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采用了课前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确定知识技能目标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商维红 《学子》2013,(7):55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几名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用从第五课"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到知识来设计和制作"人民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时,为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课前我们做了两次前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研究课《从问题到方程》,感受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①课前借助微课学习,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理解透彻;②尽情探讨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听过三位教师执教同一内容的课,课题都是“钟表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这一节课中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呢?三位老师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采用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教师课前教学设想:“认识大约几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79页。【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对2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在回答"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同时做过什么事?"时,仅有3名学生举出例子。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没有想像中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练习二·口语交际"。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提前几天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选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记下节目名称、讲讲节目内容,还可和家长一起讨论为什么喜欢。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与设计 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九课《花样》主要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中了解和感受花样的美和其简单的知识与特点,并能大胆地描画或剪贴图案花纹装饰物品.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限宇宙》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也是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学习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类设计、制造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探测工具的运用,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了银河系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的重点内容.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探究.出于知识掌握和培养物理素养的需要,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尝到"做科学"的乐趣.下面是我教学中创新尝试与反思.一、让学生课前有活动准备从而集疑1.课前准备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按要求照镜子看看镜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时,为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课前我们做了两次前测. 第一次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背景:妈妈花了13.8元买了3双袜子,每双袜子多少元?  相似文献   

12.
【课前思考】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入生活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到生活气息,使数学充盈时代精神。教学“方向与位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让学生正确辨认“东南西北”有一定难度。为此,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背景"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校的研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节课。课前我有三点困惑:1.如何回归学生的经验,沟通知识与活动、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教学才能真实有效。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听语文课时,发现所有老师上语文课,都没有让学生当堂做作业。即使是一年级的识字课,课堂上也很少指导学生练习写字。据了解大家习惯于在教完一课书或几课书之后,再拿出专门课时,让学生集中做作业。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看法。我们认为上课时,在教师讲清新知识之后,应该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练习的时间,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才  相似文献   

16.
案例描述 最近,我区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同上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一课。为了实现“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以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一教学目标,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案例描述 最近,我区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同上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一课。为了实现“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以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一教学目标,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复习课,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采用"问题—思考—分享"理念的分享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预学;在课中经历问题的提出、探究和分享过程,替代了原先教师讲解的灌输式教育.  相似文献   

19.
《蜡烛熄灭了》一课是苏科版《自然》第六册《空间和时间》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课是《空间的大小》,教会学生测量杯子、瓶子空间的大小,并会测出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如雨花石、鸡蛋等。既让学生了解了“空间”的概念,学会测量空间大小,又为这一课做了知识和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三个课时,是在认识角以及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特征的理解是抽象的,笔者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探索、建构,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