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这么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懂课文必须靠自己亲历文本的全过程。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可见,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具有生命的灵性,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灵活生动地与文本对话,从中感悟、品味、想象、体验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  相似文献   

2.
<正>文本阅读中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让他们融入作品,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能力。语文文本阅读关键就是抓好几个对话:一、对话文本语义结构文本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既指向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同时疏离于文本之外。文本阅读框架是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在此阅读期待视野的关照下,学生的阅读行为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和想像等对语言艺术(文本)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情感的亲历、感受和领悟。在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并使之逐渐相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投入和亲自感悟,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新课标”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正是这种独特性蕴含了创新意识,学生也正是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研究教学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代阅读观也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带着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主动理解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所以,如果有学生认为范进不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探究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取有益启示。要达到这一要求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因为理解文本内容需要本色阅读,同时本色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强调个性化阅读,注重感受、体验和感悟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接受式的阅读,教师把别人对文本的解读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告诉学生,小到生字新词,大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一股脑儿塞给学生。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教师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学生很少能自主动手,自主动脑,自主阅读,进而对文本的感受少,体验少,感悟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体会。新课程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特别重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  相似文献   

8.
对话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这种理论虽然是针对所有学科的,但对语文似乎更有实践意义,在把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时,要将其“语文化”。下面是笔者在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话的基础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体验新课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要求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只有在阅读当中产生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其情绪才会受到感…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之一,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教学“课程目标”还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防止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所谓的讲解,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根据语境揣摩语句涵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涵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陶晓玲 《学子》2013,(1):65-66
一、分层渐进引导理性阅读阅读是渐进的过程,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是一种顿悟,这种顿悟需要一定感受理解作铺垫,是延时的感悟。加上孩子感受体验的独特和差异性,阅读理解和感受不仅是不同的,并且在速度和深度上也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一下子理解和感悟,那样不但对学生来说是高要求,同时对教学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草草了事和浅入谈出都不能让学生融入文本,和文本的作者进行真正的对话。这样的阅读是牵强的,没有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和体验,所依赖的只有学生自己积极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作者就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本文就此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吕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08-10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