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技术、科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而形成循环,是一个客观事实。我国的四化建设要迅速地进行,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要协调地发展,就必须把生产、技术、科学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循环系统,从整体上的动态中来评价三者的作用,并确保“生产——技术——科学”的最佳循环畅通。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创新力培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构建了数字经济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技术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空间关联是数字经济与创新力培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数字经济与创新力培育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不同,前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明显高于后者,两者的协同效应展现出强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引导创新力培育。(3)进一步的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与创新培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门槛,只有当两者相互匹配、协调发展时,二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才能较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以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利用2006—2021年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的相关数据描述区域整体情况,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Fisher检验、Kao协整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国际技术溢出和数字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增长和国际技术溢出对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国际技术溢出和数字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为此,政府应推行“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创建战略,利用数字要素生产禀赋差异促进区域间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国际技术溢出扩散效应带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劳力资源、科技知识,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的产生和充分结合,依赖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中各环节在良好协调中相互开发和交流。笔者把各环节与整体的关系,列成社会经济循环模型(见图1),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有三个功能,(1)扩大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开发着自然界的有用性,使自然物质成为可被用来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3)生产新的知识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通过传授科技知识,为社会经济生产劳动智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生活消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耕地非农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产生区域差异,进而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导向对该地域格局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重温这一理论 ,对当前我们加深经济改革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马克思看来 ,经济的运行有其客观规律性 ,而这一规律在其运作过程中表现为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几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的总体性运行发展 ,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协调发展 ,这种协调性是生产关系优化的根本标志 ,也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因而 ,它是社会经济运行客观调控的根本任务之一 ,是社会经济变革…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引用物理学中关于势能、势差、能量转换及转移的概念,来探讨技术经济系统中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到技术进步的机理。论述了技术势的形成及其特征、技术势差与技术扩散过程、技术创新引起的技术能量积聚与技术创新本身相互具有正作用关系,以及技术扩散是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建中  李涛 《科研管理》2004,25(5):140-144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或各地区政府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矛盾。从而,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过分地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本文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各级政府管理和规划区域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会》2022,(1)
基于跨界和融合的双重视角,尝试构建科技创新、5G产业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融合体系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模型并探讨其内在机理,认为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源,与5G产业生态系统构成网络性跨界与合作的非平衡态自循环,与社会经济融合体系构成多样性竞争与合作的螺旋式新增长点和增长极;同时,三者相互反馈优化、相互融合促进,是新一轮科技创新水平跃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一个相对广泛的定义,它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这三者之间的有效联合,能够有效促进全球化整体进程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进行这三者关系的良好论证,这三个进程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政治全球化间的辩证关系是决定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证明RD投入、专利产出与技术市场发展是可以相互影响的,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重庆市的RD投入、专利产出与技术市场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根据重庆市的具体情况分析三者之间是如何发生影响的,并提出重庆市政府可以根据该研究结果合理配置RD资源,从而增加专利产出和促进技术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5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进行了存量核算,并借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结果发现:(1)我国自然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空间错位较为复杂;(2)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在等级分类表上具有某种正相关性;(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对认识我国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布格局,并从宏观上指导生产的合理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内容。全要素生产率也被称之为广义的技术进步,指除资本和劳动之外,所有其他一切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包括技术变革、生产布局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管理的改善等。上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并逐步演化为"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究其原因是传统技术在其研发、应用和完善的过程中将人、技术和自然对立起来,孤立地对待各个因素,忽略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低碳技术从整体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出发,探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融合,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双刃剑作用。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标准制胜"。市场导向、标准先行、利益平衡是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23)
随着我国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科学研究的推进,使得我国生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生物技术在我国社会中的运用,生物技术的运用又带动了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生物技术还积极运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而且,还加快了我国农业体系的优化进程,为了厘清楚生物技术、生物经济以及农业体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对生物技术、生物经济和农业体系分别进行分析,仔细论述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农场规模、劳动力投入量与技术效率及其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变化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利用1984-2012年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和粳稻4种水稻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本文估计各种要素投入对水稻产出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机械使用和劳动力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农场规模对水稻生产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与机械使用投入呈现出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投入量相对降低,技术效率提高。在未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推进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对水稻增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问题都非常重视,而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只用充分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有助于我国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笔者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探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合理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尽管对科学技术在生态危机产生及其解决中的作用存在着技术乐观论与悲观论的争论,但科技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构成生态文明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且推动着生态化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在全球一体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它不仅是一种高效率获取所需物质资料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无公害技术;是一种能对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控的技术,即对生产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控制的复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