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内传真     
教育部:18所特教学校成首批“医教结合”实验基地 全国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授牌仪式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江苏常州市光华学校、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等18所特殊教育学校获颁“全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基地”铜牌。华东师范大学将为全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基地项目提供长期支持,并向每所实验校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康复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2.
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在上海启动,这是142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唯一一个有关特殊教育的项目。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将推进“医教结合”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规范运作机制、建设师资队伍、构建课程体系、开展相关研究,为全面提高智障学生的康复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下是该校组织的一组专题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4月16日,全国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授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司长李天顺、特教处处长谢敬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言语听觉科学实验室主任黄昭鸣等出席仪式,并为哈尔滨市燎原学校、上海市第四聋校等18所项目学校颁发"全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基地"铜牌。李天顺副司长传达了中央关于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4.
沈晓明教授倡导的"医教结合"理念,是一种融合医学康复和教学康复的特殊教育模式,已在全国特殊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越来越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编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全国400个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中唯一的特殊教育项目。当"医教结合"成为了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必然途径,我们作为一线的特教教师迎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如何能快速成长,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特殊教育中渗透现代医学非常有必要。文章就隆德县特殊教育学校试点医教结合情况,从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概念、多部门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论述了医教结合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医教结合"模式的讨论与实践使之成为特殊教育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争议不断。本文探讨了从残疾模式看医教结合、医教结合对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及医教结合是否该作为一项政策等议题,以期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医教结合"是现代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特殊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本文围绕"医教结合"教育支持体系的运行,从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设置科学合理的康复课程与拓宽康复教育渠道等方面入手,探索了"医教结合"在教学一线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医教结合"是一种简称,它应当包括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等内容。国内外特殊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如果把特殊教育学校只当作单纯的教学单位,对残疾孩子仅仅施以单纯的教育,而没有医学和康复等方面的介入,残疾学生的发展便难以达到最佳的程度、取得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西方特殊教育范式变迁以及特殊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角度对"医教结合"这一当今中国特殊教育流行话语及实践方式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作者认为:西方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从医学单一学科范式的治疗与干预发展到以医学为主加入其他学科成分,进而逐步走向以教育为主融合其他学科成分的过程。特殊教育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是教育模式下对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包容。因此,对于"医教结合"的说法,我们要真正放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框架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单一的"医教结合"剥夺了特殊教育"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更不能因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冲淡了其"教育"的本质而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教康整合"、"医教结合"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建设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课程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课程的成长以及机遇和挑战,着重讨论了以教育为核心的相关服务课程行动。  相似文献   

12.
蒋姿  申一村 《教师》2020,(13):109-110
“医教结合”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医教结合”的研究为理论依据,基于“医教结合”研究的现状,通过对医院医务人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及特殊学生家长的调查,以期实现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学生共同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教育的对象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各种各样的残疾儿童或者说是病童。目前的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门类独立存在,体系相对封闭,医生很少甚至是完全没有参与其中,其效果也自然尚有提升的空间。要在特殊教育的实践中做到医教结合,就要改革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政府的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残疾人组织的合作,建立医教结合的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在卫生行政管理的支持下,在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符合卫生许可要求和医疗康复机构标准,由合格的康复师主持的康复中心。  相似文献   

14.
《贵州教育》2024,(1):20-21
<正>贵州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特殊教育的决策部署,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围绕健全服务体系、增强保障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等重点任务,不断完善“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5.
高晶 《生活教育》2015,(4):85+13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的活动,应通过成立"医教结合"团队,采取医护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社会工作者纳入康复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康复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4月7至10日,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高级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对"医教结合"的内涵和该实验项目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规划纲要》强调特殊教育是以残障和超常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满足特殊需求的教育;对于残障学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坚持医教结合,探索驻校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中,医教结合是否应该以一项政策来予以制定和推行,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一,在政策学的基础上,医教结合是否符合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是否已经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以及“以医为主”还是“以教为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其二,政府在医教结合是否应成为政策需要探讨其角色定位及责任问题,应以中立的价值观来对待医教结合是否应成为政府决策的内容;在特殊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的政策制定模式.其三,医教结合成为政策是否已经具备了文化生存的土壤,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权利文化的生成和构建中,它还需要进行不断地自我生成.对于医教结合的政策制定问题,应该审慎地予以对待.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代特殊教育和医学康复的理念进一步扩大、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渗透,使得身心障碍的儿童通过医教结合的模式达到早期康复的效果。主要从特殊教育与医学的关系,早期干预的生理学、心理学的基础方面来阐述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20.
特殊教育不可因强调“社会教育”模式的重要性而否认传统的“医教结合”模式,也不可因强调“医教结合”模式而否认“社会教育”模式.特殊教育一方面应正视特殊儿童的残疾事实,关注残疾的病理学根源、行为特点以及矫正补偿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人的角度出发,满足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