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因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引发俄美各种矛盾骤然激化,俄美关系降至冷战结束后的冰点。美国对俄罗斯持续不断的挤压使俄国内反美情绪上升;俄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它敢于同西方针锋相对。然而,俄美关系不会重新回到冷战,而正在形成非敌非友、对抗加合作的模式。俄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俄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虚拟联盟运行过程中的伙伴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的性质,目前虚拟联盟伙伴关系存在问题是其竞合关系中所存在的目标不一致、合作中利益失衡、伙伴企业间信任难等方面,因此提出了从构建良好平衡的伙伴间竞合关系的利益分配、中突的协调解决、合同对义务的约束、信任机制的维护等方面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迅速升温.两年多来,俄美关系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俄美在国际战略目标、具体的国家利益、反恐的态度和政策、国民的心态等方面较大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关系很难向纵深发展.合作与争斗共存、妥协与相持同在、缓和与紧张交替,仍将是俄美关系较长时期内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自“9·11”事件爆发以来 ,俄美关系迅速升温 ,其原因是俄美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尤其是伊拉克危机的爆发和伊拉克战争的打响 ,俄美关系再度面临严峻考验。事实证明 ,俄美关系仍存在巨大的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是由其矛盾的症结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俄美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研究大国关系的一个热门话题."9·11"事件后虽然俄美双边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俄美两国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反恐合作只是俄美关系得以改善的一个契机,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对如何认识和界定"9·11"后影响俄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2002年,俄美双方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声明、协议。俄罗斯积极调整国家战略,争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缓和、友好的关系,为俄罗斯的经济建设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及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再把俄罗斯作为“美国担心的主要敌人”。俄美关系的这种新变化,将对整个世界局势的缓和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9·11事件”为契机 ,俄美关系一改从前的分歧严重、矛盾重重的局面 ,步入关系亲密的所谓“蜜月”时期 ,俄美交好成为当前国际局势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9·11事件”之后 ,尽管俄美发展关系具有很多有利条件 ,但是根本改善两国关系还存在许多问题 ,两国成为真正盟友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内 ,两国关系的这种“既不是敌人 ,也不是伙伴”、“既有斗争 ,又有合作”以及“相互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的基本框架仍将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8.
美俄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国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和各国的对外政策。由于俄罗斯要融入大欧洲,美俄之间相互依靠和互相借重的关系和经济全球化,注定美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趋势。由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差异性,美国的冷战思维和俄罗斯经济的持续低靡以及民族主义因素决定美俄之间又是竞争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发生冲突,使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相关的大国关系更加复杂。俄格冲突的实质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对于战略空间的争夺。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恶化、合作受损,俄美关系出现局部紧张但不致出现全面对抗,俄欧关系合作的主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美欧矛盾由来已久,在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双方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差异及冷战后对世界问题的不同认知是其主要原因。就伊拉克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将继续维持大西洋联盟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将重塑新型的美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唐朝与西突厥的关系张兴胜初唐时期唐朝与西突厥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结盟到对抗的曲折过程,双方关系的复杂变化既根源于其战略利益与目标的尖锐对立,又与实力强弱的变易密切相关。和战关系的这个变化,对亚洲大陆的国际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观察李唐帝国兴盛的...  相似文献   

12.
门罗宣言的起源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长期以来 ,大多数论著过分强调英国的作用和英美矛盾的影响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美俄矛盾。本文则认为 ,美俄矛盾恰恰是门罗宣言最终得以出笼的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看日美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是日美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重要依据。日美安保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到90年代中期再度确认的历程,说明日美关系的核心是战略国盟关系。今天日美继续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图谋控制亚太事务。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日美关系由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演变成今天的平等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利益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本质,也是宗教现象的本质。人类对神灵的祈祷无非是为求得自身利益的保佑,宗教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对抗,宗教斗争背后隐藏的是现实世界利益冲突,宗教改革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人类只有在自然与社会中获得完全自由才能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冷战后仍是日美关系的重要基础。随着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日本已经突破自主防卫底线,进入国际安全合作领域。日美关系日益向着更加对等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方向发展。战略同盟关系依然是美日追求最高国家利益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篇是CDA实践中的成熟领地。文章在框架理论指导下运用CDA分析了New York Times在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后期两个历史阶段有关朝鲜的新闻标题,指出两个阶段不同的对朝政策在于前者注重对抗后者突出对话。联系两个阶段的不同美朝关系,文章认为美国的对抗政策是2006年朝鲜核试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尼克松对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反华"到"联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一方面既受到美国国内政治舆论的左右,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在内在驱动与外在压力的共同驱使下,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不得不走上正视中国的轨道,这个结果既关系到尼克松个人的政治前途,又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对尼克松对华思想演变动因的分析,可以揭示中美关系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也可以为近来中美两国复杂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提供积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中亚:谁的“大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亚的大国关系,学术界习惯以"大游戏"形容之。但它是谁的"大游戏"?它是在中俄之间、中美之间还是俄美之间?或者它是一场所有大国之间的混战?文本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文本分别对中俄、中美和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俄美是中亚"大游戏"的真正主角,俄美战略竞争是中亚"大游戏"的基本内容。2014年以来,中亚地区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游戏"是否将继续下去?它的结构是不是会发生改变?文本对这一问题也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亚洲地缘政治战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种目标充分表达了一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亚洲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在亚洲出现可能会导致战争的敌对关系、猜疑和不安全因素。这一整体目标又需要三个分目标的支撑。美国对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两种既联系又相左的观念。"9·11"事件后,随着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对华地缘政治观也有了些积极的变化。中国要确立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努力与美国等大国建立起平等、互利和制度化的地缘政治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冷战体制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张晓忠,王晶世界反法酉斯战争胜利后建立起来的以东西方对抗为特征的雅尔塔体制即冷战体制对战后50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生巨变,已经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东北亚地区是冷战体制下两极对抗的焦点,是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