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论述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深化理论图书馆学研究,规范图书馆学基本概念、术语和范畴;加强应用图书馆学研究,密切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拓图书馆学交叉学科的新领域,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提倡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应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学学术体系诞生于20世纪初,由中国传统藏书理念与西方现代思潮两者碰撞融合而成,传统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理念也因此成为中国图书馆学的两大源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学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迹象,并与中国图书馆学科所面临的整体困惑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实际上,尽管信息技术使传统图书馆学的应用属性有所弱化,但是传统图书馆学在当今时代仍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对于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来说,唯有秉承传统与现代并重的理念,才有可能真正地走上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建构适合中国的图书馆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文章对新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提出要建构适合中国的图书馆学,并对中国图书馆学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5.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意义,回答了一些研究者对“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的诘难,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同时揭示了图书馆学本土化活动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衡量标志,明确提出要通过图书馆学本土化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与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20-1949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及第一个繁荣期;1950-1977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二次繁荣并跌落的阶段;1978-2008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三个繁荣期及其走低与再兴.在对早期图书馆学学科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未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性发展应将专业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对以往丰富的办学层次重新进行定位;继承前贤"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图书馆学季刊》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刊,<图书馆学季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杰出代表.<季刊>通过传播西方先进图书馆学思想,帮助国民树立现代图书馆理念、促进我国新图书分类法的诞生、完善我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批判性的吸收与继承、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图书馆学的本土化的实现;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民国图书馆学思想是民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的产物,是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图书馆思想和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借鉴与吸收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结果;民国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内容来源丰富、思想传播主体多元、本土化和世界先进性等特征;研究民国图书馆学思想有助于预见图书馆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1979-2010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关于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与述评,将这三十多年的研究进程划分并总结为三个阶段。1979-1990年:学术思想解放阶段;1991-2000年:由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与过渡阶段;2001-2010年:现代图书馆学新视野、新理论、新体系的学术奠基和理论准备阶段。在对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体评析,为今后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范凡 《图书馆》2011,(6):50-52
文章认为从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著作入手,能够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还原那个时期的真实面貌,并总结其学术传承与地位。在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著作等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讨论了这项研究对于建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馆学的教育经历了八十多年,特别在最近十几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受国外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国际图书馆学教育特别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中国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概念、原因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和本土化、中国化和全球化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学理结构上论证中国化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的重点应放在努力发现中国当今特定时空下、特定图书馆实践的新问题,去证伪那些一度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心的西方通则。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兴盛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期刊家族的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界共创办各类期刊130余种,其中图书馆学专业期刊达近百种,占总数的70%。这个庞大的图书馆学期刊家族的兴起,不但为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理论的变迁与创新-序论《现代图书馆学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我收到徐引、霍国庆著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书稿时,心中特别高兴,因为已有多年没有见到这样比较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新著了。这是作者在世纪之交和千年之际送给中国图书馆界同行的一份厚礼。由于我长期从事图书馆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图书馆学理论自然比较感...  相似文献   

16.
杨昭悊先生撰写的《图书馆学》,是我国第一部概论性图书馆学著作,界定了我国图书馆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提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论证了图书馆学所具有的社会教育价值,论述了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走出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7.
以对山东近现代图书馆学家主要成果的系统分析为基础,梳理山东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脉络,探讨与研究山东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规律,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提供参考。特别指出山东近现代图书馆学家能够继承和发扬山东古代图书馆学研究的优良传统,结合中国实际,吸收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确立山东图书馆学研究的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诞生、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提出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概况,并从社会背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解体、国外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藏书历史中,图书馆不仅将藏书实践作用在现实层面,还将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由此产生。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其理想追求对中国古代人格、社会及生态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