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专题研讨发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张清菊同志的论文,是作者在阅读梁启超先生于1925年6月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议上演说以后形成的当代思考,尽管时光已经越过了整整80个春秋,梁启超先生演说辞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发展思考,依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清菊 《图书馆杂志》2005,24(7):3-5,16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3.
"本土化"及"图书馆学本土化"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近几年图书馆学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有关“本土化”的讨论进行了简略的回顾与梳理。从学术命题规范的角度检验了“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对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不宜"本土化"--兼与宋希香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及其研究对象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科学无国界,因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本土化”的提法不妥。章阐述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反映图书馆学研究整体内容的观点,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3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和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史论丛——张树华教授论文选集》,汇集了张树华先生关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精华,该书不仅阐述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也首次探讨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学术渊源及不同时期的学术进展情况。该书体现了张树华先生在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中征文考献的信史特征。  相似文献   

7.
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诞生于广东新会,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近代史发展颇有影响,他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许多重大社会活动,学贯中西,在哲学、史学、法学、文学等很多领域均有建树,同样梁启超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不仅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还为图书馆学、文献学的开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关于分类、编目、建馆等理论对当代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借此笔者就梁启超先生与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渊源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对史学、文学、哲学、佛学、图书馆学及辨伪学的研究多有建树,且著述颇丰。梁启超先生的许多图书馆学思想及图书馆学实践活动与近代美国图书馆对其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黄宗忠先生是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学家。近10余年来,他积极开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的创新,高度重视当代图书馆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专业化,密切关注学习借鉴国外图书馆学理论观念、技术方法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事业建设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发展和丰富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兹恒先生自从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这一课题以来,主要在"图书馆学本土化"概念的界定、目的与特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以及研究者的主体意识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晓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28-131
黄宗忠先生是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学家。近10余年来,他积极开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的创新,高度重视当代图书馆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专业化,密切关注学习借鉴国外图书馆学理论观念、技术方法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事业建设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发展和丰富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知识化"与"职业化"是近年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两个导向.前者围绕"知识"构建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推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后者则是以图书馆职业为导向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认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应以图书馆职业为目标和导向.二者的本质出发点、对"机构图书馆学"的态度以及对图书馆职业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文章提出了若干关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导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在文献学、目录学及图书馆学领域也多有建树。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下,个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后来都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杰出人才。其中梁启超次女梁思庄先生致力于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成为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梁启超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和他对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梁启超“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的他所提出的建设“中国图书馆学”的思想基础,指出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来源于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和对国情的了解。认为梁启超的理论贡献就是打破封建社会奠定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建立起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图书分类体系,对近现代的图书分类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16.
韦棣华与中国图书馆学的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皇后”的韦棣华女士,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人物。在中国,她筹建图书馆,创建“文华公书林”和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她引进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先河,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她身上,体现了对图书馆事业高度的忠诚与热爱,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克己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治当代中国图书馆界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更是支撑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激励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奋斗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曾在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近现代图书馆的嬗变以及现代意义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建立。如何合理借鉴、移植、消化国外图书馆学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和学科实践,增强国际化视野,在开放、吸收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精髓的同时,中国的图书馆学如何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沈祖荣沈宝环父子分别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他们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们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图书馆活动实践和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他们认为图书馆学教育是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事关国家的荣辱兴衰;主张图书馆学教育要本土化,提倡通才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这些思想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体系。沈祖荣沈宝环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激励学生坚定对图书馆事业的信念,推动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培养通才式的图书馆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并为当今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学的本土化深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并关系到图书馆学科的长远发展。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文章探讨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内涵,并以墨家思想为例解读了具体的发展策略,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模式应当保持研究的多元化,积极结合本国文化中的精华理念去审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收录了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宗义先生自1996年起从事《图书馆杂志》编辑工作以来发表在各种专业期刊上的主要论文,是作者在阅读了诸多图书馆学的著作、报告甚至是原始记录与档案的基础上,并与众多图书馆的一线工作者接触后,“引发了难以抑制的思考与书写冲动”的思想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