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异化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人的异化问题,这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文承袭马克思研究异化问题的思路,将异化问题从工人劳动转向大众传播领域,试图阐释大众传播与人的异化问题,并试图应用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克思交往理论、传播学理论对解决大众传播中人的异化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谢明香 《编辑之友》2021,(8):94-100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诞生的现代传播媒介,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文章通过考察《新青年》发展演变的足迹,勾勒出《新青年》办刊地址线路图:《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起步,然后迁至北上广,再返沪至粤,经过多达五次辗转迁移.《新青年》的办刊宗旨及编辑方针也曾做过多次调整:其办刊宗旨经历了从"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到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再到转向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的演变;其办刊理念从思想启蒙开始,至启蒙与救亡双重主题交集,再到救亡压倒启蒙主题转向与换位,杂志的传播由思想革命、文学革命转向了政治革命,后期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并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青年》社址的迁徙更迭及其办刊宗旨的演变与传播活动的变迁,深刻呈现了新文化运动从知识精英内部的学理探讨,逐步延伸至公众舆论层面的表达和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最后又从公共论坛转变为政党机关刊物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是张悦然从青春书写转向走出精神困境的勇敢突围,着意从人物心理和精神层面展现时代生活与现实问题.作者对人的生命样态多面性的刻画,显示了其向现实敞开的努力,"镜像主人公"和"雅歌塔式"孩童等意象的巧妙设定,深刻呈现了幽微的心境和复杂人性,对精神困境突围的描写,则展现了时代发展变化下一个群体勇于突破,寻求爱与联结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书,是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竞争与垄断问题的学术专著。该书以马克思的微观经济分析框架为基础,努力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实证经济学研究传统,灵活地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把中国经济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现实背景,在产业组织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承认马克思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的,但又认为,马克思通过费尔巴哈不是转向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两阶段一转变”说。从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影响下并不是立即转向了新唯物主义。而是有一个崇拜、信仰、迷信费尔巴哈的时期,然后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创始人那里经过两次转变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王丽莎 《大观周刊》2012,(50):13-14
从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马恩事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思想和观点得到不断深化并发展,由观念的人变成现实的人。研究这个转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怡 《大观周刊》2012,(43):14-14,37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就此而言,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实则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虽未曾提及现代性的明确概念,但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为起点、以异化劳动为核心,从人的生存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处于异化状态,只有通过对异化的积极扬弃,才能为克服现代性的弊端找到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国内许多新闻学者认为,马克思创立人民报刊思想后发生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有哪些事实证明马克思在两个转变之前是唯心主义者,曾不赞成共产主义,没有一篇论著提供过事实根据.本文列举具体事例力图澄清对马克思"两个转变"的误判,阐述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莱茵报>上宣传民主主义是适应德国民主革命要求的,同时马克思也赞成并宣传了共产主义.我们不能用"左"的观点贬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  相似文献   

9.
2022年上市的南希·弗雷泽的新书《食人资本主义》,可以视为她的一次思想转向,即从传统女性主义批判理论走向全面的资本主义批判。此前的南希·弗雷泽试图用再分配的概念,来补充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试图在资本主义的身份政治框架下来建构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在与拉合尔·耶齐一起讨论了资本主义问题之后,南希·弗雷泽发生了转变,她感受到真正的问题在于体制背后那个贪婪的吃人的资本巨兽。因此,《食人资本主义》通过回到马克思和卡尔·波兰尼,找到资本主义陷入危机的症结,从而超越食人资本主义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化》,2001年再出版《资本的空间》,2006年又出了《资本的限度》新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哈维就是在同年利用网络开设解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公开课,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听众.2010年,哈维一下子就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一本是《马克思<资本论>指南》,另一本是《资本之谜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今年哈维还要出版《马克思<资本论>指南》的第二卷.2011年,另外一位学术大家,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出版了他的人生谢幕之作《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2012年8月,霍布斯鲍姆带着他的这本著作去朝见马克思本人了.  相似文献   

11.
席静 《大观周刊》2012,(43):16-16,28
“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于“犹太精神的相关论述促使本文作者通过对“犹太精神”特性的分析以及从“犹太精神”与资本主义--基督教世界息息相关的经济异化和拜物本性的关系出发。逐步、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犹太精神”的内涵、形成背景和宗教特性以及它与人类解放的关系等等,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犹太精神"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虞颖 《视听界》2006,(4):72-74
2005年8月30日,曾经是中国三大体育报纸之一、拥有很多传奇色彩的《南方体育》在生存了1992天后,出完他们最后一期报纸,宣布停刊。这在中国报刊业引起了极大冲击,有人认为报业浮躁的现实注定了标新立异的《南方体育》的命运,也有人认为体育传媒恶性竞争导致的高成本运作使《南方体育》生不逢时,还有人认为媒体“市场集中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原《南方体育》总编辑龚晓跃却作了最深切的感叹——《南方体育》没有及时从资讯供应商的角色转向做观点的供应商和生活方式的供应商。①从资讯供应商转向观点供应商,这既是感叹也是奉劝,在抱怨媒体竞…  相似文献   

13.
戴建秋 《大观周刊》2012,(30):21-2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借助实践概念工具使得自然从此真正具有了历史的维度,成为了 “历史的自然” 和 “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马克思将人与自然关系考量纳入到了历史实践范畴之中, 将 “人改造自然” 和 “人改造人” 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许德强 《东南传播》2022,(1):115-117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全新的媒介语境.在新媒介语境下,原来现实空间中的话语表达在网络空间出现转向,主要表现为从权威到草根的主体转向和从稳定到飘摇的结构转向.而话语表达主体和结构的转向招致了网络空间的失序危机.因此,围绕建构健康的网络空间将是危机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写的《奥康尔的葬礼》(简称《葬礼》)消息·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述技巧上讲,都堪称无产阶级新闻作品的典范.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的《葬礼》,写于1855年9月11日,发表在当年9月15日《新奥得报》第430号上,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第594页。菲格斯·奥康尔,1796年7月18日出生在爱  相似文献   

16.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最大的愚蠢,就是没有读过《资本论》,却相信了这样的口号:"告别卡尔.马克思。"历史还将证明,当永别了卡尔.马克思,我们就将与永无休止的危机相伴。著名思想文化学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中  相似文献   

17.
徐宁 《传媒观察》2021,(2):74-78
自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以来,印度电影在中国乃至很多国家风生水起,《神秘巨星》《起跑线》《印度合伙人》等佳片无一不引起热烈反响.这几部优秀影片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现实题材的轻喜剧,在娱乐中反思现实问题,承载了远较娱乐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本文从几部经典影片入手,探讨宝莱坞现实题材电影观照的核心社会命题,并分...  相似文献   

18.
追求真理 坚定信仰 1、仅存一页的《共产党宣言》草稿 全球仅存一页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亲笔手稿,其中头两行字为马克思夫人燕妮所写.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目前,这页草稿由德国波恩艾伯特基金会图书馆收藏.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4,(9):26-29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丁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资本论》对这种关系第一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了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人提出《模糊新闻学》。这在新闻学科上,倒是一种新创。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下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应用。为此,写了这篇长文。命题为《新闻模糊语言初探》。共分十四个章节。一、新闻语言与模糊语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工具是语言。马克思、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p525)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