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是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公司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寻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在力量,推动了资产减值理论研究及其会计实务核算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作用,需要拥有训练有素的会计师,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到国家宏观决策与企业微观决策的正确性,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导致税利和其它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并且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治安定;本文从会计技术、会计制度和会计实施机制三个层面上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会计执业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政府行政权力对会计主体的过多干预,使市场规 律和行业规范失去了严肃性;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整体诚信度的缺失也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树立诚信的社会风尚;严格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尊重市场规律和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加强监督机制和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起一个由法制保障的透明的会计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1993年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和变化,所涉及的行业众多。会计业首当其冲,是受到影响最广、变化最大,同时也是收益最多,与国际标准缩小差距最快的行业。会计的方方面面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了不同的发展。为了在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引发了企业对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信息化会计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是会计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当改变教学思路,由重核算走向重管理、重决策,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会计信息不仅在事后核算,而且在事前决策和事中监督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但在我国当前经济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从原始凭证到最终的会计报表都有所表现,严重妨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过去旧的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弊端,也有当前不完善的法规环境因素.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需要我们透过这些问题的表象,找出根本原因所在,从行政制度、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多管齐下,统筹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方面的需要。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上述会计目标的关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我国会计改革这些年来,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且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程度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已…  相似文献   

9.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法规体系、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基础规范体系、会计监管体系在内的会计规范体系,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0.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会计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主要目标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增强决策的有用性。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工作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导致利益与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还可能滋生腐败,导致组织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会计人员知识素质不能满足现代财务工作需要、部分责任人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片面追求利益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等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强化会计监督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减值损失确认后能否转回、"资产"含义的界定、会计计量属性、减值测试规定几方面对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范进行了比较,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新资产减值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出发 ,指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如银广厦、东方锅炉等一系列会计造假现象 ,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其次 ,针对国企改革过程中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带来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与经理人员因激励不足造成非法取利现象 ,提出防范监控措施 ;最后 ,探讨了如何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当前困扰会计界的难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企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交流及合作项目日益增多,这一趋势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管理会计信息,已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和认知尚显局限,人才培养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高校、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而李扣庆院长提出的"会计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未来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折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会计实务中折旧费用的归属和信息输出为切入点,对中外会计机构、会计学者有关折旧的概念、实质、计提方法和信息披露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揭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明确提出了折旧计提的减速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把折旧费用从目前的"制造费用"中分离出来的设想,通过设置"折旧费用"这一独立的成本项目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寻租行为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决策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会计寻租增长率逐年上升的事实为基础,分析我国会计寻租的行为表现,并从创建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三个方面,对抑制企业会计寻租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我国公布的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它对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明确,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增加了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的规定,重新规定了对减值损失的转会处理。这些变动必将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利润、税收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准则的顺利实施,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培育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减值准备总体上是一个尚待成熟的课题。以前准则或制度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因明线和数量界限较多,企业在规定的范围以外渗入了许多主观因素,这种准则导向给某些企业调节会计数据留下空间,文中案例也佐证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现实。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有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取消了数量界限,这样能有效防止利用资产减值提供虚假信息吗?笔者认为,已开始实施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很难遏制虚假信息。这种做法只不过是两弊相比取其轻罢了。论文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提供虚假信息的方法是建立目标导向型会计准则,并辅之以加强审计与监控。笔者期待本篇论文对理解、强化新会计准则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