居第1位,这是沈阳建筑大学首次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即取得突破。沈阳建筑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博士后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同时,学校启动了博士后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工作,鼓励在站博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06,(12)
据从教育部门获悉,200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计划敲定,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生的选派规模将比往年有所增加。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报名。200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7000人。今年将优先资助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同时,为培养一批能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骨干,公派留学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生的选派规模。另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中的有效主体分析及资助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政策协调着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是连接政府和学校的纽带,也是多种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针对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必要从教育政策分析入手,对资助体系中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探讨国家(政府)的投资主体和政策主体地位、大学的教育主体地位和银行的金融主体地位,进而认清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途径。一、大学生资助的相关主体目前围绕着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有以下几个相关主体:1.国家(政府)是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投资主体和政策主体。在大学生经济资助这个问题上,与政府的责任紧密相关的是两个原则:机会均等原…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中美博士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样本,通过对两校在博士后"招收权力、培养、项目申请、管理与评价、博士后动机与职业规划、满意度"六个方面的调查,发现两校博士后对博士后制度存在价值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导师在招收与培养博士后的权力、博士后的基金申请、做博士后的动机和博士后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呈显著差异。完善我国博士后制度需要重新定位博士后人才地位,下放博士后管理重心到导师,改进博士后学术训练不足现状,以及改变博士后经费资助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博士学位获得者,经过竞争得到国家或专家个人资助,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主持科研工作的专家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的不同之处是:一般不再念课程,期满后也不再授予任何学位,而主要是与专家共同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研究人员与大学教师的不同之处是:他不是正式的在编人员,而是一种从事科研的临时职位,一般不担负教学任务。美国的一些大学校长和专家认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与高水平专家共同进行科  相似文献   

19.
据200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消息,200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7000人,优先资助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以及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为培养一批能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骨干,满足国家中长期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将优化选派结构,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选派规模。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存在着国奖数额偏高、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国家助学贷款配套体系不完善、忽视对贫困生心理帮助手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等许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