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1,(3):16-16
要培养出善于创新的人才.需要“一对一”的精英教育模式。钱学森先生当年在美国留学时。就经常接受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一对一”的教育。我所提倡的“一对一”模式,并不是说一个老师只能教一个学生.而是说一个老师可以教多个学生.但必须抽出时间进行“一对一”。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要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张如龙 《科教文汇》2014,(17):201-201,203
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传授知识,那么教师在学生心中是知识丰富、形象伟大的一个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当老师的经常提及某某学生课堂表现如何如何,那么我今天就来谈谈做老师的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我将从体育教师口令、教学示范、体育教师情绪、体育教师语言四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学生”问题近年来讨论的很热烈,但在一线教师的眼中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在老师们看来“留守学生”问题又应如何解决?本文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一个特殊的对象,应该针对学生思想中的不健康元素推行“排毒式”职业素质一体化教育。对于学生,教师应当要从内心把他们当大人,要有爱心,建立平等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要制定基本课堂规矩,刚柔并济,老师在课堂上是立法者也是执法者,奖惩并行。教师之间也要经常互相谈论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职业素质一体化教育”主要以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让学生自主解读、分析、完成、归纳任务书为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职场的处理问题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展素质一体化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的教法,特别是语言要有“趣”,提的问题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人与人这间有着“母爱”、“友爱”、“情爱”等,还有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师爱.这种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母爱,它并不是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情关系,而是教师的职业中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教师,就必需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应该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做到教生如己,爱生如子.否则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教育事业中,“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我体会到了教育的辛酸,也品味到了教育的快乐.有教育就少不了批评,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教育是针对人的工作,由于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育工作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曾经与一位学生的“较量”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质疑”,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语文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引入活水”,突破旧的课堂模式,尝试新的手法。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教师心中共同的奋斗目标;还学生以主动,引活水致创新,也将是教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创新教育,将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课程改革中最易忽略的是作业批改:教师只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对号”“错号”,评上一个“优”“良”就算完事;对作业做得好的,老师顶多给个“优”,以资鼓励,然后本子发下来,师生相安无事;如果“问题严重”,教师则会把这些学生叫来面批。  相似文献   

10.
寇彩霞 《知识窗》2014,(4):73-73
“老师,听力要怎么提高呀?”“老师,为什么我努力了,就是不能提高听力呢?”听力在高考英语中占了30分,仅次于阅读理解。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也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学生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体育课上学生生龙活虎;理化课上,实验操作,学生争着向前;而语文课上,学生却表现得非常“冷静”,甚至“木然”,一副“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神态。语文课遭遇“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尴尬.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应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导”的不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的内心也不是死水一潭.如何成功上好中学语文课关键在于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以“应试”为目标,“管束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的将学生的思维束缚,作为教师“猎取”的对象,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教学就成了一种摆设。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漫无目的的听,老实的坐着,规矩的望着,耐心的看着,小心谨慎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师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师生间只有灌输关系,没有平等的交流,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相似文献   

13.
前言: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本文以多年教师工作经历,阐述了诲人不倦所带来的关怀强迫症,提倡诲人“知”倦,适当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让“知”倦成为书法中的“飞白”艺术,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备件和基本手段。一堂高效率的课,除了学生的配合就是老师的备课和授课,其关键在于如何把备好的课通过语言传授给学生,老师常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向45分钟要效率”,其实这样的效率完全取决于老师那准确、精练、生动、情趣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纪玉书 《金秋科苑》2008,(22):232-233
前言: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本文以多年教师工作经历,阐述了诲人不倦所带来的关怀强迫症,提倡诲人“知”倦,适当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让“知”倦成为书法中的“飞白”艺术,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16.
杨世英 《科教文汇》2014,(20):32-32
长期以来,一些政治课老师在对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往往会感到比较头疼,甚至他们认为,哲学课枯燥乏味,过于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不感兴趣。于是出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面对老师的提问要么鸦雀无声,要么集体合唱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克服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恐惧症”?如何让哲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是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审视且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学生评教     
“以学评教,以教促学”。“学评教”是以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直接参与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的一种评价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评价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情况,“学评教”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对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与综合素质铸成其人格,这是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凡是精辟的讲解、生动的描述、风趣的谈吐,都能激发起学生心中层层的智慧浪花。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学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师生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关系。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情”和“爱”,来达到让学生把对老师的回报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中。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践教学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考试成绩好,解题方法巧,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称赞,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样的情况反复多次,数学的学习和愉快的心情就能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学生对学习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相反,学生考试成绩差,习题不会做,老师经常批评,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