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雪没有雪花,叫冰没有冰渣,无冰可以致冷,细菌休想安家。”这一谜语说的是“干冰”。大家都知道冰是水的三态变化之一,水在0°C以下可以形成冰。而干冰与水无关,它是二氧化碳固体。把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和冷却,它会变成水一样的液体,如果温度再低一些,它就会变成雪花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题:有一个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漂浮着一块冰,问:冰溶化之后,水面是升还是降?许多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弄清下面几种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情况分析1.纯冰熔化。设冰块重为G_冰,未熔化前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_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漂浮条件F_浮=C_冰展开有ρ_水gV_排=ρ_水gV_冰即V_排=ρ_冰V_冰/ρ_水且冰溶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即m_冰=m_水展开有ρ_冰V_冰=ρ_水V_排即V_水=ρ_水V_冰/ρ_水可见,V排=V_水。所以,纯冰溶化后,液面不升不降。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都知道,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由于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所以冰浸入水中后处于漂浮状态。利用漂浮的条件可知,F水浮=G冰,请看它的变式:  相似文献   

4.
说“冰”     
《聊斋志异》中多次用到“冰”字涉及婚姻的词语,如《素秋》适有故尚书之孙某甲,将娶而妇忽卒,亦遣冰来;《鸦头》中:赵戏之日:“君倘垂意,当作冰斧。”王怃然日:“此念所不敢存。”再如《聊斋志异·胭脂》中“娘子如有意,当寄语使委冰焉”等。文中出现的遣冰、冰斧、委冰等这些词语不同于我们平常理解的“寒冷”、“结冰”等义,而是与婚姻之事有关。后查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2,西安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1979,商务印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马路 《考试》2004,(Z1)
浮力一章是初二物理中较为难学的一章,尤其是关于“浮冰”的问题在近年的中考或各类考试中屡屡出现,不少同学对液体里有冰,当冰熔化后液面怎样变化的问题弄不清楚。现将有关的几个问题解答如下: 1、烧杯的水里有一块冰,当冰熔化后,水面怎么样变化?  相似文献   

6.
请你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咱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创造汉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冰”和“寒”的意思来?然后再看下面的图文。(语林)水上的浮冰在互相撞击的时候,往往形成倒“V”字形。甲骨文“冰”就像两块这种形状的冰,后来加上了水旁。屋子里有一个人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参见“冰字条”),说明天气很冷。他在周围放了一些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冰”和“寒”@李乐毅  相似文献   

7.
林梅梅 《广西教育》2005,(7A):35-35
《用冰取火》是北师大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伍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要动手生火做饭时,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利用太阳光聚光点燃了火,表现了探险队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按照问题教学法的“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简结转新”四个教学步骤去进行教学。以下是“问题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8.
“以简驱繁”是一种居高临下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被冯梦龙《智囊》一书列为“上智”。冯子日:“唯通则简,冰消日皎。”意思是说,只有通达的人,遇事才能化繁为简,就像太阳出来,冰雪自然消融。  相似文献   

9.
徐艳 《贵州教育》2010,(18):42-43
今年4月,笔者听了一节三年级科学优质课,内容为《科学》第六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课后对于授课教师采用酒精灯加热使冰快速融化来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这一操作颇有感触。下面是执教者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郭燕 《阅读与鉴赏》2009,(10):63-63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砚冰坚”一句,全国普高、职业高中教参都把它翻译为“砚池里的水结成冰。非常坚硬”。网上和江苏版教参则翻译为“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这句中的“冰”,都翻译为“结冰”,或“结成……冰”。这种翻译显然是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1.
例1 (1991年江西省中考题)一块冰浮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当冰全部熔化后水没有溢出来,容器里的水面高度将:(ρ冰=0.9&;#215;10^3千克/米。)( )  相似文献   

12.
“水库冰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吴娟冰害防治是一项内容广泛的专业技术,研究冰对水工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和对冰害的防治,是水库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对广大水库工作人员加强了这项业务知识的培训,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一、冰冻对水工建筑物...  相似文献   

13.
情景引入 趣味感知 冰是冷的象征,一提到它,人们就会不寒而栗。但是,在冰雪凛冽的冬天,生活在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却凭着用冰垒成的房屋,熬过严寒的冬天。  相似文献   

14.
段礼先 《初中生》2006,(6):35-36
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一个“冰”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15.
"玉壶冰"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个意象,其含意之丰富,文化意蕴之深厚可见一斑。单就唐朝而言,诗人笔下的"玉壶冰",就有以下几种情况:或以玉壶冰写人品之高洁、或以玉壶冰喻感情之纯洁、或以玉壶冰喻吏风之清正、或以玉壶冰喻诗文之清新、或以玉壶冰言才能之高超、或以玉壶冰喻女性形象之清秀。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Z1)
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有一个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漂浮着一块冰,问:冰熔化之后,水面是升还是降?许多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弄清下面几种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网页(http://www.princeton.edu/-lehmann/BadChemistry.html)上读到三篇讨论教科书错误的文章。其中之一讨论的是:滑冰时,冰刀接触冰面,冰面上的冰化成水了,这是事实。教科书上是怎样解释这个事实的呢?教科书说:冰的摩尔体积比液态水大,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加压会使冰融化成水。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复习教学中,怎样分析冰融化后水面的变化情况,是许多学生都很难理解的一个难点。特别是还要进一步分析"冰中包含着一个小木块""冰中包含着一个小石块"等更加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往往顾此失彼、片面作结,从而大面积得出错误结论!很显然,这里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思维方法作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分析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出茫然,抓住问题的关键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多次尝试用自创的"分力法"引导学生分析"冰  相似文献   

19.
过年了,我带儿子到他姥姥家小住了几天。姥姥家的厨房很大很高,灶头边有一口大水缸。因天气冷,水缸里的水结了一层冰。比儿子大4岁的姐姐从水缸里拿冰玩,3岁的儿子还是头一次看到冰呢,看到姐姐在玩冰,也吵着要玩,热乎乎的小手拿着一块冰,看呀,玩呀,一会儿冰没了。姐弟俩笑着玩着,真开心。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应澄清的理论问题”的一点看法广西邕宁高级中学(530200)谭启能贵刊1993年第三期刊登了凌华光同志《一个应澄清的理论问题》一文,该文认为稀释任何弱电解质,电离度增大的倍数永远不可能超过溶液体积增大的倍数。对此结论,我认为不妥,理由如下: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