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说”属多音多意字。据考证,“说”字从古至今有四种读音,表示11个方面的不同意思。在现实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说”字第一种读音运用较为广泛;第二种读音运用频率较低,且易与第一种读音相混淆;第三、四种读音基本消失,只能在古汉语中见到,现将“说”字的四种读音和11个方面的音解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读书杂志》“意疑”析《史记》卷75《孟尝君列传》:“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王,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中华书局标点本,第七册,页2357)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二》“意疑”条说:“‘意’下本无‘疑’字,...  相似文献   

3.
本来,“遣言”是为了“表意”。但是,常言道:“意在言外”。苏东坡有句有名的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言”和“意”又相统一、又相矛盾的一种辩证关系。“言”和“意”的矛盾,还表现为: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4.
文以意为主。意决定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意接是文章内部构造的实质。文章的意有主、从两个含义。文章的意接主要有“主从接”、“主接”、“从接”三个方面。写作中主动接意,以期“内义脉注”须从三方面入手:明确文意,理清思路;运用意接规律指导写作实践;借助语接,穿针引线。  相似文献   

5.
苏轼、黄庭坚等人倡导的“书法尚意”理论与书法实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意”的内涵是理解“书法尚意”的关键,值得进行深入探究和考辨。从“意”字的释义可以阐发出“心意”“情意”“任意”“新意”四个关键词。结合对苏轼《寒食帖》等书法名篇的欣赏,对“尚意”论中的“意”字进行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书法尚意”论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写编的《中国古代史》,把代田法讲一亩分成三甽的“甽”字,注音为“Zhèn震”是不对的。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多音多义字,读音有区別意义的作用。读错字音就会妨碍对意义的理解。“代田法”的甽,《汉书补注》引颜师古注曰:“甽,垄也。音工犬反。字或作畎。”其它有关词书。尽管读音有几种,写法也有不同,但在释“甽田”、“甽亩”时,都放在quan的读音之下,并且说明“甽”字是个会意、形声字。从田川,即田间之川也,且是人力做成,“以别于天成之<(甽)  相似文献   

7.
琴 是中国古老的弦乐器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传统。在秦以前只是在士以上的社会阶层中流行。秦以后就流传到民间 ,一直存活在民间艺人和土大夫阶层的交流中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琴从形制和演奏方法 ,记谱法等方面均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琴风不求乐器本身的宏大而以其独特的音色、纯深的韵味及深刻的内涵博得人们的喜爱。琴乐讲求“音和”、“声静”、“意远”。“音和”包括音与音和 ,音与意和 ,弹琴者必须具备超逸的品格和气度 ,弹奏时要做到 ,仪态庄重 ,心情澄澈 ,气度舒缓 ,神思高远 ,才能奏出古雅之琴单 ,明冷仙《琴声十…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语音从上古至今,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发展变化之中有何规律可循呢?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见解。 清代学者钱大昕先生提出了“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之说;章太炎先生又提出“娘日二组归泥”说;近人曾运乾先生亦考订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结论。这些科学结论对我国上古音到中古音的语音变化作出了符合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意义到形式的方式,从话语中鉴别中古汉语“完成”语义的各种表达方式。从动词论元投射的角度看,“完成”语义的表达方式有:1.词汇层面,谓词中的显性范畴和隐性范畴。2.小句层面:(a)副词性成分,如时间副词“曾”、“尝”、“既”、“已”;(b)数量成分,包括名量成分和动量成分;(c)被动式;(d)处置式;(e)连动式。它们有层次地构成了表达“完成”语义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很多”与“很少”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修饰名词、动词时的差异。我们发现“多、不少、很多”(简称“多”系列)与“少、不多、很少”(简称“少”系列)、“数词+名量词”、“数词+动量词”也表现出这种.不对称。本文运用标记理论,在“多”系列、“少”系列和“数词+名量词”、“数词+动量词”这两类表数量的单位与名词、动词之间建立起关联标记模式。这一关联标记模式解释了“很多”与“很少”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多音字的存在是汉字充满魅力的一个原因,多音字的音义大多是紧密结合的。“蛇”字作为一个多音字,在《广韵》中有“託何切”“食遮切”“弋支切”三个不同的音。“蛇”读音为“託何切”,与“它”关系密切,但这个读音已经消失。“蛇”读音为“食遮切”和“弋支切”时,两个音所承担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蛇”字的书写形态丰富多彩,故也对出现在不同古籍中的异体字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2.
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3.
《魏书·薛辩传》云 :“(辩 )祖陶”。“陶”与“焘”音近形异 ,“涛”与“焘”音同形近。《北史·薛辩传》、《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下·河东薛氏西祖房》薛辩祖父名字均作“涛”。北魏太武帝名拓跋焘 ,《魏书》作“陶” ,当为薛辩祖父本名“涛” ,薛氏家族仕魏后 ,子孙为避太武帝讳 ,在公私谍谱之中改其祖名为音近形异之“陶”字。商务印书馆重版《中华人名大辞典》薛强条云 :“强父陶与同族薛祖、薛落分立部众 ,世号三薛” ,此说因袭《魏书·薛辩传》。河东薛氏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 ,薛涛 (陶 )又是薛氏家族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称谓文化复杂多变。“舅姑”本称“母之兄弟”、“父之姐妹”,但古代又用来称公婆。中国最古老的婚俗——表亲婚是导致舅姑称公婆的最主要原因。这种称谓在书面语出现之前就存在于人类的口语中。由于政治、法律、宗族、习俗的影响强化了这种婚俗,导致中国历史上“舅姑称公婆”的巩固。“舅姑称公婆”还有姑嫜(章)、姑蚣(忪、锺)、姑翁(公)的异称。与此相关,“舅姑”还用来称“岳父母”。  相似文献   

15.
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r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接受者角度探究简称翻译的“形”与“意”关系 ,认为译者通过弥补手段求得译文对应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妙赏”是其对外物的审美观照方式,其特征表现为:“无我”而“有情”;顺乎自然、追寻自然的本原;物我混同、“物化”和“不隔”。这种观照方式影响到陶诗的风格,使其诗歌本文意象具有了描绘性;“气”、“象”统一;“意”在“象”外的复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康宁  龚海平 《阅读》2012,(9):38-39
一、speak“说、讲”,着重指开口发言;另外,speak还可以指“说某种语言”。如: (1)Mr.Wang is speaking now.现在王先生正在发言。 (2)I can speak English.我会说英语。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原味”(异化)和“异味”(归化)是辩证统一的。文化翻译中,为使译文能够体现其宏观的“原味”,应遵循以下几点翻译原则:一是保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二是保持文化信息的“原味”;三是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只有在文化翻译中兼顾源语言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和目标语读者的准确理解,才不失为文化翻译的佳译典范。  相似文献   

20.
篮球防守意识中的“概念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念模式”是防守意识的主要内容。研究表明:(1)篮球防守的“概念模式”的结构,包括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各种防守行为的“概念模式”两方面内容;(2)应将已经建立的防守“概念模式”,在教学和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强化,并储存在运动员记忆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