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我县石漠化监测状况,提出了我县潜在石漠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全国喀斯特石漠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达4.1091万km2,占贵州总国土总面积的23.3%,占喀斯特面积的36.3%,可见贵州1/3的喀斯特地区已经发生了石漠化.针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近年的现状,对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行总结,进而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石漠化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区旱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21%,石质旱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6.78%。在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石漠化的这种空间关联因区域而异,土地利用和石漠化的相关性受岩性等因子的控制,在岩性以连续性白云岩为主的区域,石漠化发生比例大于研究区其它岩类,连续性白云岩区存在的大面积草山草坡均以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石漠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平果县果化镇石漠化治理造林调查研究,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强,在石山中、上部能快速生长,10年生保存率达87.4%,平均树高16.5m,平均胸径15.2cm,单位面积蓄积量156.0m3/hm2;吊丝竹(Dendroca Lamus minor)适合在石山下部生长,10年生保存率达86.6%,平均树高7.9m,平均胸径5.8cm,单位面积蓄积量53.0m3/hm2,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综合评价认为任豆和吊丝竹是石漠化治理优良树种,可在广西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都县2011年石漠化监测数据,比对三都县2005年石漠化监测数据进行了石漠化成因分析、动态变化分析,总结三都县近期治理经验,提出今后石漠化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岩溶石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石漠化是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经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治理石漠化已刻不容缓。本文论述了石漠化的原因和形成过程,重点阐述了石漠化造成的危害和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石漠化是我国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就贵州省平坝县的石漠化治理情况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治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生态效益评价中常见的一些漏洞和存在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治理单位提高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识别石漠化的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有效治理和恢复石漠化。以往研究对影响因子的空间局部差异关注较少,本文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研究区,选取自然及社会经济等12个影响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在普通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嵌入空间因素,分析石漠化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黔桂喀斯特山地的石漠化Moran’s I大于正态函数在99%显著水平,存在明显空间聚集现象;(2)GWR模型R~2(0.508)明显高于传统统计模型的R~2(0.156),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显著提高;(3)12个影响因子与石漠化关系呈现不同数值大小、正负效应和线性组合关系的空间分布差异;(4)人类活动叠加在喀斯特特殊的岩性、土壤和植被组合上,显著影响石漠化分布;同时,局部区域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石漠化的急剧变化。GWR模型可揭示石漠化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和局部的关键影响因子,刻画多因子组合作用对石漠化的影响,有助于差别化的小流域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10.
高寒草地“石漠化”是指植被、土壤覆盖的草地转变为岩石裸露和砾石覆盖、土壤严重侵蚀、草地生产力下降的一种草地退化过程,其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文章在滇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分类和程度分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石漠化”现状与景观特征实地调查,选取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小生境组合、砾石含量、土层厚度和坡度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划分草地石漠化类型,将高寒草地“石漠化”划分为草地喀斯特和草地砾石化,通过构建石漠化程度指数模型RDI(Rocky desertification index),初步提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和图斑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规划盘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任务,实现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盘州市为研究区,运用RS与GIS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整合社会与经济发展数据,按照《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中三类空间划分方法,评价盘州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盘州市石漠化分布较广,面积达1059. 90 km~2,已发生石漠化等级主要以轻度、中度为主;盘州市适合开发面积共占国土面积26. 08%,市域内土地资源有限且土层浅薄,区域发展潜力小;参考石漠化综合防治治理模式与地方发展实际,提出在轻度以下石漠化-适宜及较适宜开发地区发展刺梨、核桃、软籽石榴等为主的特色规模种植业,特色产品加工业、战略新兴产业、新型建材等产业,在中度以上石漠化-适宜及较适宜开发地区,禁止大规模毁林开山等非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非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开发行为等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指的足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作用之下,所引发出来水土的严重流失,植被的严重毁坏等情况,而使基岩裸露出地表的一种地质过程,这种现象是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一个表现产物。它也是我国三大生态灾害的其中一种,不仅会严重的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所以治理石漠化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是我国贫困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区域,是我国政府21世纪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战略的重点工作地区.在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石漠化治理问题是重中之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长期致力于我国西南喀斯特表生过程研究,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及驱动力,论证了我国西南喀斯特碳、氮等营养元素和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变化响应、反馈机制;剖析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实现对石漠化发生、演变动力学机制的深刻解析,探明了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和机理,并进行示范;针对喀斯特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特点,构建了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模式,为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山银花是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优良物种,种植山银花是充分利用山地特别是喀斯特地区资源,不仅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广西百色市种植黄褐毛忍冬规范化种植生产经验,介绍适合种植的山银花品种、繁殖方法以及种植、采收、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朱贤明  杨大椅 《大众科技》2010,(6):120-120,109
根据广西滂江岩溶流域的大调查结果,重点介绍了该流域石漠化特征,并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解决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洞穴滴水中可以反映石漠化程度的指标,对朝营小流域处于石漠化条件下2个洞穴的滴水进行了为期1a的动态监测,分析滴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所选洞穴的滴水水温变化较一致,并受当月的大气平均温度影响显著;滴水滴率与降雨量有关,且受植被-土被覆盖度以及基岩厚度的共同制约;石灰岩地区的洞穴,石漠化程度低的地区滴水pH值偏小,强度石漠化地区滴水pH值可能存在"雨季高,旱季低"的规律,与潜在石漠化地区及非喀斯特地区洞穴滴水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滴水的电导率与Ca~(2+)含量呈正相关,受大气温度、降雨量、土壤生物源CO_2的影响大,石漠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滴水电导率和Ca~(2+)浓度大于石漠化程度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杂交构树易种植、门槛低,贫困农户种植杂交构树当年就可以获得收益,平均每亩年收益3 000多元。5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以中国科学院核心科技为支撑,杂交构树扶贫试点工程扶贫效果明显: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带贫模式多样,惠及20多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通过统筹夯实杂交构树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化落地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大产业部门的协同互动和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林-料-畜"一体化战略,可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的遥感影像(1973年的航片、1995年的TM影像及2004年的SPOT-5影像),从不同等级石漠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近30多年来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特征,以期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石漠化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整个区域的景观正在向程度更高的石漠化风险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高度和极高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不同等级的石漠化风险斑块的变化差异明显,在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而变化最不明显的是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无明显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云南省某县石漠化地区太阳能电厂项目为实例进行分析,对其总平面布置特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理论层面上为石漠化地区能源利用开发与环境治理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