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读者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看到,作为一张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新闻纸,高校校报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高校校报的编辑都集采、编、校、发(发行)于一身,  相似文献   

2.
杨洪波 《今传媒》2011,19(3):112-113
校报作为校党委行政的喉舌,在宣传报道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起到指导工作、传递信息、贴近群众、推动工作的作用。而校报编辑要对校党委和校行政负责,要把握宣传报道方向,严把校报质量关,产生好的宣传效应,就要求校报编辑在办报过程中必须体现责任、创新、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3.
付松聚 《今传媒》2012,(5):127-128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担。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在校报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导致校报今后的发展和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河南高校校报为样本,对当今校报中在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报理念打造新型高校校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报自1998年纳入国家出版系统以来,进入了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我国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校报也是反映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但是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市场报的办报理念,运用到高校校报上,无疑将会在提高校报影响、强化校报传播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高校校报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出版周期的限制,高校校报的新闻特征不突出,刊登的新闻经常都是过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旧闻”。而且,由于存在着写作方式陈…  相似文献   

5.
高倩 《新闻界》2003,(6):55-56
1999年,全国高校校报相继获得了全国统一刊号,发展到800余家,出版周期从多数的月刊缩短到旬刊、周刊,从黑白四开四版的小报扩展为彩色的对开八版,整体水平和质量都有了一个飞跃。但实际上,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办报理念到对新闻规律的遵循,校报新闻宣传还是明显落后于时代。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高校校报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重要课题。高校校报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高校党政“喉舌”的高校校报,由于其“机关报”的性质,多年来遵循传统模式,在组织、编辑稿件、栏目设…  相似文献   

6.
浅议如何办好校报副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转宏 《新闻知识》2003,(10):58-59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校报副刊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更是发挥着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校报副刊编辑,笔者以为,高校校报要在新的形式下发展和壮大,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就必须重视校报副刊的建  相似文献   

7.
赵玉君 《青年记者》2012,(35):34-35
高校校报副刊是校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版面一起,共同承担着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职能,正所谓"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一份好的副刊,会给人回味悠长的感觉,让人有收藏的欲望。校报副刊在昂扬向上的主题之下,要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龙应台有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社  相似文献   

8.
廖宇飞 《青年记者》2012,(27):76-77
高校校报以微博为载体,是新媒体下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一个有力"推手",对于提高高校校报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博正逐渐成为高校校报推广宣传的又一个新形式,是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又一个平台,高校校报开通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报有固定的机构、一定数量的校报专业人员.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它贴近教育、贴近校园生活,与高校内的其他宣传渠道相比,能更迅速、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达校党委和校领导的意图与部署,既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又是畅通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桥梁纽带.可以说,高校校报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校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加强在新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需要不断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崔国军 《新闻传播》2014,(2):178+180
高校校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校报的质量。当前,高校校报编辑普遍存在职业意识模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主体性意识亟待增强。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校报编辑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校报编辑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和交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校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校报是在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而校报编辑是一支特别的队伍,集采写、排版、编辑、校对于一身,对于办好校报、做好宣传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线索,掌握更多的消息源,才能采写出符合"三贴近"原则、让师生员工爱看的新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校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报的创新与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定位,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校报要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于校园,服务于师生。其服务意识体现在:创新党的理论传播,引导校园舆论环境,为学校党委工作服好务;坚持文化育人、精神引领,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好务;满足读者的信息和情感需求,为师生员工服好务。  相似文献   

13.
策划意识:校报编辑创新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院校校报,是由高校党委主办的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进行对外交流的公开发行的文字出版物,是高校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耳目喉舌,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面对高校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校报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新的形势,新的时代,师生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宽了,价值观念转变了,各高校校报都在找寻一条发展的新路,而师生普遍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事高校校报工作已二十年,从最初的新手边学边干,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我感觉得心应手,再到近些年反而觉得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从自身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新闻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要办好一张校报尚且如此,更何况大报、省报!面对现实,如何保持校报作为高校主要新闻媒体的地位?作为一名编辑,我时时在思考这一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6)
高校校报自身特殊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分工明确而精细,校报编辑除了要完成常规性的编辑任务外,一般还要兼顾采写、版式设计、校对等工作,这是校报工作有别于其他类报纸的独特之处。校报编辑在服务于校报、塑造校报精神风貌的同时,校报工作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塑造着编辑,对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宏 《新闻知识》2005,(8):66-67
高等学校校报在校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和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校报、阅读校报、关注校报,更加充分地发挥校报的作用,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除了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外,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把它作为我们校报传播的新的介质和载体,推进高校校报电子版建设,从而拓宽校报的宣传领域,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校报的育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对大学校报育人功能的认识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无疑也是校报的使命。挖掘、拓展和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办报人员不论何种意识,都应统一于“育人”之中。也就是说,在高校校报中,“育人意识”是灵魂、是最根本的办报理念,它应该渗透在办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高校校报有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广大学生,校报应当成为育人的工具;面对众多学生记者,办报应当成为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庆梅 《青年记者》2006,(14):35-35
高校校报的读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对他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强化校报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校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杨洪波 《新闻窗》2011,(1):47-48
在高校校园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新闻时效性方面,校报新闻无法与校园网络相比。作为校报的编辑人员,危机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把广大师生的眼球吸引到校报上来,校报编辑要与时俱进,要以独特的思路进行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校报副刊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禤展图 《传媒》2001,(6):52-53
高校校报(下称校报)副刊是校报有机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艺术享受、活跃化生活和培养学新人的任务,它以个性鲜明的副刊化吸引着广大师生,在高校校园化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