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域文学特征的角度看,林混的诗歌在西海固诗歌作品中有其相对"另类"的特征,这表现在诗歌修辞、诗歌主题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林混诗歌的主题是多向度的,生活的辛酸与苦涩、人性的卑微与灰暗、现实的猥琐与丑陋、底层生存的疾苦与无奈等等都在其诗歌中得到过艺术的呈现。其中,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与反省、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与悲悯是构成林混诗歌主题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齐梁两代文学紧密相承,所以历来把齐梁两代文学视为一体。齐梁诗歌一向遭受批评,被认为是"华艳"、"轻靡"、"唯美主义"诗风的代表,虽近年来这种简单化的弊病有所纠正,但对齐梁诗风进行深入剖析的并不多。齐梁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纯艺术的精神对后代影响较大。本文试从诗歌创作理论、诗歌题材及诗歌表现方法等几方面论述齐梁诗对诗歌发展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对李金发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异质性"、"西方象征主义"、"现代象征诗"等特性方面,但在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也有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暗合或继承,比如"远取譬"的诗歌创作特点与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暗合,"漂泊意象"、"香草意象"、"瘦绿意象"等极具中国古诗特质的传统诗歌意象等,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史上诞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古今中外诸多文学理论,都涉及诗歌形式、符号探讨。如修辞、话语规则、句法结构搭建了诗歌的表层结构,象征和比喻又构成了其情感深层表达的"有意味"的空间。研究诗歌的艺术性、审美性,文本形式和符号学意义分析方法是基石。从三个方面解读余光中诗歌:(1)形式表层:韵律、句法、词汇主题;(2)"符号"示意:比喻、组合与联想、直陈或曲现"虚幻的生活";(3)"合式"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窗边少妇》评析,分析了威廉斯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诗歌创作观。不论是诗人强调"本土"还是"纯语言",其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这种简约之美主要体现在摄影般的透视之美、语言简洁之美、诗歌形象简朴之美及诗行和音步简化之美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诵读古代诗歌,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这就给诗歌教学提出了挑战,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做法。—、从朗读、关注诗歌语言本身进行鉴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杜甫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积淀诗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特有的文学现象.通过对其思想意义、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80年代"大学生诗歌"作为特定时空背景下出现的诗歌群体,它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愈是中唐、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一位诗歌大家,其诗歌有着"险、怪、奇"的风格倾向,呈现出以丑表意的特征,具体表现在韩诗中的丑之物、丑之事,怪癖字、奇语,光怪陆离的想象,以文为诗的写作手法等方面。韩愈诗歌中以丑表意主要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二次被贬的仕途经历;二是诗歌本身发展的规律和当时的时代风尚;三是前人创作经验和友人孟郊对其的影响。韩愈诗歌以丑表意的特征对同时期诗人孟郊、卢仝等,后世的李渔、苏轼等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诗歌批评和诗歌理论研究的现状,从其运行轨迹方面加以审视,可概括为"五个层次".即教材式、随笔式、学院式、整合式和诗哲式.而欲抵达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研究的较高境界,则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并善于从感悟和剖析具体的诗歌文本出发;同时,批评者在写作时,还应坚持"三不原则"以自律.  相似文献   

12.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历来在翻译界中争论较多。作为汉语古诗英译的顶级专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学说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对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和其他翻译大家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其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相较于传统诗歌写作,1990年代诗歌书写反映出了明显的"祛魅"特征。这种"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上述几点"祛魅",既有有效性和合理性的一面,又有各自的缺陷和偏颇。对以上"祛魅"进行剖析,可为1990年代诗歌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工人诗人",河北诗人李学鳌在诗歌理想与诗歌创作中逐渐实现了"工人"与"诗人"双重身份的融合。20世纪50年代,"颂歌"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此类诗歌始终贯穿着三个延续不变的主题。在"新民歌"运动的影响下,李学鳌创作出大量兼具"古典"与"民歌"特点的民歌作品。李学鳌的诗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一方面填补了工人阶级创作诗歌的缺失,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诗歌"真实性"的追求上,但是也显现出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岁寒堂诗话>是诗话体例成熟的标志,它对许多传统诗学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体系性地表达了作者的诗歌美学思想.其"中的"一说更是对诗歌语言、外在审美特征、内在审美指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诗歌语言表达范围以及诗歌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17.
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后期的重要诗人,其继承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创作了大量既众体皆备、又精工严密的诗歌,使五、七言诗在律化方面臻于成熟并最后定型,并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使得形式与内容高度结合,还提高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技艺、手法,进而形成其独特诗风,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两人因此而齐名,故史称"沈宋"或"沈宋体"。  相似文献   

18.
徐曼宇 《文教资料》2009,(9):130-131
"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揭示了文体对诗歌阅读鉴赏的意义.本文从"以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以诗歌语言的模糊地为扩充点"、"以诗歌语言的偏离性为深化点"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郭华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134-136
从希曼诺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诗歌"与音乐作品中的"诗意"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些因素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她凭借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独特的思想使她的诗歌脱颖而出,远远超越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了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诗作。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学家肖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文学理论探析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独特魅力,主要从语言、意象、主题的"陌生化"三个方面对其自然诗歌进行分析,旨在让读者深刻体会其自然诗歌语言的新颖细腻,意象的奇特精妙以及主题的深奥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