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小说的重要性和小说与道德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劳伦斯的小说观,试图为全面深刻地解读和研究劳伦斯的小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在创作的第三阶段和最后一个阶段所写的小说当中,经常将自己置于其作品中充当原始性以及无意识的代言人,甚至很多人在他这两个阶段的小说当中读出明显的帝国主义情结,认为劳伦斯是一个鼓吹集权和支持纳粹统治的人。本文通过对劳伦斯后期两个阶段小说的分析,认为劳伦斯是一个关心人类终极意义的作家,在是否走向集权和纳粹的路上,他并没有变节。劳伦斯通过对领袖和原始宗教问题的探索,突出反应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劳伦斯在中国的“知音”,劳伦斯在自然观、性爱观、女性观等的主张以及他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林语堂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7.
梁娟 《文教资料》2009,(18):149-151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大部分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矛盾和问题:以缠绵的语言,为现代人找到了一条新生的道路--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另一类描写"异域"的小说,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的传记以及他的印第安人题材小说<羽蛇>,对劳伦斯进行彻底"脱魅",还原一个真实的劳伦斯.笔者认为,劳伦斯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始终处于"半路上"的人,他始终在逃离英国与回到英国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具有自觉的艺术意识,除了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具有为实现此种审美认知所使用的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贾平凹小说的艺术技巧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化用中。贾平凹对传统文学理论中虚与实的理解,小说与说话关系的理解,以及从民间和古语中寻找好的语言等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就是从文学表现的技巧上对中国传统审美元素的创新和突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情绪。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两性观一直以来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说他是女性的同路人,有人说他是女性的敌人。通过对他的主要长篇小说的研究。可以发现他的两性观是矛盾的,是随着他个人的经历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呼唤本真: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原始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始主义是劳伦斯的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自然的崇尚、对血性意识的张扬以及对非主流文化的迷恋.劳伦斯的主要作品<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和<羽蛇>表明,他的原始主义的本质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类再生之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露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射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D.H.劳伦斯的小说映射出他的哲学观,但其随笔和信函更直接和更真实地表征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观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应和,把世界的本原喻为永恒变化、燃烧着的火,不仅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原则和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象征着人性的本能,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较好地表征了该观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现代鼻祖的博尔赫斯,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模式,构筑了学创作的新格局。从他的作品来看,博尔赫斯始终在实践着这样一种创作观念:小说即游戏,从而剥掉了传统小说作为认识本体论的神圣外衣,从小说包孕的哲理、结构、幻想三个层面娱己娱人;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说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虚构的对立关系。同时对传统小说主人公概念内涵也进行了置换,时间、空间和事理孤傲而鲜明地取代了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的小说通过最常见的题材,巧妙地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并借颜色、味道等形象载体体现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象征意味。以劳伦斯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叙事模式的考察和分析,阐述劳伦斯小说《菊馨》中蒙太奇叙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对两性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他对社会的独特的看法。从《虹》三位女性的不同的生活道路,可见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的轨迹和劳伦斯对人生奥秘的探索;作在艺术形式上也非常注重作品的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金东里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纯文学作家,他的小说神秘而哀伤,唯美而蕴含哲理。金东里不仅在他的散文当中多次提到了生与死,人与神、人与自然的问题,而且在他的写神小说中也暗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韩国很多学者撰文就金东里的这些思想发表评论。本文以金东里的散文和一些韩国学者的文章为例证,通过分析金东里的写神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寻求金东里向读者传递的哲学思想,最后得出结论,在金东里的写神小说中蕴含了生死合一,人神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改变视小说为附庸的观念,认为《水浒传》“无非为文计”,确立了小说的文学本体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作家的艺术创造,小说的形式技巧,作出深刻而切实的论述,形成比较完整的古典小说理论体系,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郑伟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17-120
海明威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他提出的“冰山理论”独具一格,该理论在其著名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探讨该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海明威运用“冰山理论”创作这部小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