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意志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认为, 传统中国人的自由意志, 集中体现在 “恒德”追求与 “从吾所好”的价值取向上  相似文献   

2.
目前跨境数据流动尚未形成统一的全球规制体系,中国跨境数据流动领域的法律规制尚未完善。文章试图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探究和本质性分析,建立“自由-规制”张力框架,并以此为抓手,对中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进行检视,分析比较欧盟、美国治理模式,为探索中国治理方向和路径,构建出一套更加规范的、可持续的、中国化的法律体系提出参考建议。中国应在跨境数据流通“自由-规制”框架下坚守国家安全的基点,明确“自由-规制”数据平衡路径,同时探索公私共治的自由激励模式,找寻“自由-规制”框架平衡。  相似文献   

3.
黄义英 《科教文汇》2010,(16):185-187
传统政治下人的自由问题关涉到传统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与限度,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辨析。在古代中国社会,个人的自由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明确尊重,但“宽猛相济”、“世重世轻”的立法精神和执法理念,文艺、笑话、谏争等特殊自由形式的存在,个人对自由的需求程度较低,社会心理与等级政治相协调等,使得个人的自由意志难以与君主政治发生尖锐冲突。这是传统型和谐社会出现的一种基础,同时也是传统型和谐社会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4.
朱智勇 《科教文汇》2009,(4):282-282,285
一方面,胡适对自由主义的鼓吹,无疑给灾难深重、苦寻出路的中国吹来了西方所谓“自由世界”的熏风;另一方面,自由主义者胡适却又在中国的现实土地上,壮志难酬、处处碰壁。本文旨在还原历史原貌,驱云祛雾,探究自由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合”与“不合”,揭秘自由主义和胡适的中国宿命。  相似文献   

5.
周全 《科教文汇》2009,(25):215-216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中国化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人为本”正是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最新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火鸡特赦令     
“自由”与“和平”是2011年感恩节的关键词,在火鸡界尤为如此。2011年11月23日,在白宫后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两个女儿接见了两只从明尼苏达州远道而来的火鸡,它们的名字分别是“自由”与“和平”。  相似文献   

7.
林海芬  海淼 《科研管理》2024,(2):117-126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优秀的中国企业试图通过高端化战略变革突破低端锁定。但面对内部资源困境嵌套、外部合法性不足的“逆境”,高端化战略变革尚未找到有效资源调整方式同时塑造内部非规模和外部规模自由资源优势。对此,本研究展开对飞鹤、竹叶青、雅迪高端化变革实践的多案例研究,探索企业通过非规模自由资源重构突破逆境实现高端化战略变革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企业高端化变革先后经历“合法性创建”“合法性提升”阶段,相应的,非规模自由资源重构机制也由“补偿重构”向“差异重构”演变;(2)其中,两种重构机制均突破单一重构模式并创新性融合混合、内部重构模式,从而共同塑造非规模和规模自由资源优势;(3)进一步,两种重构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借助组合型资源杠杆调整内外部资源,并通过杠杆应用降低资源获取、调整的时间和费用从而整体降低重构成本,但不同企业对相同杠杆的使用略有差异。本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突破逆境实现高端化战略变革提供可参考的资源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罗尔斯都对功利主义自由观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点的自由理论,构成各自正义观的理论基调。二者都探讨了“谁的自由”“怎样的自由”与“如何自由”等重要问题: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关注资本所有制下受剥削与异化的无产阶级的生存,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指出通过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结合,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罗尔斯从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体制出发,关注社会中由于自然偶然分配的“最不利者”的权益,将自由界定为社会全部成员最大均等的自由,指出通过改善现有的社会政策,保障“最不利者”的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良序社会。罗尔斯的自由观是完善现有社会制度的内在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变革资本社会的超越的自由;罗尔斯的正义观侧重当下,马克思的正义观蕴含超越;二者都旨在构建一个满足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对二者在自由理论基础上正义观的厘清无论对国内的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我国当下美好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破除阻碍技术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重要作用。但赋权后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仍受到决策不自由、转化过程不自由等一系列因素的束缚。为了促进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让技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由流通,本研究提出构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自由岛”的理念。在“技术自由岛”内赋予科研人员技术的完全所有权,最大限度地突破国资监管、现有收益机制等的束缚。通过完善现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立法与制度,发展出系统性的“技术自由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从而实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与治理。  相似文献   

10.
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上,我的发言没有如论坛组织者原先希望的——批评科研生态的弊端,而是说了一些事关中国教育生态重大隐患的大实话:“让孩子回归自然”。自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保持好奇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的教育本质应该让孩子回归自由天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复习课是数学的重要课型,“自由超市”式是基于数学课程标准与要求而衍生的一种新式复习课模式。它能让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亲自参与“购物”、“品味”、“收获”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概括、合作学,进而提高复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灵魂的实质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几乎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这样的说法:人死之后都以灵魂的形式存在。可灵魂到底是什么?是否存在?好像无法用科学来证实。 我认为人们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一种“自由意识”,说白了,就是一种特别的波,一种尚未被人类认识的波,当一个人还是受精卵的时候,这种波就以“自由意识”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或受精卵中,随着个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王晓飞 《科教文汇》2013,(30):35-36
在哲学发展过程中贯穿着自然观的发展和转变,伴随着自然观的转变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也呈现出交互性的契合。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最先看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卢梭的主观自然教育也必然是自由教育;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杜威提出“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堪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现代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一、构建的初衷为什么要构建“放——导——评”模式?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是中心。学生理所当然地应享有“自由拟题”、“自由表达”和“自由修改”的主体性权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自然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文化,使得数学以“国家管理文书”的面貌而存在。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功利性的考试文化侵入数学。清代专制统治下的文字狱,使得考据文化与数学联姻。长期的封建皇权统治,对中国数学发展带来诸多的束缚。缺乏社会民主和学术自由,成为中国数学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则是通过留白使画面虚实结合产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这种技巧的使用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可谓“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反而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亦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相似文献   

17.
“天下为公”.是上个世纪孙中山先生不断重申和践行的古训和理想.此语语出《礼记.礼运》在孙逸仙心中,却大开中国文化道统,广引“自由、平等、博爱”,以抵“天下为私”的千年帝制以创民主共和的人类大同。  相似文献   

18.
孙文娟 《科教文汇》2013,(29):55-55,57
游戏具有“自由”、“开放创造”、“对话与体验”的精神。幼儿园课程设计由于缺乏游戏精神,暴露出僵化的设计流程、忽视儿童体验以及非平等对话等问题。因此,要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园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中立”的极大关注,同时也改变了媒介的传播方式。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自由经过互联网被进一步的推广和放大。网络传播自由,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选取和使用的自由;另一方面,过度的传播自由又给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梳理网络传播自由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厘清了网络传播自由的内涵、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并试图通过从“网络中立”的角度来寻找引导“网络自由”正确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2011年对于中国人,最重要的历史标记应该是“辛亥百年”。自鸦片战争国门洞开,中国蒙受了战败的屈辱和内乱的自戕,经历了自欺欺人的“中兴”和虚幻的“自强”,尝试了注定要失败的“变法”和伪善的“宪政”,最终选择了以武昌新军轰击督署为标志的暴力革命,为通往一个自由、独立和富强的现代国家开启了可能的通道。然而命运多蹇,之后的几十年里,等待中国人的却是战乱、灾荒、饥馑和贫困,民生尚且如此,民权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