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既受到了明清同情妇女思潮的影响,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结果。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张婚恋自由、提倡晚婚和文明婚礼等方面。当时的知识分子一边批判旧的婚恋观,宣传新的婚恋观,一边身体力行,实践着新式婚姻。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是当时社会变动中最具本质意义的变革.这场文化变革的核心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来指导中国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白话文运动、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展东西方文化的讨论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目的是要为中国确定一种能够指导社会前进的文化.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代表着五四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代,新一代知识分子带着成为社会变革决定性力量的要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特殊语境下,鲁迅的小说《伤逝》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有着批判性的继承。本文探究《伤逝》所体现出的五四退潮时知识青年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借此剖析五四时代的个性解放与追求,以发掘当时女性意识及婚恋观的新变化,从而在大时代背景上对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婚恋观做一跨文化视野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看法和态度,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随着大学生中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及态度,对高校德育是一个挑战。通过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较为理性,注重个人品质;恋爱婚姻指向性不太强,婚姻信任度不高;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宽容。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和行为决不能简单的回避或漠视,而是应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来消除其不利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比较全面地深刻批判封建贞操观,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自由和平等的高度对封建贞操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鞭挞,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五四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是中国近代化思潮的一部分,在近代中国不仅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且具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地位,但在某些方而也表现出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恋爱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在婚恋观上的主流态度是积极的,有较强的责任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学校及学生家长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待恋爱与婚姻的责任感和神圣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婚姻和恋爱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2009年对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在大学谈过恋爱的比例并不高,为了摆脱内心空虚而恋爱的现象值得重视,恋爱危机处理以内部解决为主,外部解决为辅,但非常希望学校开设有关恋爱方面的课程和心理咨询,在婚姻观方面还是趋向于传统,但对婚前性行为、同居等问题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最后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及婚姻的本质、目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培养的高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恋爱动机是什么,择偶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爱情中物质的地位以及对爱情的结果持何种态度等这一系列的观点都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 ,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笔者通过三年来对高校1200名学生的调研 ,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 ,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没有正确的婚恋观 ,就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就会偏离人生的正确轨迹。因此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使大学生婚恋观呈…  相似文献   

11.
12.
爱情与金钱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著名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四对青年人的婚姻故事,表现了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作用.阐释了作者的婚姻观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上都很重要,但爱情在成就美满婚姻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金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四起婚姻的比较,指出简.奥斯汀的完美婚姻观:爱情、金钱和理智是完美婚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几起婚姻的描述,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不会幸福;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应单纯地为了金钱而结婚。  相似文献   

15.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郑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3-104
在《聊斋志异》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当时的婚姻制度,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作者借助书生的爱情生活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而清另一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通过对书生涉及婚恋的描写也可看出那些书生们的爱情观。拟从至情与无情,婚恋的目的条件以及男权的社会这三方面来分析这两部书中的书生爱情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鬼狐仙的女性形象入手,将鲜活艳丽、风情万种的人狐仙鬼进行分类、剖析,并从女性审美、婚恋角度,探讨了蒲松龄独特的讲究才智美、提倡真性情,主张 恋爱自由、强调男女平等进步的女性观。这里,对作者的进步思想给予认可、赞扬,对作者的封建士大夫思想作出鞭挞、批判,挖掘了蒲氏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影响,给予客观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谈有花 《海外英语》2012,(11):187-189,191
简·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五起婚姻的描述,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而贪图金钱和情欲是不会幸福的。为了表达这一观点,奥斯汀刻画了各色鲜活的人物,人性中的粗俗傲慢,愚蠢世俗以及虚荣势利,攀附权贵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20.
池田大作多部著作和众多的演讲、座谈文献中都涉及他对恋爱、婚姻的独特看法和主张,值得我们来探讨和学习。他坚持恋爱与婚姻不可分割,主张在恋爱中塑造自己、培育自己,并且告诫青年人对于结婚不应操之过急。对于幸福的婚姻,他提出了几点必备要素让我们去推敲、实践。对离婚这一敏感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