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科学家贝壳海洋牛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者。牛顿这个名字,对于我们青年朋友来悦实在是太熟悉了。但他说过的一句话,恐怕就不是我们每个人所熟悉的了。牛顿曾说过:“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一...  相似文献   

2.
狭义相对论给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新问题.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被认为是一种超距作用,它的传递不需要时间,产生和到达是同时的.这同狭义相对论提出的光速是传播速度的极限相矛盾.因此,必须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加以改造.改造的关键来自厄缶的实验,它以很高的精确度证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固此不论行星的质量多大或多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近些年高考对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的考查频率极高, 因此学好万有引力定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是力学中一个独立的基本规律,而人造卫星又是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人造卫星的运动是牛顿第二定律和曲线运动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经典力学框架内提出与相对论相辅相成的新牛顿力学.新牛顿力学可以处理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和光线近日偏折问题,因而可以部分取代相对论.新牛顿力学主要包括五条定律:源定律、改进的万有引力定律和改进的运动三定律.新牛顿力学可以解决相对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光线近日偏折的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结果的微小偏差,用新牛顿力学给出的三阶引力公式可以得到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苹果     
一只梨对一只苹果说:“你真伟大,居然启发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怎么说呢?”苹果慢慢地回忆起来——当我长在苹果树上时,常常看到牛顿到花园里散步。他总是边走边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力学”和“天上力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他规律和结论,其中有().  相似文献   

7.
质疑猜想 秋天。牛顿躺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疑问,提出猜想: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时它有吸引作用,牛顿由这个质疑开始,深入研究下去,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六章第五节“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前言中叙述了牛顿著作中所绘的一幅人造卫星的原理图.如是说,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越大,离山脚越远,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去,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牛顿的这一设想早已为人类所实现.  相似文献   

9.
暖色调     
《中学生读写》2009,(1):154-155
01楼主:其实牛顿只是幸运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要是早生三百年,我也可以!回复:牛顿的确是幸运儿,因为砸到他脑袋上的是苹果,而砸到可怜楼主脑袋上的不是榴莲就是椰子……  相似文献   

10.
我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首先说明万有引力是在两物体之间。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尤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首光发现的。牛顿还确定了质量为m_1和M_2、相互距离为r的两质点间相互吸引力的大小为:F=G·(m_1·m_2)/(r~2),称为万有引力定律。其文字叙述为:“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1684-1687年期间,牛顿形成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们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看作西方科学中一个最重要变革的顶峰.伯纳德·科恩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指出:"科学革命的亮点是牛顿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在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它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用一个数学定律就囊括了观测到的宇宙中的物理现象,表明地球上的物理学与天体之间的物理学是相同的、一致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这是人类思想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归纳."  相似文献   

12.
举世闻名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正是在那场苹果与万有引力的较量中,万有引力把苹果拉向地面"赢"了,牛顿从中受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350年后,有这么一棵"苹果树"公然再次挑战万有引力,它能"反败为胜"吗?  相似文献   

13.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复杂、长期的演变过程.而不是那种广为流传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把牛顿的创作过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到科学发展过程的艰辛,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想】要落实面向未来的物理教学观,就不能把万有引力定律仅仅当做一个知识点教给学生,而应从科学和人文两个层面提炼其教学价值,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科学层面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典型范例。为此,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按照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串联教学内容,展示牛顿的研  相似文献   

15.
牛顿(英国,1642~1727)因观察苹果落地引发对万有引力的思考,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这也是大多数中学生所了解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科书上所写的只是科学家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轨迹以及他们探索所获得的有效成果.事实上,科学的道路并非如此平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并非只是看到苹果落地那样简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复杂、长  相似文献   

16.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1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概率来说.每个人都有被“牛顿的苹果”砸中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苹果树下走动的人,但因此而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只有牛顿一人。想想我们如果有幸被苹果砸中后会怎样表现吧: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展开“牛顿第一定律”的生态化教学时,我首先会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来引入教学内容.我让学生体会如下情境:当你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后仰,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的身体会向前倾.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会通过“牛顿第一一定律”的学习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力学教学中值得商榷的几种说法:1,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2.绝对光滑的水平面可视为摩擦力为零的条件;3.牛顿由于看到苹果落地后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相关知识时,要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特殊性和一般性.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一般性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主要体现在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天体和人造卫星等运动形式中.而它们作为圆周运动的一种,应该遵循圆周运动的一般规律,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之前熟练地掌握圆周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林革 《初中生》2010,(6):38-39
长期以来,在许多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书籍中。都讲到一个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的传奇故事: 1665年6月,23岁的牛顿刚拿到剑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正准备攻读硕士研究生。而这时,整个剑桥城突然爆发了大面积的黑热病,学校被迫暂时放假,牛顿只好回到了家乡沃尔斯索普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