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方针。文章以“两结合”思想为指导,剖析了“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实施“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构建适应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提出的新的挑战和社会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对面向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思想观念应从“专业化”向“工程化”转变,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状况,要更加重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在构建我院自动化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结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湛甘泉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实学思想,湛甘泉实学思想表现为实心与实事的合一,其实质是“治心”与“治事”合一。“治心”即“崇德”,培养人的崇高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治事”即“广业”,成就人的伟大业绩,使人成为有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人。湛甘泉心学是做人与做事合一的实学。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校教育模式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经济时代紧密相联,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复合型人才模式”和模式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变迁受服务社会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内在矛盾所决定,通才模式——专才模式——复合型模式、模式多元化,是一个自身扬弃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教育模式是一和多的统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和多层次多类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实学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实学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学校"双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贵 《高教论坛》2006,(3):171-174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然而,就在这迅速发展时期,我们应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不适问题,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双高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高校本科培养模式中,应用型“3+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比较实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是适应现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日语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对“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日语专业“3+1”教学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研究“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徒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形式,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提出的, “现代学徒制”使高职类建筑专业从单纯的学校培养人才,扩展到与社会、企业、技工师傅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使单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徒制”,发展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代学徒制”.从分析现代学徒制入手,总结高职类建筑专业与现代学徒制契合点,为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西独立学院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给广西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外语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突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使广西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构建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从制药产业一线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并实践了“调研、统计、分析、研讨、修订与完善”五个阶段,“校企、校校”二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模式,所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与实用性更加突出,较好地适应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