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大学出版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加强教材研发工作、实现教材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出版社的母体是所在大学,而大学的学科、人才、品牌优势也就形成了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最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出版群体,具有一些共性.总结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成功经验与特点,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教材选题的可持续开发.当前,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具有如下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出版社如何办得更好?如何进一步地繁荣出版事业?我们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如何把握大学出版社的方向关于大学出版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问题是如何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大学出版社首先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像其他出版社一样,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  相似文献   

3.
我常想,我们的出版社都应该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都应该成为优秀出版社;有的应该成为世界一流的出版社,拿任何标准或要求与外国一流出版社比较,都不逊色。世界一流出版社是怎样的呢?概括地说,它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优质图书的高效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具体一点说,我想了11条。基本上达到要求的是优秀出版社,全部达到要求的是世界一流出版社。这是我初步的粗浅的看法,提出供大家讨论。还必须说明,这还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社的标准,它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翻开世界出版史,我们会发现,是大学最早孕育了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社.世界上最古老的出版社是英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建于1478年;巴黎大学、海德堡大学都在16世纪之前建立了自己的出版社;美国,在1869年创立了最早的康乃尔(Cornel)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企业集团化、造大船的一片舆论声中,我社作为一个专业面较窄的理工科大学出版社,应该如何定位呢?我们的回答是: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坚定创办特色的决心,走效益规模的路子。一、坚持小而特的办社模式于友先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出版业要做大,并不是所有单位都要做大。要处理好规模效益和效益规模的关系,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特点。”在全国众多的出版企业中,大学出版社有其总体特点;而各个大学出版社,由于所依托的学校在历史沿革、办学规模、办学特点、专业设置、学科方向及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许多大学出版社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希望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笔者认为3+1,即三主一副(品牌图书、电子出版物、期刊及报刊、第三产业)是大学出版社经济增长的亮点所在。发掘主业,开发副业,主副并进,大学出版社的综合实力明天将会更加强大。1品牌图书,指的是各出版社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以各自形成的出书风格和特色出版的图书,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完美的表现形式。这也属于主业中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选题上,避免雷同,强化优先;在内容上,具有创新、前瞻性;在质量上,加强编校,坚持三审;在市场上,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那么…  相似文献   

7.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有其鲜明的个性。但是,作为一家具体的大学出版社,还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正确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办社理念。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办社理念的核心是“服务科教、打造品牌、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一、服务科教——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根基   我国的大学出版社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  相似文献   

8.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最近续有五家出版社成立。它们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新闻出版署要求,各大学出版社,应只出版本校设置的主要学科、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教材;本校教学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教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出版社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是坚持出版方向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坚持专业分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出版业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的出版社来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共同的要求。但落实到每个出版社,体现这个总方针、总原则时又各不相同。各出版社都有各自的任务,各个编辑部都有各自的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出版业转制改革以及生存发展并逐步融人国际出版业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朵奇葩和亮点。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事业,人们都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大学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别于非大学出版的特点何在?它的关键定位又是什么?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形势下,大学出版未来的走向又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观察和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戴轩 《现代出版》2008,(5):77-80
2008年7月31日至8月1日,全国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工作研讨会在山两绵山召开。这次会议的议题有二:一是总结高校图书代办站在4、5月间举办的全国大学出版社教材巡展活动;二是商讨代办站设立大学出版社院校代表的方案。教育部社科司、大学版协对这次会议都非常重视。社科司出版管理处魏小波处长充分肯定了“全国大学出版社教材巡展”活动,认为这是一个有助于大学出版社和代办站共同发展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感谢与希望     
《大学出版》创刊以来,努力为高校出版事业和教育事业服务,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得到出版界、教育界各方人士的支持。特别是全国高校出版社和部分教育出版社的同仁,既是《大学出版》的热心读者,又是它的主要撰稿人。《大学出版》今日的进步,得益于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它今后的发展,更要仰仗他们的慷慨“投入”和多方扶助。我们衷心希望,在1998年,有更多的出版社、更多的作者给本刊撰稿;也有更多的出版社、更多的读者订阅我们的刊物。让我们共同耕耘《大学出版》这块园地,也共同分享它收获的丰硕果实吧。感谢与希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社改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根植高校———大学社生存的土壤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在有关大学出版社改制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有几个“不变”:大学出版社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办社宗旨不变;高校对出版社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办法不变;高校对出版社的把关责任不变;大学出版社的名称不变。这几  相似文献   

14.
李开龙 《出版广角》2014,(11):76-79
大学出版社现行的唯规模、唯码洋考评指标存在诸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效益化的发展导向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亟须改造和提升。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特点和发展实际,提出大学出版社企业战略落实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以期为大学出版社有效提升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整体,它有着共同的出版专业分工,即主要出版高校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学术专著和工具书,因此大学出版社相对于地方出版社有其鲜明的特色。但是,作为一家具体的大学出版社能否形成自己独具的特色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大学出版社虽然都是以出版教材专著为主,可是各校的专业设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为各大学出版社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提供了可能。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特色是其出版物构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整合效应。在世界著名的大学出版社中,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出版词典英语教程而闻名于世,因此自有其特色。可见,一家出版社要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关键在于某一类图书在图书市场和读者心目中能产生共鸣,占有稳固的位置。大学出版社无论是同地方综合性出版社,或是同科技、文艺、少几这类专业出版社相比,它要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难度都大,因为大学出版社是以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为宗旨的,教学科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讨论发展战略问题,有几个情况,应当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一、大学出版社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处在什么状态?二、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那么,我们的外部环境怎样?对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有什么制约和影响?三、发展战略目标的制订和可操作性,我们应当给予多大程度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你想想,连大学出版社都不搞学术了,都市场化了,甚至都低俗化了,中国的出版还有什么前途!馨誉鬓记者:"转制"曾经是2004年中国出版业最重要的关键词。我还听说,大学出版社还给转制订了个时间表。您怎么看? 贺圣遂:对于大学出版社转制和市场化,我的立场是比较保守的,我比较注重从大学出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即将步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早已闻风而动,筹谋设计新世纪发展战略。面对国内的出版形势,我们要理性地看待业内的应激反应,对出版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多作研究。尤其是规模小后起的大学出版社,不要对“大船”有畏惧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具有许多后发优势。一、制度创新阻力小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后起大学出版社求变、争胜、翻身心切,经济变革的大环境为它们的创新改革增添了推动力,减小了制度创新的障碍和阻力。这些出版社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1市场竞争意识强。后起大学出版社诞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它所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 1997年7月,我奉调出版社。从教学、科研第一线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很快,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这一年的12月,在西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开幕当晚,西北地区大学版协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出版社社长,我与杭大出版社的副社长朱绍秦同座。他出示了两张名片,这两张名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面都印有广告语。他评论说:“这一张(指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继2007年4月作为大学出版社改制第一批试点单位的18家大学社改制工作启动以后,大学社改制第二批试点单位已进入动态运作阶段,关于大学社改制的讨论也如火如荼。然而,笔者认为,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不管怎么改革,不管什么肘候改革,我们都必须做到立足“背景”、聚焦“发展”、放眼“未来”,这是我们大学出版社必须紧紧抓住的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