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字母词的使用越来越多。人们对字母词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认为字母词的出现和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有人认为字母词的大量出现和使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度。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这是汉语文化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目前字母词的发展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字母词能否进入汉语词家族,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拟从字母词性质和特点、字母词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字母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几方面对字母词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薛笑丛  刘学 《现代语文》2009,(9):106-109
当前英语的广泛使用使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对这一现象,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本文分析了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状况,指出了字母词在汉语中的直接借用属零翻译现象,这种翻译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语言学基础,在承认字母词存在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到自己的职责,尽可能动用各种翻译手段,及时提供恰当的译语.对字母词的使用应当依照现代汉语词汇的习惯用法,坚持必要性、适当性、规范性等原则,以遏制汉语中夹用字母词语的蔓延现象,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计量方式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的5个版本的字母词收词情况,可以发现英源字母词占了大多数。在相邻版本中,英源字母词在保留、修订、新增的字母词中也有明显优势。越来越明显的纯字母词趋势,说明外来词进入汉语时“汉化”过程在减少。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这种新形势是与英语全球化直接相关的。英语全球化使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具有强烈的文化向心力,它不仅给汉语,也给日语、韩语带来了很多字母词。  相似文献   

5.
汉语字母词现象是语言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汉语字母词应辩证对待,对其使用中存在的语言不规范、一字多形及无节制滥用等问题应予以规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字母词是现代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与西方以字母为构成要素的表音文字的交流、碰撞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词汇现象。本文陈述了字母词的部分研究现状,利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了字母词的总体使用态度,试图证明语言态度对字母词的使用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着重分析了汉语中字母词这一词汇形式,字母词的出现是语言适应社会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中阐述了字母词的定义,分析了字母词的种类,同时对字母词这种新型词汇形式的产生原因做了分析,并且初步探讨了这种词汇形式在汉语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规范性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字母词的收录反映了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存在现状。以美国语言学者托马森的语言接触理论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第5版和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汉语受字母词的影响以英语为主,字母词的汉化程度较低,字母词的使用范围趋向日常化。同时,作为一种语言接触性演变,字母词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字母词的未来发展受到语言接触强度和语言使用者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字母词是汉语词汇家族中的新成员。它的出现和使用是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字母词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添了麻烦,尤其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上,字母词的自动切分是自动分词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字母词进行了类型分析和定量统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字母词自动切分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字母语素”的概念,用以定义字母词,并分析了汉语系统中与汉字词相对应的字母词的结构、意义、句法功能以及字母词和汉字词的相互影响,得出了字母词与汉字词可以在汉语系统中和谐共存的结论,提出了字母词的语音规范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字研究会有助于语言教学的发展。汉语的方块文字与其他字母文字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对汉语的表意文字与西方的表音文字在结构特点上进行了对比研究,说明表意文字对于汉语文字教学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论"字"     
字是语言单位的书写符号,是一切文字系统共有的基本单位,独立性、整体性、合成性和定型性是其共性;表示的语言单位不同、由字母或字根构成、构成元素多少和排列方式不同、形体长短等等是其个性。拼音文字的字不仅可以与汉字进行比较,而且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不同文字系统的性质和特点。拼音文字的字与汉字不相当、拼音文字的字是字母、是词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新词语的界定、字母词的读音、词缀的定义和分类、词缀和词族的关系等四个重要问题展开探讨。1."新词、新词语、新词新语"这三个形式,据其英译new words是同一概念.三种词形。2.进入汉语词汇的外来字母词汉读音节数量,要依据汉语音读兑换成的音节计算。3.词缀是语义上基于比喻义或偏离常用义泛化、具有构式类推性、词族标记性的造词词素,包括虚词缀和实词缀。4.构式词族以词缀为标记,仿制词族以实词素为标记。  相似文献   

14.
汉语字母词概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吸收外来词又呈现出一种将外字母直接入词的方式,所产生的新词即字母词。本就字母词产生的原因及途径、形成和分类、字母词给汉语学习使用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时字母词优劣的评价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L1) orth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word recognition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Case alternatio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visually distorted words of different types on fluent ESL readers' word recognition in naming. Visual distortion of word shape (i.e., cAsE aLtErNaTiOn) was utilized because, although visually distorted words have lost word-shape cues, they preserve the cue value of words (i.e., spelling patterns). It, therefore, was hypothesized that if one is sensitive to alphabetic orthography, or if one's inner mechanism of processing an alphabetic word is efficient, then the visual disruption of word-shape cues should not affect one's sensitivity to sequences of letters in words. In other word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 of case alternation in word recognition as an index of the sensitivity to alphabetic wor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case alternation effect in a naming task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for the ESL participants whose L1 is not alphabetic (i.e., Chinese and Japanese) than the ESL participants whose L1 is alphabetic (i.e., Iranians -- Persian as L1). This result seems to indicate that the Persian speakers, due to the facilitating influence of their L1 orthography, were less influenced by case alternation tha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speakers, whose L1 orthographies are not alphabetic.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first language orthographic features affect the orthographic coding mechanisms (i.e., word recognition mechanisms) in a second language.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汉语习得者在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认知上的差异,促进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用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三语被试对图画与西、英、中等五种不同书写形式进行语义相同和不同的匹配识别实验。发现: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相同匹配时,"西语词—英语词""英语词—拼音"以及"拼音—汉语标注拼音"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和错误率差异不显著。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不相同匹配时,(1)在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差异不显著。(2)在识别加工的错误率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西语词—英语词"和"拼音—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识别加工总体上遵循的原则是:(1)熟悉度原则;(2)从音到义原则;(3)在语义不同匹配识别中,汉字的识别还遵循着由形或由音到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文学术期刊中现在大多既列出中文目录又列出英文目录,而且除了在文章正文前列出“摘要”和“关键词”外,有的还在正文前或正文末列出英文摘要、关键词。这样做,显然是为适应行业规范要求,毫无疑问,遵循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笔者在翻阅了大量文科学术期刊,尤其是认真、仔细查阅了百余种核心刊物后,发现其中大多数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不少很不规范的情形。而这些不规范中又以汉语拼音方面的最为突出。可见,编辑们对汉语拼音的规范应高度重视并正确拼写。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a training study that assesses whether teaching the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of spoken words improves Chinese children’s subsequent attempts to learn to read the words. Teaching the pronunciations of words helps children to learn to read those same words, and teaching the pronunciations and meanings improves learning still further. Thes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both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knowledge are causal influences on learning to read words aloud in Chinese. It appears that learning to read words in Chinese may entail a greater reliance on mappings from orthography to semantics than learning to read words in alphabetic orthographies.  相似文献   

19.
字母词作为一种外来词,在汉语中已广泛应用。经过不同媒介的传播,不仅是字母词本身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群体对字母词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论文将扬州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考察学生对于字母词的态度及影响其使用态度的相关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9个指标分析出大学生字母词使用的总体态度以及指标所反映出的影响因素。调查统计结果后发现,环境因素、大学生群体特点、专业知识、字母词自身简洁的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基础汉字知识单元库建设的重要分析,认为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音节应与声符教学相结合,重视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因素与汉字教学相融,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