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必须用市场经济思维,只有从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从要素商品价格支付这个角度才能科学地认识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包含对人的要素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点不在于二者的主辅并列、各司其职,而在于充分保证要素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在要素资源的效率配置的基础上兼顾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使按劳分配原则的精神实质得到切实贯彻.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在现实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坚定地实行社会平等原则,不断提高公平程度,才能有效地促进效率的提高,为了实现公平分配,提高效率,本分析了在商品或劳动产品所实现的价值中,包含着自然资源价值,社会资源价值和劳动的劳动价值这三种价值内容,从而认为应当把其中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社会资源价值分配给社会掌握用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改造和开发,把其中的劳动价值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个人,由于按劳分配原则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实行简便易行并符合公平分配原则要求的按资分配和人道主义救助相结合的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3.
邓晓莉 《文教资料》2014,(21):85-86
效率与公平的争论历来是社会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论及教育公平,学术界多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角度进行资源均衡配置的论证。常忽略学生差异性所致的教育需求差异性,忽略公平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必须从判断主体——学生需要出发进行公平与否的判定。有教无类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反映的是资源均衡配置层面的公平性,因材施教则从照顾学生差异性出发阐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是从结果角度进行的论述,是对教育公平的深化,是由绝对到相对、宏观到微观的转变,目的是实现教育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理论的探索过程与不足,讨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公平含义、分配是否必须出清、公司自身能否成为分配主体以及剩余归属。本文结论如下:(1)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应理解为相对公平,其含义是没有要素所有者感觉到分配过程存在明显不公平。(2)公司自身能够且应该成为分配主体。(3)分配未必出清,只有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时,真正的出清才会出现。(4)剩余不应为股东独占,应赋予股东之外的其他要素所有者参与剩余分配的权利和转让该分配权利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制度的创始人马克思把它设置在一个未来社会情境里,它的实现是需要一些必要前提的,否则便名不符实。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分配制度做出了很大调整,然而还没有完全面对现实,没有充分认识按要素分配这一现阶段实际的基本分配方式。事实已证明:按要素分配并不与公有制势不两立,它是市场机制实现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贫富差距日益加剧不是按要素分配的结果,公平缺失是其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社会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经济伦理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前者涉及生产与创造,后者涉及分配与共享。效率与公平为人类幸福生活提供基础和方向,在价值排序上二者的关系表现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与“先富理论”保持着逻辑上的一致性,可以说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体现了效率,也即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经济追求,共同富裕则体现了公平。  相似文献   

7.
公平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机会均等是其起点,按生产要素的有效投入分配是其基本过程,收入和财产占有上差距适当是其实现的终点。公平对效率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社会的公平状况,影响着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情绪和行为,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经济秩序,决定着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质量和使用效果,从而必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8.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所找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道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分配规律。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有效地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公平原则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并加速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全社会公平要以教育公平为本。教育公平一方面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从而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当前我国社会的教育公平存在诸多缺失,政府应正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有可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配正义是经济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本身的不足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不完善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多视角,在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中探求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推动下,我国公立大学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掌握和控制了庞大的经济资源。但与此同时,资源进入大学以后,如何在大学内部各院系和行政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地分配却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运用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的有关理论对大学内部资源的性质及其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根据权利的明确程度将大学内部的资源分为私人资源和公共资源,并提出了分配大学公共资源的三种方式:传统、绩效和战略。我国公立大学内部资源配置主要是依据传统,欠缺依据绩效和战略而进行分配。更为欠缺的则是公共资源分配所要求的公开性、稳定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由市场和政府两部分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但是市场也有缺陷和失灵。政府职能主要在于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也可能失灵和失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形式上的差异。中国政府的职能作用因其历史传统、人口和国家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而具有独特性。财政是政府行政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的功能,必须以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试析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充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充足性,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在资源的要素配置上的充足程度,它有着特殊的功用。资源充足率、核心资源充足率和核心资源比重是衡量民办高校资源充足性的基本指标,利用促进性指标和破坏性指标可以提高衡量的精确性。我国民办高校的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对单一市场的依附性和公共财政的缺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多元混合机制、增注核心资源等手段,有利于实现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充足性。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税收不仅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具有促进生产,调节资源配制的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因此,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全新地位,应得到加强。必须深化税收本身的改革,深化经济环境的配套改革,让税收的上述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特点,这决定了其经营发展的战略和人力资源需求与配置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企业在高层认识、战略体系、组织结构中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战略类型制定差异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以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对,涉及"高等教育系统作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响应组成部分"以及"高等教育系统通过自身稳态运行服务国家战略"两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运行范式及其所附着的高等教育资源要素重组,是实现两个辩证方面不悖运行的联动点,可使高等教育系统在特定环境下产出最大效益,双重服务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应对。获得这种运行范式转化的最大效益,高等教育系统需要针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生发机理和影响机制,实施差别性的资源配置举措。开展"应急预案可操作性评估与动态调整,相关应急知识教育及预案演练,应急响应执行监督和牵涉人员应激支持",可提升高等教育系统的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县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县域内城乡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本研究采用泰尔指数,分析M县幼儿园教师资源在其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的分布特征与配置状况。结果发现,县域内幼儿园教师数量差额较小,教师结构和教师质量达标缺口较大;教师数量配置、结构配置和质量配置在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都呈现出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区域内差异较大的特征。总体来看,M县幼儿园教师资源在组间(即镇、乡、村之间)为低质量高公平配置;就组内来看,镇级园所之间、乡级园所之间均为低质量高公平配置,村级园所之间则为低质量低公平配置。针对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充分和不均衡问题,M县政府应建构县域内幼儿园教师分层准入制度,逐步推动县域内学前教育从有质量到高质量的过渡;建立县域内教师优先补偿机制,既要吸引优秀毕业生,又要留得住青年骨干教师;完善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基于教师需求分层培养,同时形成县域内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新组建民营集团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影响了集团人才队伍的建立和稳定。本文主要对新组建民营集团实施知识管理与人才资源管理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是公办和民办高校产权差异和学费制度差异的反映。公共财政不足造成了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市场功能定位的分化。这导致学费定价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差异与质量的差异不对称、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扩大、学费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其指导思想,其不利于先天禀赋不足的学生,其社会福利效应逐渐降低。在公共财政能力已经增强,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取消对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加大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消除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新组建民营集团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影响了集团人才队伍的建立和稳定。本文主要对新组建民营集团实施知识管理与人才资源管理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