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徐掌"擦大钹"因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声响的本体特征而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擦大钹"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对掌握与传承"擦大钹"的传承人及群体的关注,应是保护与传承这一舞蹈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2.
彝族为山地民族,地理环境的严酷促使彝族与火结下不解之缘,其民族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火的意蕴。长期以来,沐浴在特定民族文化氛围中的彝族舞蹈,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特定的民族地理环境、劳作方式、宗教信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彝族独特的火文化的熏陶,其在舞蹈的姿态、动律、造型、风格等方面充分彰显了"火"的特质。因此,要充分挖掘彝族舞蹈文化中的审美因子,加快彝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以彰显彝族舞蹈这个古老的艺术品种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试析彝族原始宗教舞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原始宗教舞蹈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舞蹈源于远古生产劳动、宗教祭典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彝族舞蹈。从其所表现和反映的形式和内容考察看:彝族原始宗教舞蹈,起初最明显的是为了娱神、祈年或祛鬼,或期盼五谷丰收,祝愿灵魂安宁或人畜康泰,因之向神灵祈求。彝族先民原始宗教舞蹈已经不局限于自娱性,而是发展到具有一定技巧的可供观赏的表演性艺术。  相似文献   

4.
在彝族悠长的历史发展中,舞蹈艺术永远伴随着彝族人民生活的转变而成长与发扬.艺术形式的演变往往揭示着一个民族社会的进化状态,而舞蹈艺术恰好最能充分展示一个民族的基本风貌和民族精神,所以舞蹈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社会思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众所周知,舞蹈的呈现是综合性的,身体作是它的主体媒介,运用身体语言(动作律动)来进行舞蹈活动,同时结合身体辅语言(舞台、灯光、布景、服装等)元素共同呈现舞蹈表达的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千百年来,彝族先民凭着智慧和勤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良风美俗,其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已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威宁彝族民间舞蹈(民俗舞蹈),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原生态气息浓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的名称、流派属性、表演形式等进行客观分类,其具有娱乐性、祭祀性、风俗性及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风格和特点,也具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社会交往、社会教育等功用。研究认为,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是复述和再现历代红河彝族先民社会文化生活,是了解研究红河彝族社会生活的历史依据,是红河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遗产之一,对研究有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的科学考察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同时将为文艺工作者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多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腊湾、新民地区彝族老人舞以其独特、原始的舞蹈特征,被称为彝族古老舞蹈的"活化石",老人舞蕴含其民族社会特点、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民俗特征等文化,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并进一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舞蹈动作以模仿劳动时的动作为主,其形式丰富多彩。凉山彝族舞蹈是对当地地域特征的充分展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经历了坎坷和艰辛,促进了凉山彝族舞蹈的嬗变,促进了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是社会条件下发展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了凉山彝族舞蹈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应用性强,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竞技类传统体育项目和非竞技类传统体育项目。事实证明,彝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可以进大、中、小学课堂,还可以走进社区、广场等公共区域,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开展,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开展,对于传承体育文化,推进民族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析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之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外彝族”和“江内彝族”作为云南红河彝族的两大支系,虽然同为彝族,但在语言、服饰、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上却有很大的区别。舞蹈更是如此,展现出它们各自原始而真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就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教育体系提出,高职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找准目标定位;在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调整优化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成立创业学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的“以声为义”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依据声旁,由声求义”;“不限形体,于音得义”。本文就《说文解字注》中的声训条例,对“以声为义”说及其得失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易学与现代科学基本原理的一致性,量子易学和易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科学和易学最基本原理都是对称性,包括广义守恒原理。讨论了易学整体应用于科学的结果,及与相对论的关系。并提出量子易学和相应的Schrodinger方程。新的探索显示出存在一种新的作用距离和强度都是中等的第五种相互作用。这种宏观的纠缠性,可能是一种天人关联态。预言易理可以应用两个符号L-R的SU(2)理论及相应的Yang-Mills规范场。最后提出易热力学,其联系于社会热力学。  相似文献   

14.
黄济  于超 《教育学报》2012,(3):106-114,128
《易》在历史上是一部备受推崇,同时又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又包含有"卦辞"和"爻辞","传"又分为"大传"和"小传"。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神秘的和迷信的难解难读的问题,但同时又蕴涵有先哲们朴素的哲理智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其成书已久,成书过程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发展过程中,更是识随时迁。所以,在国学的学习中,学《易》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当今学者在对《易》进行研读与评价时,必须注意到《易》的这些特点,运用好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济  于超 《学科教育》2012,(3):106-114,128
《易》在历史上是一部备受推崇,同时又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又包含有“卦辞”和“爻辞”,“传”又分为“大传”和“小传”。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神秘的和迷信的难解难读的问题,但同时又蕴涵有先哲们朴素的哲理智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其成书已久,成书过程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发展过程中,更是识随时迁。所以,在国学的学习中,学《易》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当今学者在对《易》进行研读与评价时,必须注意到《易》的这些特点,运用好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Red Hong Yi     
<正>Hong Yi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艺术家。她喜爱画画,创作的工具却不是笔、颜料或油漆,而是一些特殊的材料。她喜欢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材料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这些艺术品旨在鼓励人们重新发现身边的美,用新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帛书《易之义》对《周易》经文义理方面的阐发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论其性质、特征,一种是按照论乾坤两卦的模式下贯而来,突出文武调和的思想。《易之义》论易卦性质与特征的价值取向是中庸、中和,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之至"与中庸和阴阳相济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彝语文的使用同彝汉双语教育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彝汉双语教育是"多元一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彝族人民在秉持、认同、传承自己语言文字的同时,兼通或兼用汉语言文字。针对当下彝语文及彝汉双语教育遭遇的困境,分析缘由,提出对策,以期对参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唐初贾公彦在《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中辨析了众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辨析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本文对贾公彦义疏中的同义词辨析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和归纳出贾公彦义疏中的同艾词辨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对比衬托法和语境比较法。  相似文献   

20.
彝族漆器的造型特征、图案纹饰、色彩运用与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寓意构成了“三色文化”的特点。彝族漆器艺术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人文情怀和图腾崇拜,揭示了彝族漆器其蕴含着的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