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两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边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一般史学论著总以为东汉的功业不如西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以统治时间论,西汉由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为两个世纪。东汉由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5年,也将近两个世纪。二者相差仅20年。以人口论,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13,233,612户,59,194,978口(据《后汉书·郡国志一》注所引《帝王世纪》)。东汉末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有16,070,906户,50,066,856口。户数增而口数减。(此据《后汉书·郡国志一》注所引《帝王世纪》,而《晋书·地理志上》则说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有10,677,960户,56,486,856口。二项资料,仅相隔一年,户数相差尚少,而口数相差颇巨,二数据未知孰是)如  相似文献   

2.
论佛经在我国的翻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佛经翻译的历史回顾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到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弘扬佛法,派遣僧徒四出传教.自此之后,西域地区的一些国家先后信奉佛教.《魏书·释老志》说,西汉武帝“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图之教,”张骞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公无前122年)回国,佛教的传入最早应在他回国以后.东汉明帝于永明八年(公元65  相似文献   

3.
沈秀英 《陕西教育》2005,(12):38-38
历史教材涉及知识面相当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教学课时少。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充分提高课堂利用率。巧妙运用“数字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用数字,牢记史实。例一:用数字记史实——“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秦朝历史都在公元前,陈胜、吴广两人领导九百人在大泽乡(三个字)起义当然发生在公元前。这样,就能轻松、牢固地记住了“公元前209年”。例二:两汉的起讫年代,可抓住其中“两”字作文章。两汉,分别在公元前、后两个世纪,先有西汉,后有东汉。西汉在公元前两个世纪(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东汉在公元后两个世纪(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汉之间夹个“王莽新政”(公元8年——公元25年)。  相似文献   

4.
《源氏物语》问世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文学中的一部古典名著,它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作者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公元八八八年以后二百年间)膝原道长执政时的宫廷女官,专门为皇后讲解日本史书和白居易的诗作。她约生活于公元九七八年至公元一○一五年。她的父亲兼长汉诗与和歌,对我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紫式部生活的年代距我国唐朝不过几十年光景,又受到家庭酷爱中国文学的熏陶,我国盛唐、中唐时期的文化自  相似文献   

5.
《博雅音》作成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现在所见各种《广雅》或《博雅》刊行本,曹宪音释皆散次于正文之后。至清代,王念孙疏证《广雅》,才将曹宪音释与正文分开。按王氏的说法,曹宪音释本与“《广雅》别行”,“特后人合之耳”,音释与《广雅》分开,不过是“从其朔也”。王氏整理后的《博雅音》附于《广雅疏证》之后刊行,此本有清嘉庆年间  相似文献   

6.
“侯官”考     
“侯官”是福建历史上的重要县份。侯官的前身为“候官”。两汉之际,候为郡都尉的下属,“候官”指候的官府。两汉,特别是东汉,每每以候主管边郡县,实行半军事统治,有时亦有以其官府“候官”为县城地名。边境县每每地广人稀,境域十分辽阔。关于福建候官产生的时间与范围,有两说:一为王国维说,产生时间大约于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到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的45年之间,范围为现福建全境。二为《三山志》《八闽通志》等方志说,产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最初范围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之地;至三国东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其范围缩小至明代福州、兴化二府;至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设晋安郡,其范围缩小到等同明代的侯官县,且与闽县、怀安县成为福州州治的三个附郭县。侯官这一地名,在文字上由“候官”演化为“侯官”;在读音上正在由[hòu guan]向[hóu guan]转化。  相似文献   

7.
公元四○年(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六年),在东汉交趾郡(?)冷县(按:现今越南境内安浪县、永富县一带)境内,发生了一次(?)冷部落女责族征侧起兵事件。据说,征侧攻城略地,自立为王,声势浩大。公元四二年(即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刘秀派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前往交趾,平定了征侧。公元四四年,马援班师回朝。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宗教在青海的传播,主要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和伊斯兰教。这两个宗教的信教者在解放前夕达全省人口的一半。另外,基督教、天主教在青海也有传播。 1、佛教: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一度盛行于内地,遂后在今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一种地方形式的佛教,亦即喇嘛教。据藏史记载,在八世纪至十世纪时,作为外来  相似文献   

9.
前言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卒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127—200年),是汉末著名的大经学家。郑玄遍注群经而尤重《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郑注《三礼》常用“以今况古”的手法释经,即以汉代的典章、制度、文物、风俗、时事、方言、俗语等等,来比况和解释经文,使经义易明。因此,郑玄的《三礼注》中为我们保留了许多有关汉史的珍贵资料。而且其中许多不见于“正史”  相似文献   

10.
概 说东汉末年曹操已掌握政权,至公元220年曹丕做皇帝,汉朝才灭亡,魏国才正式建立。魏国并没有统一中国,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5年西晋成立,280年灭了东吴,得到统一。但在第四世纪之初,北方又分裂,公元317年晋朝政府迁往江南成立东晋,而北方则有十六国之乱。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便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由刘  相似文献   

11.
伊朗古称波斯,汉代又称安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曾是罗马与中国贸易、交通(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史记·大宛传》记载:西汉张骞曾派副使访问安息,安息王令将出动二万骑到边境迎接。随后,安息又派使者来中国,赠送礼品大鸟(驼鸟)卵,带来黎轩(今地中海东部)善眩人(杂技表演者)。东汉和帝时,班超出使西域,派甘英往大秦(罗马帝国)于公元97年到达安息。公元124年班超的儿子班勇出使西域,又到过安息的西部。安息王子安世高也曾来中国,据《高僧传》卷一记载:从148年到169年的二十多年中,他在洛阳将三十多部佛经译成汉文。  相似文献   

12.
王符,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大约生于章帝建初(公元七六——八四)年间,卒于桓帝末年或灵帝初年(公元一六三——一七四年)*。他出身于地主阶级下层,为妾所生,“为乡人所贱”,社会地位比较低.在东汉社会趋附门阀成风和一派尊儒反法的叫嚣中,他“独耿介,不同于俗”,“涉猎于申、商、刑、名、韩子杂说”,终身不仕,隐居著书,抨击时政,在他所著《潜夫论》一书中,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病,提出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自原始绳纹文化时期(约公元前九千至一千年间)的陶器,到古坟文化时期(公元三至六世纪)的埴轮土偶,都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质朴生动的艺术品。早在公元三世纪左右时(相当于中国的汉、魏时期),日本文化就与中国文化有所接触。至六世纪时,在中国已经盛行的佛教,也随中国文化一起,经朝鲜传入日本。日本当时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关隘的出现,必定有特定的军事活动作为背景,有某种军事需要作为前提,有特别的地理环境作为基础。羌民起义是创建潼关的大背景,而东汉官军作战失利是创建潼关的根本原因,建关的目的则是控制东西交通要隘,屏护京师洛阳的西翼。潼关创建于东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 年)。  相似文献   

15.
吉木萨尔和阜康的道教探讨戴良佐道教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42年由东汉张陵创立,道教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奉老子为道祖,尊他为“太上老君“。南北朝时,道教盛行起来。南宋时产生全真派和正一派。元代以后,更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南方日正一教,以符科教...  相似文献   

16.
萨马尼王朝     
萨马尼王朝是公元874年波斯脱离阿拉伯统治后,由阿马德所创立的封建王朝.首都是布哈拉.十世纪前半期,势力强盛,领土扩大,中亚以及今日伊朗的北、东部地区都在它的当时版图之内.十世纪末,国势日趋衰落,于公元999年  相似文献   

17.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5-28
公元1至2世纪是世界古代史上四大帝国(东汉王朝、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之路——丝绸之路因贯穿于这四个帝国之间而畅通无阻,交易物品之多和四大帝国的繁荣昌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元1至2世纪是世界古代史上四大帝国(东汉王朝、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之路——丝绸之路因贯穿于这四个帝国之间而畅通无阻,交易物品之多和四大帝国的繁荣昌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圆周率π的研究有过杰出的贡献。早在东汉初年,古算书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三国时(公元三世纪)刘徽创立了割圆术,其基本思想,是用正多边形的面积来近似地代替圆面积。如以S_n表示单位圆的内接正n边形的面积,T_n表示单位圆的外切正n边形的面积。与单位圆面积π比较,从直观上可知  相似文献   

20.
汉书     
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人。生于东汉光武建武八年(公元三十二年),卒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九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庭,且有家学渊源。他的仲祖班(方人子)、博学有俊才,与刘向校秘书,汉成帝曾把秘书副本赏赐给他,伯父班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