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琦  罗芳  胡文楠 《现代情报》2006,26(12):157-158,161
无边界企业出现的根源来自于信息革命的深化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就是生产要素和产品性质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对无边界企业来讲,企业是构成产业集群的基本单元,企业对无边界的不断追求是产业集群生命演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和制约国有建筑企业良性循环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在宏观上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引导企业加速建立资本运营的新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加强执法监察;在微观上要加大企业自身股份制改造方案,促进企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速企业技术进步等对策和途径,实现国有建筑企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生产要素,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秋梅 《科技广场》2005,(1):111-113
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是现代企业运转的核心。信息社会的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需求多变,产品交货、供货要求快而准,企业之间这种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信息竞争。这一切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 仅要适应市场而且还要创造市场。因此,企业如何通过管理信息化吃透市场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地作出快捷、灵活的反应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生产要素,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史婉秋 《今日科苑》2010,(16):12-12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投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技术投资是企业实现价值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未必能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本从分析信息技术悖论入手,进而阐明信息技术投资必须与企业战略进行整合,并重构企业的价值链。根据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给出信息技术投资的价值计算公式。最后结合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傅翀  葛炜  唐小我 《软科学》2001,15(4):92-95
本文分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时代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上述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各种先进技术尤其是IT的运用使得现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手段变得强有力和丰富;其次是电子商务使得企业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运作模式的出现和供应链管理的广泛应用上。最后对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流程概念在信息“充分”的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优秀的流程意味着效率和效力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生命力的存在。在流程再造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使企业具备了大批量生产定制产品和迅速反应的能力,信息技术使企业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对企业重组的双重影响及其投资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重组的不同侧面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重组的影响是双重的,然后针对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生产率悖论”。建立了信息技术、企业重组和企业战略之间的整合关系模型,并对重组中信息技术投资的优先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投资风险具有客观性,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中,风险是制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的投资风险管理缺乏全企业范围内的一致性,管理者很难估计各投资风险对企业的整体影响。而从企业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备、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投资风险管理、企业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投资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企业网络与中国企业集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韬 《中国软科学》2002,(11):62-65,74
多个独立企业法人以相关业务长期合作为联结内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联结手段而结成的手段而成的企业网络组织,是符合当代经济环境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企业网络为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重视企业集团以契约和一般参股的方式联结,激活子公司主动性,跳出单体大企业组织结构的藩蓠,使集团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的层级制向网络型演变,使企业集团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地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模型分析与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栋 《情报杂志》2003,22(9):46-47,50
在分析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模型基础上,强调要把“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要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向“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并强调“人员行为”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信息技术”、“组织管理”、“信息资源”、“人员行为”的“四维”企业信息化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对如何建立、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特别是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承认并确立劳动力产权,是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根据。这一分配理论的确立,对中国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改革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引发的管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因特网的兴起,一方面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传统理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引发企业管理的改革,企业管理变革所产生的结果是经济增长方式变革以及在新经济中竞争能力的提高。当然,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持久的和深刻的,关于信息技术引发的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但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结合将是未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条件下组织结构、过程、供应链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最具柔性的网络组织体系。在过程改造研究中,提出了顾客导向和价值链的分析思维。在供应链分析中,明确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从而为企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经营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企业组织环境,并且影响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企业一个变革自我适应环境的有利工具。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也要相应优化。最后指出网络组织是未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现代企业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和交换,表现为经济资源的投入产出过程,企业管理即是对这一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运用元极学基本理论,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和运动过程及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企业管理学的三元三极模型:三元对应于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对象、生产资金、生产信息,三元极化过程对应于生产经营中的投入、转换、产出,生化返规律对于管理功能中的计划、组织、控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促进企业生产增长的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个要素,进入现代经济社会后信息的作用加大,信息已成为第五个生产要素。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并购不仅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还使企业产品市场获得延伸,并为新产品开发获取创新技术与资源,最终导致产品差异化,而差异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以2010—2015年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事件为实验样本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与实验组特征相同的控制组,基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并购提升了产品差异化水平;对于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并购降低了产品差异化水平;行业竞争和内部研发强度能够增强信息技术企业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投资者对信息技术企业并购决策的短期市场反应为负,主并公司的投资机会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不同特征的收购目标会带来不同的并购效应,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和股市绩效,而目标公司成熟度负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  相似文献   

20.
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企业竞争优势源于对顾客的深刻理解及时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把握,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意图,还需创造独特的企业企业价值链及整合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在这种态势下,外包策略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外包作为一种战略性商业创新方案开始为更多的企业所采用,外包的实质是企业和服务商之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问题,加之市场及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实施外包过程中存在种种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管理,则企业不但无法从中受益,反而会受损,鉴于此,对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风险应强预关注并进行研究,从而指导企业正确实施外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