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7月,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  相似文献   

2.
这几天,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女记者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现场,曹爱文放弃采访,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了8分钟心肺复苏术。女孩最终没能醒来,曹爱文哭了。她流泪的照片引发网上热议,众多网友认为曹爱文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河南商报》7月15日)对此,有人认为,从职业角度讲,采访是记者的第一要务,当初曹爱文不应该选择救人,而应该拿起摄影机来采访或拍摄落水少女无人施救,或者等待他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8日,6年前勇救落水少女而被江苏省常州市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杨永,第三次将被救少女黄某及肇事者陈顺娣告上了常州市天宁区法院法庭。救人英雄为何次状告被救人呢? 勇救落水少女落下一身病根杨永是江苏省邳州市人,在常州打工。他告诉记者,因为下水救人,他落下病根,成了一生都离不开治疗的“药罐子”。为讨个说法,也为落实治疗费用,他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被救女孩推上法庭。1999年12月9日下午3时许,杨永卖完老姜骑车经过常州兰陵木器厂附近时,看到河边围着一3勇救落水少女落下一身病根大群人,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4.
莫文 《青年记者》2006,(16):73-74
曹爱文,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一位23岁的女记者,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尸体,曹爱文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曹爱文的举动经新闻媒体报道后,立刻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  相似文献   

5.
李拜石 《新闻界》2006,(6):127-127,126
2006年7月12日,一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出现在大河网“网闻天下”栏目,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曹爱文救助落水女孩的全过程。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经过多次努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给落水女孩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遗体,曹爱文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张照片一经上网,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帖,绝大多数人认为曹爱文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但是也有人认为,采访是记者的第一要务,因救人而放弃采访的做法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玉带河边,一名12岁的男孩玩耍时不慎落水。开车经过的泰州实验学校教师杨向明闻讯后,立即跳入河中救人,终因体力不支,双双沉入河中。消息传来,泰州全城哀恸,各界纷纷悼念。人们称赞杨向明为"最美教师"。泰州广播电视台发挥全媒体优势,在速度、深度和宽度三个方面下功夫,塑造了真实可信、立体感人的平民英雄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6,(10):76-76
据新华网新近报道: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曹爱最近在现场采访一起少女落水事件时,危急之际放弃采访而先对被捞上岸的少女,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抢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网友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赞扬,一天中约有10万人跟帖子阅读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月14日,西双版纳州档案局来了4位客人,这些自称是获救老人的家属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寻找"救命恩人"。经过州档案局领导询问得知: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澜沧江战备码头附近的一名老太太不慎栽入了湍急的澜沧江中。正准备冬泳锻炼的州档案局职工熊明同志听到有人在大声呼喊:"有人落水了!快救人,有人落水了!"老人很快就被湍急的江水冲出几十米远,熊明  相似文献   

10.
光明 《新闻三昧》2005,(4):37-37
“浣女”?3月9日新民晚报41版刊登的一幅图片,释文将一群正在河中洗浴的傣族少女称之为“浣女”,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浴女”。浣女,是指洗衣服的少女。唐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竹林里传来喧哗声,洗衣服的少女们回来了。浴  相似文献   

11.
这是黄河壶口瀑布2009年12月一个的平常冬日。 位于山西吉县境内的黄河河段,上午8时许,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设计院勘探人员乘坐橡皮舟前往黄河冯家集段中心作业平台时,由于保险绳脱落,致使3名勘探人员落水,危急中他们牢抓倒扣在河中的橡皮舟顺流漂下,  相似文献   

12.
普通记者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但总使我情不自禁地回忆往事……那一年,一列火车从上海到达杭州站。因为有报道任务,我挤入了人群。张建一,在维也纳大赛荣登魁首,面含微笑,手捧奖状向欢迎人群走来。这时,掌声雷动。浙江省杭州市有关领导,文化界人士、音乐界同行等,同青年歌唱家握手,少女手捧鲜花走上前去献花,摄影记者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机子。  相似文献   

13.
翻阅函授学员来稿,准备着手为《函授通讯》编选一期学员的作品。在众多的稿件中一篇稿题为“他用生命‘采写’了最后一则壮丽的新闻──追记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献身的八届函授学员游德生烈士”的通讯,那么突出地跃入眼帘,怎么回事?这显然是在报道一位函授学员牺牲的消息。我的心怦然跳动,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原来,这里记叙的是八届函授学员、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部三连战上游德生救人的事迹。事情发生在今年6月对日下午。游德生随排长来到黑龙江边,准备联系艇组,乘巡逻艇到江上巡逻。排长去艇组驻地了,他正在江边等待。这时,突然…  相似文献   

14.
一 每天从上海市档案馆大门进进出出,总要从门前的武警岗哨前经过,日久天长,自然而然地认识了这些驻扎在上海市档案馆承担警卫任务的上海武警总队第三支队第十中队的武警战士们。然而,当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得知在他们之中,有一名战士,前不久被上海市武警总队授予1998年度优秀士兵的光荣称号,而且上海数万武警战士中每年只有区区十人才能得到这项荣誉时,不由得激发了我对他进行采访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电视节目采访中,经常会出现记者不注重提问、不善于提问、不会提问的情况。随之带给媒体的遗憾是:电视画面亮点缺,广播节目精彩少。不要说奉献给受众满意的作品,有时连最初的采访也难进展下去。2004年夏秋之际,山西省一女青年寻短见跳了汾河,被一武警战士救起,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已经精疲力竭的武警战士:“这位好心的武警,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武警战士憋了一阵子后开口了:“我当时什么也没想。”——面对此情此景问话的记者首先脸红了:这么好的题材,这么有新闻价值的现场采访,当事人怎么就  相似文献   

16.
在我家客厅的正面墙上,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身着傣族服装的老波涛(傣语:老大爹)带着慈祥的微笑在拍手,四周是许多傣族打扮的年轻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欢愉,照片左边、一个身着军服的少女正和着节奏明快的孔雀舞的音乐在高兴地拍着手,这位少女就是四十年前的我.……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武警战士。在军地两用人才的学习中,我选择了新闻报道的学习,并订了去年的《新闻通讯》。起初,我担心江苏离我们驻地湖北太远,订的刊物怕不能全收到。现在,我  相似文献   

18.
王乾荣 《传媒》2001,(10):50-50
好像是有少女被迫卖淫,不从,勇敢地从楼上跳下去,于是被媒体说成了"烈女".我看过好几例这类报道,直到前两天,一家地方晚报还在说一位受伤"烈女"已经治愈出院云云.  相似文献   

19.
“性沼泽”里跋涉的少男少女我是“性家教”。是一位免费的网络“性家教”!更确切地说,是一位关注青少年性健康状况的志愿者,或者叫义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被身边的一些事情和媒体上的一些消息所触动着。越来越多的关于未成年人性问题的报道屡见报端“。早恋”早已不是什么怪现象,而“少女妈妈”学生卖淫”少女卖处”学生人流大增”中学生暑假堕胎”禽兽老师”等等等等,类似的报道我们也已经看得太多太多。看到这些,我不仅在想:如今的孩子都怎么了?真的有报纸上宣扬得这么严重吗?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自从我做了网上“性家教”以后,…  相似文献   

20.
1989年4月,我应北京《农民日报》的邀请,赴京参加首届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列车虽在齐鲁大地上奔驰,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天安门了! 那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几十个代表乘一辆大旅游车驶向长安街,车到金水桥附近停下,然后由报社的领导作导游排队登天安门城楼。我站立在城楼往南远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