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稳步、快速发展与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的贡献密不可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另一类是社会基金会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独立运作,依托高校,又与国家保持紧密联系,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应用和管理开展深入研究,打造跨学科、国际化合作平台,并建立数据库,以信息化方式辐射社会。  相似文献   

2.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一向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国际课程、完善留学服务等策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有序地向前推进。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学习和借鉴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有积极意义。我国应该加快教育立法进程,细化和规范教育法规的相关规定与执行要求;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发国际性课程,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非凡进展。从学生流动上看,德国属于"流入型"高等教育国家,同时注重国内学生到外国学习访问;从学者流动上看,德国吸引了大批外国学者,尽管德国学者也去发展中大国短期交流,但在谋求长期职位方面,他们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从项目建设上看,德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但与亚洲国家,尤其与中国的合作正不断加强。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德国积极应对"难民危机""新冠病毒"等国际挑战,展现出坚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决心;追求平等而富有质量的国际合作,将定期评估国际合作关系;重视非政府组织功能,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展与动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这与颇具德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财政资助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财政资助的特点: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资助方式;重科研、重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财政资助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并因时而动;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等,这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为厘清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发展状况,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49—2019年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70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产生了数量可观的研究者;研究机构以教育类机构为主,高校是主要阵地;研究热点关注人才培养、留学生、经济体制、中外合作等;研究热点大体经历了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主要是从单向学习借鉴模式为主演变为双向互惠、均衡流动为主;但机构间和作者间的合作程度不高。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更加注重机构和人员之间的深度合作、更加聚焦国际化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追求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方向,为做强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更好助力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互鉴、人类进步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德国作为世界上较发达国家之一,研究其国际化能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分析德国为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的主要政策,对管理国际化的机构、资金支持、国际合作和学生流动4个指标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积极顺应趋势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国际化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培养目标。德国的大学制度在世界上率先起源,历经发展与改进,其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领先于世界。学习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长处,可以为陕西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可加强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还可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德国的大学历史悠久,经过多次变革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从19世纪伊始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世纪末德国的高校又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国际化进程中的德国高校在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抢占高等教育制高点、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创新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思路。一、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意义开展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的交往能力,使高校师资队伍能够放宽眼界,立足全球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能够掌握相关的国际常识、国际惯例,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平共处,从而拥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能够熟练掌握外语,进行外文文献阅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外教  相似文献   

10.
肖莲英 《文教资料》2007,(36):85-86
本文主要分析了德国自20世纪末以来进行国际化改革的原因和动力,着重介绍了其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化采取的一些措施,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面向世界发展提供一点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悦 《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54-155
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探讨了现阶段高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效提升的思考与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在国际化人才归国回流率不断攀升、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的背景下,基于本校、本院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如何引导海归教师参与学院国际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在国际化建设中的大多数任务中能起到主要参与者的作用,应建立院级侨联组织吸引更多的海归教师参与到国际化建设项目中来。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会计专业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新建专业,目标在于培养涉外、复合、应用型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体系的国际化,为实现教学体系的国际化,可以构建"英语+专业"融合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会计理论+实践能力"融合式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双融合"式的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浙江省特殊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初步展开阶段;“文革”结束后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经过60年的发展,浙江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促进了残疾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历史经验是: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经济社会发展是基础,制定政策法规是保障,加大投入是关键,统整特殊教育发展与残疾儿童权益保护是深层动力。当然,浙江省的特殊教育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韩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一个国家教育国际化的水平。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形态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目前,中韩两国政府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都实行了政策扶持,在人员流动、课程、专业、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中韩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总体上尚处于浅层次的国际交流。在教育制度、培养模式、理念等方面推进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域精神与高校校园精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新浙江的进程中,浙江精神是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的总前提;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浙江精神与培育大学精神以及两者的统一对浙江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许多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梳理不同教育阶段、特定受教育群体、具体措施和区域现状等四个方面研究,为促进浙江省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日前受到重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重视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对我国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合力育人体系的完善需要协同者。通过搜集和分析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案例,研究发现辅导员特殊的职业身份、工作内容和专业特长决定了这支队伍能够在高校"合力育人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协同功能,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合力育人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教育模式须做出更多尝试以应对新的现实。结合浙江大学建立中外联合教学工作坊的合作项目,分析工作坊的教学内容及其组织架构,包括调研、设计与汇报点评三部分。探索通过工作坊教学新模式提高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交流背景下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尝试分析工作坊教学特点及其目标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