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陆上风能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兴宏  朱蓉  何晓凤  周荣卫  朱江 《资源科学》2010,32(7):1273-1279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模拟了甘肃酒泉风电规划区较高分辨率(1km×1km)的50m高度平均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门市昌马乡西部、瓜州县柳园镇附近、敦煌西部与新疆哈密交界区以及马鬃山镇附近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有效小时数均较大,属于风资源较丰富区,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开发。通过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对比检验,评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工具分析了影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不可开发区和限制开  相似文献   

2.
孙艳伟  王润  刘健  肖黎姗  杨德伟 《资源科学》2012,34(6):1167-1174
科学、准确的评估区域风能的开发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是风能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应用GIS手段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评估区域陆地风能资源的方法。利用福建省的23个气象站30年的日均气象数据,应用趋势面分析和普通克吕格插值结合的混合插值方法,计算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年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数据。以此数据集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DEM和土地利用等地理限制因素,分别评估了距地面50m、80m和100m高度上的风能开发的技术潜力及发电经济成本。结果发现:福建省在三个高度上风电的适宜开发面积都在1万km2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选择三种目前主流的风电机组作为参考风机,估算结果显示,福建省陆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可达187~245GW,年均发电量约为2010年福建省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到5倍。同时,风能的单位发电成本在(0.13~0.76)元/kW.h之间,风况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风电的经济性优势显著,应作为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3.
天津近海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娟  李明财  任雨  熊明明 《资源科学》2011,33(10):1999-2004
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海地区由于风速较大,以及可利用面积大等优点,近海风电是未来风电发展中一种新的趋势,但海上气象要素直接观测困难,需要通过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其可利用性及开发潜力进行评估。本文利用MM5/Calmet模式模拟了天津沿海地区的较高分辨率(水平分辨率1km×1km、垂直分辨率10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其模拟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天津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及风速的逐日变化趋势均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3个测风塔年平均风速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11%、12.99%、6.14%,可为天津海上风能资源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风速大小年景分析得到天津沿m2,海且地有区效多小年时平数均长风,风能资资源源状分况布较状好况。,发现天津近海海域年平均风速在(6.6~7.0)m/s,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340w/m~2,且有效小时数长,风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海风能资源开发潜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荣卫  何晓凤  朱蓉  程兴宏 《资源科学》2010,32(8):1434-1443
为了解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状况,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中国近海风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研究:①运用中国气象局开发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WERAS)中的MM5/Calmet模式对沿海2009年1月-5月逐日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月平均风速、逐时风速和风向以及风能参数的分布形态与观测资料均比较吻合,因此认为该模式系统可以用来对我国沿海风能资源进行可靠的数值模拟评估;②运用WERAS对我国沿海20年(1986年-2005年)平均风资源进行1km×(200~400)W/m2,附近海域的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在(300~800)W/m2之间;福建省的风能资源特别丰富,其次是1km分辨率的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沿海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沿海各省70m高度的陆上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基本在辽宁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然后是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上海市,最后是江苏省、海南省和广西省;③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沿海离岸风速变化:辽东半岛东部海域、渤海湾、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广州雷州半岛东部海域的风速在离岸后70~85km处不再变化,广西和海南近海风速在离岸后30~40km处基本稳定,其余近海海域风速稳定线基本在离岸50km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近海区域风能资源动力降尺度研究及储量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MM5以及CALMET气象风场模块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近年来沿海年平均风速变化的平均年-2008年作为模拟年,结合模拟年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山东省近海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模拟研究,得到不同高度1km×1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合山东沿海岸及海岛自动气象站同期测风记录,对比分析了10m高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利用ARCGIS分析软件得到山东省近海范围内70m高度风能资源储量。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方法可用于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可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茂勋 《资源科学》2008,30(11):1684-1693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做好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编制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部地区低风弱风的情况调整可开发利用的风能指标,尝试开发微风发电技术;同时立足能源多元化高度重视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风电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中部地区非并网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2)
分析贵州省2006~2007年的平均风速分布,发现贵州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西部的六盘水市以及毕节市的西部。然后利用毕节市威宁站2006~2010年的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威宁站10m高度的年平均风能密度、年平均有小时数、风速的日变化、月季变化、风向和风速频率等风参数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威宁县10m高度风能资源属于可利用区,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MM5与CFD软件相结合对复杂地形风资源模拟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何晓凤  周荣卫  朱蓉 《资源科学》2010,32(4):650-655
本文将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以流体力学计算为核心的风资源评估软件WindSim相结合,对鄱阳湖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能资源状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评估,通过模拟结果与同时段铁塔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MM5的3km分辨率模拟可以较准确的得到湖区风速的量值,能大致模拟出湖区风速分布趋势以及年主导风向,但是对更精细的局地风况分布的模拟相对过粗,而"中尺度模式+流体力学软件"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刻画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局地风况,使局地风速的模拟量值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尤其对10m高度的风速模拟结果改善最明显,故认为该方法可作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电场开发的前期风资源预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动力降尺度法对鄱阳湖区风能资源模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贺志明  聂秋生  桂保玉 《资源科学》2012,34(12):2337-2346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及Calmet模型,结合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鄱阳湖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并结合鄱阳湖区4个代表风场一年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动力降尺度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鄱阳湖区风功率密度高值区主要在鄱阳湖区狭长湖道南侧的水域和湖岸两侧,鄱阳湖北部狭管湖道为高值中心区。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结果月变化特征与观测期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十分吻合。各风场风向、风能方向以及风速频率分布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但在量级上有一定的偏差。各风场日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年相关系数为0.647~0.780,鄱阳湖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模拟值与测风塔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77%。总体来说,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和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6)
作为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我国风能资源极其丰富,随着风电装机规模越来越大,弃风限电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的弃风限电愈演愈烈。风电清洁供热技术的推出既大大提高了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消纳能力,又降低了火电机组带来的大气污染排放。目前,我国的风电供热技术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不同风电供热系统的开发模式对供电能力、供电范围以及供电优势、经济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风电供热系统开发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本文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风电供热系统开发模式,并分别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为风电供热系统的高效益开发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对流层风廓线仪和二次测风雷达的测风实验数据,对其数据处理、统计、比对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空和高空,二者探测存在一定差值,中间高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13.
风资源评估中风速分布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电场一年实测风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运用R2V矢量化所研究区域的地形图,采用地理空间因子的多元回归法进行风资源模拟,用SURFER8.0软件将模拟后的数值插值到栅格,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方法将各测风塔的残差Xg插值到同比例栅格中,实现残差订正,最终实现风速分布图的绘制。并且通过国际流行的风资源分析处理软件WAsP软件对新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风电场功率预测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以某一风电场获取的2月1日-10日的天气预报(NWP)数据和功率数据作为改进后BP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其次以2月11号3小时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作为改进后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对未来3小时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预测过程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在满足低预测误差的同时,能够提高BP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期风速记录,利用Gumbel分布计算设计风速极值,并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台风作用,推导了风速和风向的联合概率分布。利用Lawson和Penwarden舒适度判别准则,分析风洞试验中Irwin探头的实测风速结果,评估了超高层建筑行人高度风环境舒适度并检验了风环境改善措施效果。结果表明,风气候分析对评估行人高度风环境舒适度有重要影响,部分重要区域(北侧裙房入口、三层室外阳台、东南连桥、西北裙房屋顶等)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采取防风减风措施后,改善了大部分区域的舒适度,而西北裙房屋顶仍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需要调整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16.
以德温特数据库为信息源,采集1950~2009年的国际风电专利文献,利用分析软件,从专利的时空分布、主要技术领域、重要专利权人等方面对其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的技术研发状况。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ers with theCAS Cold and Arid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AREERI)have completed the renova-tion of its wind tunnel forwind erosion, making it thelargest wind erosion tunnelin Asia, according to Prof.Dong Zhibao,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Desertification, CAREERI.The wind tunnel is atube-like structure in whichmental and Research Station on the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enggerDesert in northwest Chinas NingxiaHu…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建筑群体效应对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力发电能力的影响,对某250 m高大底盘、双塔体型不规则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缩尺模型风洞试验研究,通过风气候分析计算了建筑场地1年、5年和10年的低重现期风速及排除台风影响的设计风剖面,分别考虑了当前周边建筑群体和未来周边建筑群体两种群体效应工况,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该结构考虑群体效应的基底等效风荷载反力、各立面风压分布和风机发电效率。结果表明,建筑外形不规则的双塔对气流有明显的改变且作用效果不同于常规矩形超高层建筑,配合楼层平面尺寸逐层缩小,有效缓和了竖向风荷载在建筑高度上的分布。受群体效应影响,在当前和未来周边建筑群两种工况下,双塔两个主轴方向基底等效风荷载结果变化明显;裙房高度风压分布变化尤为显著,给该处风机取风口的设置造成困难;塔楼竖向风压分布发生改变,影响了风机发电效率。因此设计时须考虑群体效应影响,合理选择风机取风口位置以避免周边建筑群体改变对风力发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增长迅速。目前发电方式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使用的原料已近枯竭,其他发电方式在对环境污染程度、产量、可利用资源方面均受到限制。风力发电作为另一种替代发电方式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可获得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