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阐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优良家风传承面临的挑战、优良家风传承的原则,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提出高职院校建设优良家风文化的路径:加强顶层设计,以党风政风建设推动家风文化建设;拓展新渠道,以和谐社风引领优良家风的传承;构建文明家庭,发挥优良家风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琅邪王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最兴盛的世家大族。以“与时推迁”为突出特色的家风 ,使其家族在频繁的王朝更迭中少受冲击。其家族文化尤重礼法制度 ,在宗族内讲求孝友 ,于国家则擅长朝仪典制。在文化思想方面又注重广泛的包容性 ,使其家族能够长时间充满活力 ,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家风建设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家庭的家风建设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家长进行家风建设,缺意识、缺方法、缺支持;学校支持家风建设,意愿不高、能力不够、保障不力、策略不明。学校应从文化引领支撑、搭建共育平台、丰富活动体验、联动社会力量、评价激励践行五大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抓手.优良家风与党性修养具有正相关性与同质性,两者都属于"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家风建设助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应从继承优秀传统仕宦家风的为官之道、弘扬红色家书讲亲情更讲原则的亲属观、树立"家风正"才能"国风清"的思想意识、将优良家风建设纳入党员干部的考核机制等路径做起,切实以家风建设为基点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家风与家风文化的交互视野下,以"习凿齿现象"为切入口,讨论习凿齿与习氏家风建构的相关问题。可以得出习凿齿以文化力量开创了习氏的一代家风,主要表现在:在魏晋注重玄学空谈与醉心于仕宦的背景下,以诸葛氏为参照,开创了"以德抗位"和事功追求的新家风,并以家国情怀和《春秋》精神作为家风的起点和终点,从而与当时主流的士族家风拉开了距离,为后世树立了标杆,也给今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孝为伦理之本、行为规范之首,在中国伦理中居于首德和始德地位。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孝道不只是家庭伦理规范,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以孝德理论与实践为圆心向外扩展,探寻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加强孝文化的理论宣传和实践养成,对丰富以德治国的内涵,促进代际沟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貌,以隐性的意识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从自身家庭的角度上说,有利于家族和睦;从国家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有利于治国安邦。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正在日益消减,被人们漠视,分析当代中国家风之忧患,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家风意识和理念,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之一。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是家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体现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的做人风范,为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优良家风的必然遵循。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以传统美德为依托建设家风,以红色家风为标杆建设家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建设家风,以领导干部为着力群体建设家风。其重要论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领党风、社风形成新气象,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呵护,家庭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更是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最基本途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中家风具有天然的优势。以家风教育为基石,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地培育,才能使其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始终保持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
倡导良好家风不仅有利于家庭和家族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太湖县志(同治版)》记载了十多位刘氏先祖孝友、义行和崇文尚教等事迹,文章结合刘氏家志的相关材料分析,探析了太湖县刘氏的家风表现及其传承方法与途径,认为加强示范引导和家训倡导及家谱为先贤立传,有利于促进良好家风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调查农村孝道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农村孝道衰微的原因,提出重塑农村孝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人们的孝道意识,促进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土建筑是乡村里的历史建筑,古朴典雅,底蕴深厚。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一个组群的乡土建筑往往就代表着某地的一个宗法共同体,全面盘点和梳理古村张谷英的建筑群,并加以分期、分类的分析,旨在全面认知中国古代汉民族血缘聚落与自然村之间的区别。此外,了解血缘聚落的建筑特征,将有利于张谷英村文物价值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周茂源家族乃云间著姓望族。周茂源为明末幾社之翘楚,其从侄周立勋则是"幾社六子"之一。周氏家族系云间文化世家,周茂源、周纶、周稚廉祖孙三代皆工于诗词,秉承复古宗风,间有新创,在云间派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遵循。?纲要?直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依然存在的道德问题,做到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着力点,系统地全方位地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大学思想教育艰难和艰苦时期,区域文化传统和乡土优良美德,是地方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介体。以世界客都梅州的嘉应学院为例,客家千年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同根同源,客家美德继承、发扬、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客家民系聚居区的传统美德,是客都大学充分发掘和利用的宝贵资源。汲取客家优秀传统道德,以客家传统美德为生长点,整合并发扬光大,这是当前地方大学进行思想教育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客家人从古至今英才辈出,究其原因,与传统的社会学风和“诗礼传家”的家庭学风有关,也与生活环境困苦,以读书作为谋生之路有关,还与当时府、州、县的一些官员重视教育,持“兴学德政垂后世”的观点有关。新中国成立以后,客家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并仍保持全国较先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如今社会上出现孝亲观念淡化现象,导致大学生孝亲道德出现滑坡。对大学生强化孝亲品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孝亲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为社会化的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客家地区产生了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廉洁清正、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它主要通过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谣等形式加以传承,同时又在杰出人物的身上折射出熣灿光芒,激励着客家人奋发向上,净化了客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徽州济阳江姓源出于赢姓,以其居住济阳郡而得名,唐宋之际辗转流徙至徽州各地,世代繁衍,家族逐渐壮大,形成了众多分支。歙县江村是徽州济阳江姓的显赫一支,族人擅长经商,赚取财富用于农业发展、人才培养、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优良家风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道德支撑,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熟识度和认可度,而且还可以促使其细化、深化、日常化,进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发挥优良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必须以和谐家庭作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奠基石,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优良家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将家风建设融入生产、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