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来新夏先生主编的《清代目录提要》于1997年1月由齐鲁书社出版,这是近年出版的一部目录学重要著作.本文介绍其内容,指出其学术价值,并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差错,以期引起目录学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谈谈编目工作中的“提要”撰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要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许多目录学家和学者评价一部书目质量的高低,往往视其有无提要和提要的写作水平。清代目录学家张之洞曾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比作得知学问门径的良师,鲁迅说它“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记述和评介了4千余种古籍善本书的版刻特征及其源流、作者情况和参考价值,成为读者查找古籍善本和了解其内容首先要利用的一部书目。写得好的提要目录,“其价值不低于任何学术论著。“提要是简明扼要地解释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揭示文献内容,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中国目录学提要所反映的方法论内涵,是中国目录学的一大优良传统。提要的有无决定着目录的质量,提要的体例彰显了目录学多元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方法 /过程]从提要的全面揭示与部分揭示、主观反映与客观反映、认识广度和认识深度、立足学术与承载文化等角度对中国目录学的提要方法论展开解析,以期为现代中国目录学提要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结果 /结论 ]现代目录学应重新审视提要编撰方法论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系统观为指导的提要编撰原则,探寻中国目录学提要的规范表达方式,树立新时代背景下目录学“大提要”观。  相似文献   

4.
从《惜抱轩书录》看纂前提要与纂后提要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库纂修官姚鼐所撰八十六篇四库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在诸多方面的差异,说明《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比较完善的一部提要目录,为中国目录学史留下极其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最具影响的一部提要目录,但其可补正纠谬之处也不少.《总目》提要中的错误,早在清代后期的学者有所发现,碍于是"钦定"书目,不敢公开发表.直到辛亥革命后,陆续见于报刊.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图书1万余种,是一部洋洋30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它历来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具有很大的影响,堪称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样一部优秀著作中,秕谬疏漏之处亦比比皆是,为数不少。故前贤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辨证》,胡玉缙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今人李裕民作《四库提要订  相似文献   

7.
《文献通考·经籍考》撰成后,多种目录学著作都仿其体例,采用了辑录体提要,从而完成了辑录体目录的扩展,这与各科学术的发展、私家藏书文化的发展以及地方文教事业的繁盛有着紧密联系.这种扩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竞 《图书馆建设》2001,(1):105-106
纪晓岚先生,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才智型文人。他性情坦率通达,而且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尚书、协学大学士高位。 他才学淹贯,传世著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阅微草堂笔记》,和其孙树馨刊本的《纪文达公遗集》文十六卷诗十六卷。 1955年夏,我初到哈市图书馆,有一段时间跟随卢乃绪先生整理中国线装旧籍,他告诉我,有时间读一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中国目录学的精要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提要》正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又说:“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相似文献   

10.
正《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所收录的书籍,上自先秦,下迄清代,几乎囊括了从古至今(指修书的乾隆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并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四库全书总目》等官修大型目录著作,也继承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钩玄提要,提纲挈领,不仅把《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上万种书籍统括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钱存训是著名的书史、印刷史、图书馆学专家,然至今未见学者专门探讨其目录学思想。大学期间,他就曾在《图书馆与学术研究》一文中对目录学理论有所探讨,也编制了部分目录索引。赴美后,钱存训选修了艾西汉、谢拉等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开设的相关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目录学的认识。其代表性目录学作品有《译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中国书目解题汇编》《中国印刷史书目》等。其目录编制思想先后受到刘国钧、杜定友、袁同礼、艾西汉、休谟等中西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的影响,可谓融通中西。钱存训认为目录是开启学术之门的万能钥匙,目录学素养应为图书馆工作者之基本素养,强调目录编制工作者应有奉献精神等等。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12.
童正伦 《图书馆》2012,(1):112-115
中国古代的书目分简单的外表目录和详细的提要目录。受纸材质和西方目录的影响,近现代的目录基本是简目形式,性质只是找书而非学术。进入电子时代,目录载体不再受纸质束缚。本文认为应弘扬中国古代传统"辨章学术"的目录学思想而编制详目。文章归纳了电子目录的优点,对电子目录从外表到内容提出了与他目较大不同的探讨设计,力求发挥目录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追溯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作为目录学学术思想提出的过程,并通过对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所附《四部分类源流一览表》所列古籍目录类目变化的分析,论述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作用在古籍分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目录学史著作通常使用按朝代分期的断代体例编写,而姚名达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却别出心裁,采用"主题分述法"的体例编写,即将目录学的《通纪篇》比拟为纪传体的本纪;《体质篇》《分类篇》比拟为书志;《史志篇》《宗教目录篇》《专科目录篇》《特种目录篇》比拟为列传。然而,其在与纪传体体例的融合方面略有偏差。因此,有必要重新对之加以改进,使古典目录学的各个部分与纪传体的本纪、史表、书志、列传有机结合。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编纂《古典目录学史》的体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代目录的提要体例,王重民先生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代提要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三种类型。"刘向校书的叙录能够全面的评价一书的内容(包括著者事迹),是我国编写提要、解题的正宗"。"王俭《七志》对撰人‘每立一传’以代替提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述列传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不过,目录学史上,关于传录体的界定还是有着一定的分歧,即被著录之  相似文献   

17.
柯愈春先生用三十年时间撰写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清代近两万作者的四万余种诗文别集,各撰提要,考其生平事迹,述其版本源流,各书大都经过目验,信而有征,堪称目录学上一部杰作。柯先生经见清人别集之富,近百年间.未之前闻,其用功之勤劬,亦远非常人可以想见者: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学界普遍欢迎,是从事清代文史及目录版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笔者从事《四库存目标注》有年,  相似文献   

18.
柳和城 《出版史料》2008,(1):121-127
1935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册《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内容有《缘起》《凡例》《丛书百部提要》《目录分类说明》《目录》《新闻纸本样张》《新闻纸本预约简章》等,除《缘起》由王云五署名外,其他均不署名。《丛书百部提要》占该书很大篇幅,是民国时期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撰写内容提要来提高目录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我国目录学方法的优良传统。它起着原始书评及说明原著的功用,不仅丰富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内容,也为我们编撰现代各种书目,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提供了很好地经验。一内容提要与目录一样,是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刘向之前,就产生书序一类的较原始的内容提要。稍后,更有系统揭示群书的《兵录》问世,这些提要虽然还未能完全起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但毕竟还是起了开拓作用,为后来刘向撰写《别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蔷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4):90-95,64
《天禄琳琅书目》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在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对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的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世版本目录学的兴盛。从编纂体例、目录体裁、"重在鉴藏"的编目思想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版本目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