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视活动传播指的是电视媒体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借以传播自己需要影响大众的内容。相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广告等传统电视传播形式,电视活动传播推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载体,即“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中,电视细节画面的运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但经过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细节画面”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媒体战争,硝烟四起,“战国时代”已经来临。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所谓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悉数登场,电视的黄金时代已成为历史,电视媒体在面临其它媒体挤压的同时,其内部竞争也愈演愈烈,电视媒体的地位面临挑战,广告经营份额缩减,面对压力,众多电视台正努力调整节目思路和经营策略,电视节目编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日显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琦 《视听界》2005,(1):18-19
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电视评论在电视媒体中也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它既代表媒介的立场、态度、观点和声音,也代表公众的态度和声音。“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办得好坏与否是衡量一家电视台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节目形态,只有认真研究其社会功能,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效用。本文主要以《大写真》节目为例来探讨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评论领域一个相对独立的评论分支。如何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要选择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 好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一半。电视新闻评论姓“评”,“评什么”的问题便首当其冲,因为并非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用电视来表现。换句话说,电视新闻评论要  相似文献   

8.
徐伟 《传媒》2023,(19):33-35
大数据对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数据赋能”为视角,全面分析大数据对电视新闻内容生产、市场预测和生产链重构这三个方面的意义,指出大数据赋能电视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本文认为,电视媒体深度融合要从用户管理、节目制作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好数据赋能。  相似文献   

9.
夏国华 《视听界》2002,(5):44-44
电视短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拳头产品。不断开掘电视短新闻的深度,在媒体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过多过滥,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电视新闻中的“会海”,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为严重.更引人注目。当前各类会议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比例。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会议消息占到了电视新闻播出量的1/3以上,居各类消息之首。会议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但也有大量程序性、工作性内容,充斥着大量静态会议画面,观众往往不感兴趣,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作为县域主流媒体的主打栏目,承载着地方党委政府极高的关注度。这种关注一方面可以引起地方各部门的响应,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电视媒体的话语权,为媒体赢得相对宽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有可能衍生上级部门对电视新闻节目过度的介入,使新闻节目“官味”十足,内容单调,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电视读报节目的“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报纸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目前.开设了电视读报类节目的媒体可以罗列出一大串:央视新闻频道早间节目“媒体广场”汇集了各家媒体的新闻资讯;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干脆就叫“读报”;凤凰卫视2003年3月推出了一档由杨锦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形式新颖,  相似文献   

14.
徐扬  邓莉 《新闻前哨》2005,(12):55-56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意见表达。“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事实的理性思考,发议论、讲道理,以观点和见解来引导舆论。”有学者把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按不同特征分成了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尽管风格各异,但多数评论都是就某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评论会被称为“马后炮”。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直播已经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新闻的直播发展也让新闻评论的直播成为可能。在国外一些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进行的情况,甚至在有的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评论是互联网发展下新兴的评论方式,其优势和影响力日益显现,以深度分析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面对“网评”的冲击是“避短”还是“补短”?本文结合媒体发展趋势和新闻传播规律,从网络评论的优势、电视评论如何应用“网评”、电视评论突出自身长项等三方面,提出电视评论节目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刘敬源 《新闻窗》2011,(2):71-72
从去年9月起,贵州电视台开始在其时政新闻栏目《贵州新闻联播》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台短评”,把人们通常认为是报纸媒体所“专属”和“擅长”的新闻评论重新引入了电视新闻报道中,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媒体的观点。虽然电视评论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是这种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不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因此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气象科学技术、电视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在节目中既充溢着对风云冷暖的关切,又有对大自然天气的诠释,在社会公众面前起着“发言人”的作用,是电视气象节目的灵魂人物。因此,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电视气象节目时的表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信息传递的渠道变得多样化,直接影响了受众的接受习惯。各种新媒体通过现场发布、实时更新、动态传递等形式,展现出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的新闻编辑应该适应媒体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意识,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细节,以及电视特技的使用,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  相似文献   

19.
电视会议新闻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电视新闻会议报道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所占分量大)、“长”(单条会议新闻长)、“呆”(声画两张皮)、“空”(程序式、公式化)的现象,逐渐疏远了与受众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议新闻的权威性和感染力,湮没了会议新闻的价值。因此,为会议新闻报道“整容换面”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视听纵横》2003,24(6):1-1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舆论、指导生活、体现编辑部观点的重要手段,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年6月底,省广播电视局对全省各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进行了抽评,要求的实际就是新闻评论节目。本期“热点聚焦”的一组章,对这次抽评中的节目进行了评析,请获奖单位介绍了经验,并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