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相似文献   

2.
成长小说是一种关注年轻人成长过程的文学题材。曼斯菲尔德所著《园会》和福克纳所著《烧马棚》是典型的成长小说。本论文将会比较两部短篇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福克纳的最好的也是最具影响的一部短篇小说——《烧马棚》进行了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上的解读。这部主题和情节简单的小说,在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颇有特色,在注重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尤其是象征主义手法,另外还大胆尝试各种创作技巧,如意识流等。  相似文献   

4.
仲靖 《海外英语》2024,(2):211-213
中外学界对福克纳的《烧马棚》有一种共识:作品从儿童视角批评了藐视文明规则、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父亲形象。作者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流露出对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确实是情节发展的走向。然而,在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有一条并行的隐性叙事轨道。福克纳借儿童视角叙事的不可靠性,含蓄表达了对小说中父亲代表的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农民的同情。发现这一双重叙事进程后,人物形象由扁平单一变得圆形多样,作品的主旨能够得到更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小说叙事方式的角度对莫言的《檀香刑》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了比较。《檀香刑》的叙事者由"少"到"多",叙事结构由"线"到"块",叙事风格由"西"到"中",实现了对《喧哗与骚动》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以其家乡为背景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学色彩。以杰弗生镇为背景的小说《八月之光》可以说是美国南方社会的缩影,那儿的自然风光、乡土民情甚至是种种社会问题造成的伤痛都成为萦绕在福克纳心头的一抹乡愁,难以消释。清教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战争等一步步摧毁了美好的"南方神话",而福克纳对南方亦是"爱恨纠结"。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中浓厚的地域色彩上,也体现在福克纳对于南方人的希望:在伤痛中走向新生与永恒。  相似文献   

7.
汤唯的晚春     
韩松落 《八小时以外》2012,(4):101-103,100
正《晚秋》这部由金泰勇执导、汤唯和玄彬主演的电影,改编自1966年的同名影片,讲述一位因为母亲去世而获假释的女犯,在西雅图与一个男子邂逅的故事。汤唯凭借这部电影,在韩国"第47届百想艺术大赏"上,以最佳女演员和人气女演员两项提名入围,最终成为影后,也成为韩国"百想大赏"创立以来,第一个获奖的外国人。更重要的是,这是在《色·戒》、《月满轩尼诗》、《武侠》之后,又一部在内地公映的、由汤唯主演的电影。对汤唯来说,她演艺事业的春天慢慢来到,这个春天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晚春"。  相似文献   

8.
众多研究者认为福克纳擅长写长篇,因此忽略了对其短篇作品的研究,国内对福克纳短篇小说《荣誉》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先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荣誉》的主题,然后阐述为突出主题所用的叙事策略,展现该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韩国电影《婚纱》不知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但是电影告诉观众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有对亲情的关照与思考,从中我们学会了,要懂得付出,要会为爱而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对三顾茅庐一事进行铺叙、渲染的是《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语言运用上都显得粗糙不成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思维,使该故事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趣味的求贤桥段,成功刻画出刘备的仁君形象和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因此赋予了三顾茅庐高雅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怀着无限悲凉悯恤描绘出的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他摒弃传统小说全知式细节描写,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通过叙述角色的频繁更替,捕捉各种思绪、印象、感觉、回忆和梦幻,多侧面立体地凸现人物,揭示精神极度空虚苦闷的西方“现代人”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3.
从英美新批评角度切入,对福克纳最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进行深层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价值,揭示作品的意义,领略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花、老房子、艾米丽这几个象征意象的具体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这篇小说以及福克纳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押沙龙,押沙龙》取材于《圣经》(撒母儿记)。本文作者认为小说人物中惟有斯图潘与大卫王对应关系明确。押沙龙在小说中则没有明确的人物对应关系,而且具有指向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熊》和《夕阳》为例,从布局谋篇和语言特色两方面探讨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写作艺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手法多样化,尤其是以花样百出且引人入胜的布局谋篇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成功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喧哗与骚动》(The Soundand the Fury)中所体现的新历史主义倾向。从班吉(Benjy)、昆丁(Quentin)和杰生(Jason)这三个叙述者入手,揭示福克纳对高歌猛进的北方工商资本主义主流话语的颠覆和对抗,解构了美国政府宣扬的内战胜利和资本主义进步的"单数""大写"历史;通过对迪尔西(Dilsey)形象分析,探讨南方庄园经济解体之后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女主人公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认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福克纳对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从凯蒂看福克纳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以他的小说《喧嚣与骚动》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凯蒂的命运,展示出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而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对女性的压迫与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