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大背景下批判地建立起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此时他虽然肯定共产主义的历史合理性,但是仍在共产主义之上设定了社会主义的更高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清除掉人本主义哲学背景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更高设定,直接将共产主义规定为特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形态。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起点,马克思开始以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面目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种种误解实质上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即都可本质地归之于对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基础的误读,这种误读就是把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还原、归并入近代理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中去了。因此,还马克思共产主义以本真的科学性,就只能在马克思哲学全新的本体论境域, 即其存在论境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推动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成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则标志着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前苏联教科书模式下对共产主义的宏大叙事,造成了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修正和误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旨向、以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切入点,初步阐发了对共产主义的见解;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深入阐释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路径、革命条件、领导力量及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要求等问题;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过渡时期理论进行进一步论述的同时,首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并明确指出每一阶段的特征和任务。三部著作中阐述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着递进、深化和拓展的关系。在三部著作中,马克思都是基于所有制、人的自由和解放来考察共产主义的,这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脉络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共产主义是人的回归的自然社会形态,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回归正是共产主义的完成。《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人的社会形式,体现了真正的人的解放和自由;《手稿》中的人的实现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的形式,共产主义作为真正的人的社会将体现出这种自然的符合人的本性的人的关系;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将最终消除人在现实资本主义中的异化状态,实现真正的人的复归。《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与人的问题作出了哲学的解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理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真实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前提是与鲍威尔的决裂,这种决裂的实质是两者在哲学的使命这个元问题上的本质差异;在正式加入《莱茵报》之前,马克思实际因循黑格尔的国家观,存在一个建立超阶级的、代表一切人利益的、保障全民自由的理性国家的幻想;之后,关于共产主义的政治争论以及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反思,极大地动摇了马克思的信念,使之开始怀疑、反思黑格尔的国家观,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向由此获得了真实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相似文献   

8.
为抵御共产主义理念所遭遇实证化的阐释误区,有学者提出应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念定位于康德意义上的调节性理念.本文经过考察后认为,这一做法不可避免会导致如下“后果”:首先会消解掉马克思哲学探索社会现实总体这一根本主旨;其次会掩盖了马克思与康德对“人作为有限存在者”的理解差异;最后则抹煞了共产主义观念与康德调节性理念在“超越性(理想)”意涵上的不同.因此,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念并不能看作是康德意义上的调节性理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其哲学层面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难以真正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必将穿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彻底实现了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他所倡导的人的解放以及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是一致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当代表现,对人的解放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愿望,也是哲学的梦想.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明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思想,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历史力量逐渐地,不可阻挡前进的结果.马克思的毕生事业就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从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作些阐述,这一历程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最后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志><共产党宣言>.当然,这与卡尔·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他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工人运动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才克服了共产主义的空想性质,认识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必然性,取得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相关前提和总体性缺乏科学的把握,从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存在不同的认识乃至种种误解,致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真理非但没有深入人心,却遭致不同程度的责难。由此,本试图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作一番根源性透视和澄明。  相似文献   

12.
粗陋的共户主义是一个无思想性和反动的共产主义思潮,马克思对此曾进行过严厉的批判。但是这种共产主义到底指哪个具体的派别?人们依照恩格斯的一段论述将巴贝夫主义指认为粗陋的共产主义。本文根据史料,以马克思主义为准绳,对粗陋共产主义与巴贝夫主义进行比较。从其对私有制度本质的批判态度、对个性和文明的充分肯定和对妇女解放的关注等方面论证巴贝夫主义已经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具有革命先进性的空想共产主义流派。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于1848年1月在布鲁塞尔独立完成。它的创作深受恩格斯独立写作的《共产主义原理》影响,语言风格和行文方式也很接近于恩格斯。但是《宣言》的确是由马克思一人写作,这就使得后人对于《宣言》的思想主导者身份产生了分歧和追问。对比《宣言》和《原理》,不难发现二者的根本差异是《宣言》中所体现出的对唯物史观的娴熟应用和阐述。因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理应是《宣言》的思想主导者。然而,首次公开论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原文稿显示,恩格斯是《形态》创作的“主笔”,其正文的字迹都是恩格斯的。不过,从思想深度、哲学逻辑和行文风格上看,《形态》也像是马克思的“独立”作品。因而学术界对唯物史观的创立者身份,至今也存在着较多的争论和疑问。  相似文献   

14.
辩证地把握共产主义理想及其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产主义理想及其追求有着丰富的内涵,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受抽象的人道主义理论出发点、相对贫乏的经济学知识、特定的理论与历史语境,以及思想深层中的内在矛盾等因素的制约,青年马克思在《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不能完全揭示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而以人的类本质的复归为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把社会主义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的社会形态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而将共产主义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16.
红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工作方式.对于高校来说,开展红色教育意义重大,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困境.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红色教育、引领大学生思想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开展红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生说起,论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表述;指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的,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它的高级阶段。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也是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结果上的内在一致性;全球化的彼岸是资本主义历史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