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每个学期开学前后的一段时间,一直把“我”和“我”的同伴们当成“摇钱树”的书店,其场面毫不夸张地说是十分火爆,很多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可以说是疯狂地抢购“…  相似文献   

2.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3.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09,(13):3-3
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高考无疑成了社会、学校、老师、学生最关注的事件,我们这些家长也不能幸免。孩子一回家就带着不无凝重的表情对我说:“老师说明年就轮到我们了。”于是,饭桌上一片安静。作为家长,我希望孩子带着更加轻松的心情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但现实社会的压力又令我无法给自己满意的答案。看《上海教育》6B的社评,看到不同“高考综合征”的表现,我也希望自己在明年不会是其中的一分子,但这又不仅仅是我们家长能够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眼泪     
学校决定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会”。“部分学生”指的是那些学习、纪律后进的学生。我们这些六年级的科任老师听了,都暗暗高兴,平常与家长的联系大多只在电话里,有很多话都不能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地和家长们“探讨”其孩子在学习及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了。这天,家长们都陆续来到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6.
今天,又轮到我值日,我照例早早来到学校,迎接学生们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中,不知不觉又到了上课时间。我招呼值日学生刚要返回教室,一位家长扯着孩子走到校门口,孩子满脸不高兴,家长脸上堆着笑容:“你看,都是妈不好,今天我睡过了头,忘了叫你,妈妈跟老师说说。”说着便向我打招呼,望着眼前的一幕,我赶紧向家长说道:“没关系,你回去吧,孩子自己会处理这件事的。”“老师,你看……”很显然,家长是想替孩子承担责任。望着家长远去的身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刊物上看到的一则笑话:老师:小明,为什么不带作业?小…  相似文献   

7.
胸卡的功能     
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都能听到家长们嘱咐孩子,或亲切,或严厉。一走进教室,又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布置着一个又一个任务。这么多的要求,没有一个是孩子自己提出、自己愿意做的,老师和家长们的话往往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已成了“老茧”。为了让学生能够自我教育,形成自我控制能力,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佩戴胸卡。胸卡如名片一样大小,塑封,别在胸前。正面用学生喜欢的美术字标示“我能行”三个字,反面写上三种要求,即老师、爸妈和自己的。“老师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可以是学校的纪律、卫生要求,也可以是班级存在的共…  相似文献   

8.
张莉 《教师》2011,(19):30-30
几年前,班主任告诉我们说:“失去童心是可悲的!”如今,我在教育战线上摸打滚爬地边教边研,早已理解了老师的话。我常与孩子们跳绳、下棋,与孩子们一起过生日,带孩子们去游山玩水、采风纪实.学生们说:“张老师是我们的大朋友。”家长们说:“张老师永远是长不大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你肯定知道,每个学期都要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虽然没有我这个学生的位置,但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家长会,顾名思义,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会议,说的大都是有关我们学生的事情。对老师而言,开家长会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家长们配合学校管理学生,例如家庭作业应该如何完成、应该培养哪些习惯等等。对家长们而言,在家长会上可以了解到自家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可以询问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我们学生是最不喜欢开家长会了。每逢听说要开家长会了,大家会在这一段时间里特别卖力,以换取老师们在家长会上的表扬。  相似文献   

10.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11.
吴晓红 《早期教育》2009,(12):24-24
在非洲加纳的苦马西寄宿学校,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是张白纸吗?”事例告诉我们:学生与老师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总是向老师抱怨孩子的不对,  相似文献   

12.
读者问: 佳佳是个文静听话的孩子,可在学校里经常挨同伴的欺负,当妈妈的既心疼又恼火,常对孩子说:“要是再有人欺负你,你就给我‘打回来’!”可是,佳佳总是摇摇头说:“老师说过好孩子是不可以打人的。”佳佳的妈妈也犯难了,她诉说心中的困惑与担忧:“按理说教孩子打人是不对,但面对未来的竞争社会,孩子的这种软弱个性将何以取胜?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曾经刊登过这样的新闻:一封署名“堕落女生紫紫”的来信说:“我是一名初三学生,……我在一个普通的学校里、一个普通的班级中,有着一份普通的成绩。中考在即,我们这种学生只是老师放弃的对象。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人会去关注中等偏下的学生们的想法。是啊,不能为学校争光,不能为家长争面子,又有谁会在意呢?于是,不知在何时,  相似文献   

14.
徐魏 《家庭教育》2009,(9):36-37
一位中年妇女打入热线求助,说:“我的女儿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坐不住,总爱摆弄小玩意儿,搞小动作,常挨老师批评不说,我们做家长的还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我丈夫脾气不好,一听说老师请家长谈话就火冒三丈,有时还会打孩子。我又气又急,既不能说不让老师请家长,也挡不住丈夫发火,更捆不住女儿的手,只是暗地里恨她不争气。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用好零用钱     
融立 《家长》2013,(7):30-31
一位小学校长对我说,当前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他说,今年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到郊区春游,老师们顺便了解了一下家长给了孩子多少钱。发现只有少数家长给孩子10元、20元。绝大多数家长给100元,有的多达300元。老师们说:“孩子们花钱如流水,根本不算计。”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以来,我都害怕开家长会,不知如何更好地面对家长。新学年第一次家长会尤为难开,与家长不熟悉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开会前,学生总是笑着对我说:"老师,您可不要告我的状哦!"这无形中也给我带来了压力。为此,每次会前我总得与其他老师商量、探索,给家长留下好印象之余,也要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新生报到,我拎着学生的行李,送他们到宿  相似文献   

17.
老师的话 丽丽是个文静、腼腆的小姑娘。一年多以来,在老师和同伴面前从没有大声说过话,甚至每天早晨入园时,喊老师的声音都是轻轻的发颤的。 在与家长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在家中非常活泼、多话,有时甚至很“厉害”。我一直在想,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是不是丽丽  相似文献   

18.
家长会临近,班上学生的表现突然变好了。私底下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学生怕家长,确切地说是怕老师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为了不让老师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赶紧亡羊补牢,个个都积极表现。一个学生既形象又生动地说:“家长会就跟第三者似的,破坏家庭和谐。”这话乍一听很幽默,细细体会,却隐藏着颇多感慨。学生怕家长、怕老师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生自己没有表现好之外,也折射出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漏洞与缺失。  相似文献   

19.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试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家长无奈的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时左右上床入睡,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夜半十二时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无足够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多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家长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接中…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校强调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日本学校的某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的老师、家长乃至教育界借鉴的。“清洁工”——每一个学生走进日本的学校必须换鞋,学校的干净程度令校长们叹服,可以说找不出一个卫生死角。我们开始还寻思,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