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一词的出现是建筑师对建筑创作本体化探索的理论结果,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建筑发展的整个过程。文章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从建构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意义,思考建构对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即使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张永和仍然无法逃脱资本、甲方与自己建筑理念的纠结。但他并不逃避,他是—位入世的建筑师,有着用建筑改变社会的野心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分析住宅建筑中复合功能空间设计。结合国内外的相关住宅设计案例,对住宅建筑中复合空间的概念、设计原理、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建筑师进行复合功能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现今中国建筑市场上中外建筑师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针对中西方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差异,从建筑市场的导向、开发商给予的外部压力等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师的专业化程度、自身修养等内部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本土建筑师自身的发展做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建筑师在错综繁杂的建筑潮流中肩负责任重大,对于建筑的创作也将更为艰辛。困惑固然存在,然而,努力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是最为重要的。在"乐"与"艰辛"并肩的建筑创作之路上,中国青年建筑师会走得更远,会发展得更好,最终会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建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梦与见     
《全国新书目》2022,(1):21-23
<正>本书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建筑创作中来,并将本书组织成一系列写给朋友和学生的关于建筑创作过程的解惑信。在这16封信中,他阐述了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建造,如何看待和欣赏好的建筑,如何理解设计过程,如何与建筑师一起工作,或如何成为一位建筑师。他还简要概括了世界建筑史,并列出了可供学习的建筑书目和参观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以其独特而又大气的造型,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运用到展馆建筑中,让全世界通过这次世博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这次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越来越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许多新建筑已不仅仅一味的采取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与地域和文化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该文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我国城乡地域建筑文化丧失的危机以及中央大力倡导发展中华文化的契机,作为建筑创作最主要的主体——建筑师,如何应对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说明淮安在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阐述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并提出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创作时应注意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0,(23):25-26
奥运会是往后看,世博会是往前看,尽管在建筑上未必直接反映出来。——上海企业馆的建筑师张永和这样说。他认为,奥运会建筑也是为了庆典而建造。建筑师设计的时候,看到的是辉煌的世界纪录和那些风云人物,都可以  相似文献   

10.
王东坤 《图书馆》1991,(1):41-43,37
图书馆作为一种建筑,从建筑内容到建筑形式,还未能引起建筑界和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至今还来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建筑内容和独特的设计思想,更谈不上建筑风格。本文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两个融合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是作为图书馆界提出的,但愿能引起建筑学界的重视,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一个融合:建筑师与图书馆员的融合根据我参与图书馆建筑的实践,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即建筑师设计的图书馆方案,并不是纯客观的和恒久不变的,而是在历史地接受着图书馆员的反映中实现着变化。建筑师设计的图书馆图案,只是提供了基本的设计图型,最终的完善和丰富还应与图书馆员一起进行。这是因为图书馆员或多或少地受图书馆使用意识和图书馆现代化功能的影响,必然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联合评选的2007年世界“图书馆建筑奖(Library Building Awards)”于日前揭晓,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以表彰在图书馆设计方面表现突出且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师所设计的图书馆建筑。2007年全球有九座图书馆建筑获得此奖。  相似文献   

12.
在进入新千年的时刻,全球范围内建筑学研究千帆竞发,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来在一些解构主义建筑师中,认为建筑师比建筑重要,思想比形式重要,向人们昭示了建筑学研究的转向,即由把目光和视线限制在建筑本身转向建筑师及其所具有的思想。这一转向将使建筑学比过  相似文献   

13.
杨睿 《编辑之友》2011,(8):102-103
一部书讲述的是熟为人知的建筑和建筑背后的故事,这部书是《城记》;一部书讲述的是名声显赫又鲜为人知的建筑大师,这个大师是梁思成;一部书讲述的是众目瞩望和不为人知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北京。《城记》说的是建筑、建筑师、城市三者之间的故事,一个人和一座城之间息息相关的命运,建筑师们的高瞻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新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以国外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和日本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为案例,分析了建筑师在设计新图书馆建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数字化技术与图书的关系,以及新图书馆建筑形式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64年11月至1965年2月著名建筑理论家伯纳德·鲁道夫斯基(1905至1988)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主题展览,展示世界各地充满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乡土建筑,随即出版了同名专著.这次专题展及出版物在建筑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也成为倡导研究"非正统"建筑的开山之作,从出版至今一直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明华的图书馆建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华是我国图书馆界的知名学者,他的图书馆建筑思想主要有反对奢侈浪费和华而不实的图书馆建筑,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业主与建筑师等各方面要全力合作,图书馆馆长在新馆建设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建筑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相似文献   

17.
梁思成(1901-1972),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中国建筑教育事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奠基者,享誉世界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相似文献   

18.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新馆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 5月16日正式对芝大读者开放,笔者今夏游历芝大得以见识其建筑之美与设计之新颖,在此介绍一二,或可引以为用。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以主要赞助者芝大毕业生Joe Mansueto和Rika Mansueto命名,由建筑设计师Yorgo Lykouria设计,与建筑师Helmut Jahn合作完成。Mansueto图书馆的椭圆形建筑和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利用作为建筑节能一个重要举措正在日益引起重视。文章介绍目前太阳能热水应用概况和一些设计思路,并对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给建筑师们提供一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职业建筑家》 [奥地利]罗兰·哈根伯格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39元 通过日本当代最具代表性的20位著名建筑师的访谈,呈现了这群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日本建筑师深刻的建筑思维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