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词本是最擅摹写男女之间相思恋情的抒情文体。宋代文士赋尼词的对象皆为年轻美貌的尼姑,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香艳性,不论所赋对象的身世如何曲折悲苦,赋者的目光皆聚焦于女尼的容貌、衣着,皆言及男女情事。这不仅反映出宋代部分女尼的世俗情欲,更反映出宋代文士骨子里的好色倾向。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些小说中的“我”或为衬托主人公而设,或为便于直接抒情议论而设,或充当串连故事的中介见证人,也可作为文章中的主角出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这种写法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行文自然、亲切。下面我们就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作为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采用自叙形式,把一件小事的经过和“我…  相似文献   

3.
冯衍是两汉之际著名文士,其代表作《显志赋》是东汉抒情赋的突出之作。由于史料阙如,学界较少关注冯衍生平中的若干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冯衍的世系、生卒年及二次出妻的时间进行了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4.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6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一位主观的主情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的抒情形象很鲜明.一首诗往往既有主体抒情形象.又有与主体抒情形象相结合的客体抒情形象.过去人们只重视抒情形象所表达的“个性解放”和“五四时代精神”的意项.而对于抒情形象意蕴的多项性重视不够,更没有人指出抒情形象所显示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直接倾诉为基本特点的直接抒情是新诗的基本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的诗,感情占据优势,但是仍然有形象,即直接抒情形象。用直接抒情方式写诗,容易进入误区,即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可能走向散文,从而失去诗的形象。防止进入误区的关键存在于情感化作诗经验的过程中,要点是渗透激情和激活想象。具体技巧大致有:情感与物境“互藏其宅”,极化的夸张语言坦露心境,抒情充分显示个性特征,使用内涵丰富的精警语言,语言接续的陌生逻辑。  相似文献   

8.
1.理解抒情诗直接抒情特别是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2.指导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如了解写作背景、抓住表现特征、分析描述的形象、理解关键词句及反复诵读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理解《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的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写人抒情,《就是那一只蟋蟀》、《致橡树》和《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借物抒情,《致恰达耶夫》的直接抒情等不同抒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散文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化审美特征.“论—说”因素决定其以意为宗,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行文畅所欲言;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富有情韵,抒情因素造就其情采纷呈的特质;艺术表现借助想象因素与多种修辞手法及论证方式相结合,形象可感.  相似文献   

10.
黄静 《考试周刊》2007,(1):73-74
戴望舒以一首《雨巷》而蜚声文坛,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别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多侧面的特点。本文力图从落寞者、痴情者、寻梦者、爱国者、守护者五个方面对戴望舒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是艺术歌曲体裁的经典名作。作品采用忧郁的抒情调子,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来衬托和刻画主人公的心理,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悲剧性色彩。这漫长而又阴郁的旅行正是舒伯特一生的写照,在此基础上,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解析作品论述其内在的悲剧性色彩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宇森的电影是他的自白,他以电影诉说他的态度和理想,他将自己所祟尚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融入进了其电影的创作中,因此,他的电影总有浓重的侠义情结。通过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主题及模式,将从三方面对吴宇森电影的侠义情结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侠义主题和模式;最后将吴宇森的"英雄片"与西方的动作片进行比较,从中解读吴宇森是如何通过他的"英雄"电影,宣扬中国的侠义精神,如何希望观众透过他的"英雄"电影,认识和发现人性的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是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伟大而多情的诗人,他的家事诗以其为人臣的忠诚,为人夫的深情和为人父的慈爱为我们奏响了和谐美的弦律,使我们受到感情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似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人。然而,细读其诗文后,会发现在其豁达的外表下面,其实掩藏着很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本文试从以下五方面论述其悲情美:一、忧生患死的悲凄美;二、士不遇的悲怆美;三、羁旅赠别伤悼的悲切美;四、相思苦恋的悲艳美;五、“竟抱固穷节”的悲壮美。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见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相似文献   

16.
《血色浪漫》是都梁的一部优秀作品,文中主角钟跃民经历了当代中国历史,有着和社会时代紧密联系的人生经历。他的行为契合着中国传统游侠的各种基本特征,始终都在证明着一种桀骜不驯的自由精神,展现出一种现代意义的游侠色彩。该文从游侠这一特殊群体的形象特征及其文学意义出发,分析钟跃民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其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游侠特征,揭示出其自由精神对于现代人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贾超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105-10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浪漫主义音乐走向现代主义音乐的转变时期,拉赫玛尼诺夫却依然在坚守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拉赫玛尼诺夫《降B大调钢琴前奏曲》以特有的多样化的织体、浓郁而丰富的和声、交响性的音响给人们强烈的感染力与深刻的美的感受。在这首作品中我们能听到痛苦的悲歌、心灵的倾诉、汹涌澎湃的波浪以及优美的抒情诗。乐曲的平易真挚与浪漫深情,这是他的音乐具有悠长生命力的最大缘由。  相似文献   

19.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其英雄气概、豪迈作风、绝世武功让人敬仰,他的蒙冤受屈、离奇身世、壮士情怀更撼人心魄。然而其悲剧性结局虽悲壮崇高,但也令人扼腕叹息、发人深省,促使读者认清其悲剧所蕴含的文化、命运与时代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周梅森的反腐小说在"人性——权力"的建构中,抒写了"英雄情结",展示了人性激荡的英雄品格及其人性升华的艰辛历程,给人以新的审美冲击;共产党人"人性美"的张扬,契合了百姓的心理期待,实现了文学阅读的心理情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