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歌应用色、声、形的技巧创造了无数的美诗。这是唐代诗歌艺术繁荣所引发的,也是当时审美意识的产物。唐代诗歌的声音形象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唐代诗歌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唐代诗歌与书法在发展中具有整体上的同步性;唐人对诗歌和书法的抒情言志作用在理论上已有明确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唐代诗人和书法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了一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杨舟 《职大学报》2007,(4):89-90
由于唐代诗人大多能画,而画家又把诗文序跋视为修养的第一位。故又大多能诗善写。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使得唐代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色彩学的材料,表明唐代诗人对色彩的性质、作用、配合规律有很深刻的认识。本篇将唐代诗歌中的色彩描写作一简要分析和初步研究,试图从审美方面揭示唐诗的色彩美及应用色彩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翻检国内(除台湾省外)152种社会科学刊物,发现有关唐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文章,1984年一年还不足二十篇,比唐代诗歌、散文的研究少得多。可见,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文学理论仍是一个较少为人注意的领域,而且,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面仍然较窄,重复过去的较多。这一年最足以引起注意的,是裴斐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12月18日)发表题为《白居易诗歌理论与实践之再认识》,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三十余年来,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专著专论中,差不多是异口同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歌由于历史上长期的诗化过程和诗人对诗歌语言的推敲、锤炼,形成了互文见义等一些特殊的句法。互文见义分为一句中的互文见义和一联中上下句的互文见义。了解唐诗中互文见义这种特殊的句法,对我们正确理解唐诗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主尊儒学的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的表现。李白和杜甫正是唐代这两种诗歌主潮和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将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的诗歌思潮及文化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准确地阐述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在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自由与浪漫的时代,帝王将相、布衣童子妇孺都能出口成诗。在这种社会环境影响下,诗歌也成为了娼妓取悦客人的一种技艺。因此,唐代文学较之前阶段文学出现了一大批娼妓诗人的诗歌。《全唐诗》中收录了妓女作者二十一人的诗篇共一百三十六首。唐代最杰出的娼妓诗人无疑是薛涛,宋代娼妓中诗写得最多最好的当推温琬。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其发展的艺术高峰,二者之间又能融会合流,共同繁荣,其原因主要在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内的大力开放,科举制度的以诗、书取士政策,历代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提倡,其他姊妹艺术同时繁荣的影响,以及创作主体所表现出的共同艺术精神。唐代不同时期诗歌书法的发展,都贯穿了这种基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