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彬 《图书馆界》2014,(4):16-19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30年间,广西编辑出版了不少“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整理出版了一批地方古籍,在地方古籍的保存保护、流通利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地方学术文化研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传承及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徐小滨 《出版广角》2016,(20):47-49
古籍出版既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类型.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检索学界、业界对古籍出版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探寻我国古籍出版研究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同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期更好地研判、预测古籍出版研究的未来趋势,推动古籍出版学术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建军 《图书馆论坛》2012,32(2):155-158
古籍数字出版权利制度的构建是古籍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保障。为此,我们应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明确古籍数字出版的立法宗旨,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有效保障古籍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广泛调查我国古籍数字出版概况的基础上,思考古籍数字出版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建黎 《出版广角》2022,(12):11-15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就繁荣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古籍出版领域应紧紧扭住...  相似文献   

5.
对保护、修复民族古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护、修复民族古籍的意义进行阐述,提出了保护民族古籍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保护、修复民族古籍进行思考,呼吁尽力作好此事,不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更严重地损毁。  相似文献   

6.
张小思 《出版参考》2021,(4):67-69,72
在五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水利文献.近年来,在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对水利古籍的整理逐渐深入.其中,古代河工技术类典籍作为水利古籍的代表性文献,在整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既有古籍整理的共性,又有水利文献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以国家古籍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河工技术通解》为例,从典籍选录、类型覆盖、调查底本、标点断句、规范用字等方面,对河工技术类水利典籍的整理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向阳 《云南档案》2018,(12):59-61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许多古籍,它们不仅是历朝历代历史的记录,还是伟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古籍的保护历来都是文化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古籍合理妥善的保存起来,成为摆在管理员面前的棘手问题。新型保护技术的采用,可以在最大限度降低古籍保存成本,提高古籍的保存年限,这为古籍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关系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深切主题。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秉持中西并重的文化理念,致力保护与传播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古籍,保存文献;二是征集木刻版片,流传雕版印刷技术;三是刊印珍稀善本,嘉惠学术。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在古籍收藏、版片保护与古籍出版方面的功绩,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现代性中心。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古籍版本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传统的古籍版本文化保护多关注古籍实体性的一面,而忽视其非物质性的另一面,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古籍版本文化保护进行了重新审视,在论证古籍版本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从"传承"和"记忆"两大途径提出了古籍版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相关对策。这对加强中、小型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业务能力和提高古籍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省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古籍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鉴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背景下,古籍出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古籍出版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本文从古籍出版主体的合作与融合、古籍出版流程再造、古籍产品功能的重新定位等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古籍价值已经得到收藏市场的充分验证,而古籍的文化价值尚未得到系统开发和利用。本文结合古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各级公藏机构在重视原生性保护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古籍整理与保护是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理论上,如何解决研究工作的分散性,将相关知识融合,形成一个专门学科,将给古籍事业提供理论指导。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运用新技术去解决古籍整理与保护面临的种种问题,把握学科发展中的新机遇,已成为该领域从业者无法绕过的议题。基于此,笔者对著名文献学专家柯平教授进行了访谈。柯平教授就古籍整理与保护学科定位、面临挑战、研究范式、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详尽深入的阐释。从文献学视域下深入研究古籍整理与保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籍的本质,并有望实现对古籍更加全面、深入的保护,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4.
吴波  侯凤芝 《出版广角》2013,(22):36-37
作为内容出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出版模式,古籍数字出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与保护,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传播与使用,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结与分析研究提供了更新颖的视角、更广阔的领域和更丰富的可能。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迄今,对先贤存留下来的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便是后人绵延不绝的一项基本工作。这对于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对  相似文献   

15.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0,18(2):103-105,60
总结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对现代学术的建立和图书馆建设所作的贡献,为理解中国文化演进的内在轨迹,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解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张靖  刘菡 《图书馆论坛》2020,(3):101-106
古籍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流传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重视,也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带来契机,以研究引领或保障古籍保护的科学、规范化发展成为题中之义。在评析现有主要古籍保护研究团队的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阐明问题:对古籍保护能否成为一门学科的论证不足,对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理解有失全面,对于学科建设的背景和环境缺少关照,缺乏实证研究和国际话语意识。进而提出,应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框架下,在理解学科建设内涵和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科学建构古籍保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吴焕姣  林建 《出版广角》2023,(15):21-26
近年来,古籍出版社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主业,抓住机遇开拓文博考古板块,抓住优质文博资源,做好顶层策划思路和框架,创新出版的内容、形式,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考古文博图书出版,塑造了考古文博品牌,开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构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的新格局。对古籍出版的新驱动和出版新实践进行探讨,展望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的出版发展方向,有助于古籍出版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籍出版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古籍出版滑坡的原因,提出分层次出版是古籍出版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并探讨了古籍出版工作在每一层次上应如何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出版是保护医药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一是盗版现象严重,版权保护不到位;二是出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维持运营成本大;三是古籍重复出版现象严重,质量参差不齐.最后,本文基于FAIR原则对古籍出版商关于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籍文献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纸质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古籍保护工作质量。文章简要阐述了古籍保护体系的构建意义,结合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提出从制度层面、标准层面、平台层面和联盟建设层面搭建古籍保护体系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