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至今仍未得出统一的定论,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很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心理障碍是指介于神经症与一般心理之间的异常心理状态,包括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和心理危机。 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令人忧虑。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10%-1  相似文献   

2.
论青少年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青少年心理障碍湖北荆州师专吴锡改1消极心理现象,它往往使人产生认知偏差、情绪偏差,使人作出不适应、不理智甚至极端错误的行为反应。心理障碍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不良心理表现,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  相似文献   

3.
林婕 《文教资料》2011,(6):226-228
近两年我院对新生进行入学后心理测量及后续排查显示,“90后”新生的心理问题与以往大学新生并无明显差异,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新生只是少数。主要的心理问题集中在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敏感、自我意识偏差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永宏 《考试周刊》2010,(52):46-47
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梗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智力正常,能适应社会环境,情绪协调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耐挫力强,有客观的自我意识,学习及生活效率高,心理和行为特征符合年龄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受阻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出现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中等职校差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负面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等,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激烈的时期,了是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有人称之为“心理性的断乳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品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笔认为下列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学习后进生(有人又称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差生、学习落后生、学业不良儿童等)是指由于智力差异、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疾病侵扰、教学不适应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教学大纲(九年义务制教育)要求水平,而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学龄儿童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儿童年龄特征水平的学龄儿童(残疾儿童除外)。本研究的被试取自一般农村小学自然状态下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学生。长期以来,学习后进生的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心理学界及教育界的重视。在西方…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也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职校学生由于各种与普高生不一样的特殊原因,致使这一比例更高。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自卑、学习问题、适应不良、人际危机、择业压力等,这些心理问题给他们自身、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均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缓解职中生心理压力并…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探析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处于心理变化激烈、明显的成长阶段,不少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人际交往障碍、自我意识问题、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社会、家庭及其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需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玉萍 《广西教育》2007,(6A):11-11,16
近年来,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200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000名小学儿童和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有30.3%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其中40%存在情绪不稳定,适应性不良,学习压力感过强等问题。同时,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全市500万儿童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障碍,实际上是一种影响人们正常参加活动的不良心理状态。在体育运动中出现心理障碍,其表现为肌肉紧张、情绪焦虑、心理恐惧,从而导致活动能力下降。体育运动中产生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技巧教学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不健康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平 《教育导刊》2002,(12):36-38
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和人际交往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来自职业本身的压力、来自教师自身的个人因素以及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多处入手,进而从整体上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和竞争的日趋,在大学校园里,体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根据大学生在创造中遇到的自我意识障碍,情感障碍,认识障碍与动机障碍等表现,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找出克服心理障碍的方式,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好办法,对发展创造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初中起点高师学生存在自我意识能力发展不健全、情绪自控能力很弱、不能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缺乏学习动力、专业思想淡薄等心理现状。坚持正面疏导,培养其健康心理素质,是消除其不良心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最近,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出当今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畸形表现。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而导致不良行为的现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学生自杀、抢劫、杀死亲生母亲等暴力行为频见报端。这里有受社会上不良环境熏染和影响的打架、斗殴、辍学现象;有在激烈竞争中情绪、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心理承受力方面的不同程度的畸形表现;或大喜大悲、任性自私,或胆小懦弱、孤僻自卑……这种种异常的表现都将妨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包括优秀品德的培养,才能的发挥和发展,人际问的交往等等。甚至出现前文所提的严重心理疾病者的暴力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心理障碍,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及影响后所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心理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比生理疾病更危险、更可怕。体育心理障碍,即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后,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状态和心理反映,其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中学生体育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1.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观因素(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错误地认  相似文献   

17.
一、常见心理障碍 1.厌学心理。学困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对学习认识产生偏差.再加上学习上的失败多于成功.有少量成功时又得不到家长、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故易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在学习行为上表现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一、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特征弱势群体子女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又带有盲目性,对自我评价往往是自尊伴随着自负,自卑又总是同固执、孤僻交织在一起。②成熟感产生日益强化,在独立意识发展的同时,存在幼稚、偏激的一面。③情绪不稳定,易消沉、暴躁或洋洋自得,常外显为冲动性的过激行为。二、弱势群体子女形成不良心理问题的几个因素造成弱势群体子女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即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够强,在处理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常常出现心理冲突,造成心理失衡,引起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成因分析 心理障碍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调,主要反映为一个人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神经病类症状、人格障碍及其他心理困扰。神经症是指一组有大脑功能轻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