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成文 《新闻前哨》2013,(12):26-27
《湖北日报》2012年3月25日的一版.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三等奖,我们觉得很惊喜。 在平常,《湖北日报》一版总是挤得爆满,很多好的新闻不得不忍痛转到内页版,图片刊发常常难以舒展。获奖版面按照值班总编曹山旭同志“版面不能注水,把重头稿件做足”的意见,与当时任武汉新闻中心主任的韩炜林同志联系,找到了一张“蛟龙号”深潜下水的资料照片,和“武汉跃居全国三大装备制造高地”一稿配发。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追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典型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二版配发了郑培民同志的照片和简历,并在一版配发了由我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第二天(10月15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发表了郑培民同志的日记摘抄。十六大召开前夕,在指令性稿件多,版面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对郑培民这一典型突出处理,形成了一定声势。通讯见报后,受到有关领导、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一致好…  相似文献   

3.
2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人物通讯《永远的巴山红叶》,副题《追记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头版加转入第8版的人物通讯稿,和配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就占了一个整版版面.接下来,2月10日,在第4版头条刊发《王瑛:最后的日子》;11日,在第2版头条刊发《生日的挽歌》,配发了"网友留言板";13日,第8版用1个整版的版面刊发摄影报道《大巴山的女儿》.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晨报》自创办以来,非常注重发挥新闻照片在版面上的作用,长年坚持在一版刊发主打照片,并且要求具有感染力、冲击力,以独幅照片为主。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欢迎读者参与、与读者互动是《新晚报》2006年全新改版的思路,也是改进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年3月19日,《新晚报》周刊“老哈尔滨”版应运而生,该版创办3年多来,已刊发近200期老哈尔滨稿件,许多珍贵版面被哈尔滨历史发烧友珍藏。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29日,《新京报》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逝者”版.被称为中国讣闻报道的突破。其突破点是把目光从名人和官阶,延伸到普通百姓.并由简单介绍生平,转化到特色和亮点的生动报道。之后。一些有影响的大报相继推出了这样的版面。2006年2月24日.《牡丹江晨报》推出“逝者”版面。这不能不说是地市级报纸在这一报道领域的一次探索。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很长,也可以很好看通常情况下,全国性主流大报版面资源有限,极少会动用一个整版以上篇幅刊发一篇新闻类报道,这样做可能面临一个现实风险:破坏版面信息的多样性生态,冗长的文字让读者望而生畏。 2007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打破常规,以两个整版、18000字的容量刊出"特别报道"《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当天恰遇周末,《中国青年报》只出四版,这意味着50%的版面都被占用。稍后的事实证明,此次版面成本的投入是值得的,《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引起了  相似文献   

8.
1999年我有3条消息被《人民日报》(包括华东版)加编者按在不同版面的头条位置刊发。《人民日报》的一位领导说,这在《人民日报》全国的作者队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不少新闻界前辈和同行要我谈点体会,作为广播电台才疏学浅的一名普通记者,我只能不揣冒昧,结合自己采写实践,求教于大家。善于从普遍性的问题中发现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9.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10.
正《江城晚报》是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张地市级都市类报纸,开设的《图说天下》版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却已经成为《江城晚报》时事电讯类的明星版面,每日一版,深受本地读者的喜爱,这个版面逐渐从内版被移到了尾版上。在时事电讯类版面上开设图片版,这并不新鲜,但是《江城晚报·图说天下》版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编辑方法,积累了一些时事电讯图片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照片的编辑处理.是指编辑运用版面语言有目的地策划、选择.修饰、配置新闻照片,从而使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形成了主次搭配得当.先后有序、轻重适宜,能充分体现编辑部立场、态度和思想倾向的最优版面布局.一、编辑参与新闻照片拍摄的策划.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有许多种新闻我们是可以题材先知、主题预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拍摄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编辑完全可以参与摄影记者或摄影通讯员的策划程序,并从版面的角度提出建议供摄影者参考.这些建议包括照片的选题、画面、角度等等.编辑参与新闻照片的拍摄策划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了解版面宣传的需要,更好地为版面宣传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曾作过一些尝试.1995年8月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即将临近,为更好地宣传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笔者策划了一个题为《请对号入座:这些卫生死角你该怎么办?》的整版新闻批评照片,刊发在《鄂州日报》8月8日的二版上,全版共刊发了15件照片,集中报道了鄂州市城区的一些卫生死角.这组照片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来信来电称赞这一做法,报道中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市文明委拿着报纸召开专门会议督促检查整治情况.8月17日和8月19日,我们又两次以二分之一版的位置刊发了题为《一组反映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全国地市晚报副刊中,出现了这样 刊发的作品多次被转载。《鲁迅风》已成为省内较有名一个普遍现象:娱乐性的消闲版面显著增加,严肃的 气的版面,也形成了自己“雅俗共赏、深刻幽默,既庄重纯文艺作品版面相对减少,甚至被  相似文献   

13.
《特别报道》版面是华西都市报的拳头版面。报社从 1996年 7月 1日扩版推出这个版面后,面对着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面对着几十家报纸的学习和效仿,面对着全国报刊的“特稿大战”,《特别报道》版面始终保持着它的竞争优势,被新闻同行公认是全国报纸相同版面中办得最好的版面。迄今为止,全国先后有 28家报社购买《特别报道》版面,使《特别报道》一下子拥有了几百万读者,开创了一张地方性报纸的版面走向全国报业市场的先例。 老总策划 创出名牌   1996年,创刊一年多的华西都市报决定,从 4开 8版扩到 4开 16版。报社总编辑席文举在研…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开始,《羊城晚报》开设了一个新的版面——《人物》。该版的定位是新闻人物版,每周五期,每期报道一到两个新闻人物,旨在给读奉献一个个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开版以来,其关注度日渐提高,稿件屡屡被各媒体转载。如何把《人物》版编辑得耐读又好看呢?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报业市场的竞争,今年各家报纸纷纷进行新闻改革。原先那些纯工作性的一村一店的报道不搞了,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相应增多了,这对写惯了这类稿子的通讯员是个很大的冲击。 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如何适应这个改革呢?我个人体会是要敢与记者争夺版面。截止4月底,我在《湖北日报》发了好几篇自己满意、领导也满意的较有份量的稿子。如 4月 10日 A2版刊发的《武当山游客量为什么增长慢》,2月14日A1版刊发的《武当山庙产不再是“唐僧肉”》,以及与记者合作稿子《武当山精心筹办“旅游套餐”》(3月21日B1版),《武…  相似文献   

16.
11月29日,湖南日报除在A1版刊发"聚焦长株潭"大型报道的开篇之作——《长沙,昂起"龙头"》长篇通讯之外,还精心策划,强势推出了"聚焦长株潭"特刊。纵观这个特刊,其显著特色有三:一、版面气势如虹。8个整版,数量之多,为当天省会平面媒体"聚焦长株潭"报道之最;从T1到T8版,8个主标题,都是通栏大标题;T1版反映长沙市区新姿的彩色大照片,足足有半个版,其他7个版刊发在主标题之下的照片,也多是6至7栏宽、约30行高的大照片。这些,构成了其版面的大气与恢宏,视觉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7.
《湖北日报》2004年刊发的《改善湖北投资环境》系列报道,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回想这组报道从酝酿、采写到最终在一版显要位置连续推出,尽管其间诸多曲折,但版面效果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在社会上尤其在企业界、政界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8.
6月25日至7月27日,《解放军报》陆续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11篇本报记者采定的系列报道:《来自江主席视察过连队的报告》。为强化报纸的视觉效果,该报还注重对版面进行精心包装,每篇配两幅图片,加以框线,使这组报道文图并茂,庄重大方、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报纸上刊发的新闻同互联网等媒体相比,往往成为旧闻,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各家报纸纷纷在包装、策划、独家报道、深度新闻上下功夫。《生活报.三江版》除在新闻版面下功夫外,还在副刊版面增加新闻性,用时评、叙事散文、  相似文献   

20.
“今日关注”是《浙江日报》进行版面改革,探索指导性与可读性统一,追求感染力与先进性相一致的一块“试验田”。去年10月以来,“今日关注”以每周四期,每期一个整版的频率,及一版一个主题的形式刊发专题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