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 笔者认为,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外交,尤其是对苏外交,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对英美始终旗帜鲜明,而面对苏联却往往因意识形态的困扰不那么立场坚定了。问题的关键仍在于以什么为标准来评判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政策。 由于中国本身就存有党派利益之争的因素,意识形态不可能不影响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但是笔者认为,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具有决定性,而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则是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因此,蒋介石同意与苏联建立互助关系,并且他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下面就影响中苏关系的几个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身居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发表大量文章,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进行猛烈抨击和揭露,强调抗战宣传,现在总结抗战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人在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云南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控制汾阳军校,有炮兵团和手枪团也听其指挥。受察哈尔抗战失败影响,丢掉所有本钱,除自身的卫队外成了光杆司令。察哈尔抗战期间,冯玉祥能影响的旧部多为原西北军将领,地方实力派旧部将领未响应察哈尔抗战。其下野后,吉鸿昌未听其命令,原所倚重的汾阳军校师生,亦未完全按其指示听从宋哲元收编。福建事变期间,冯玉祥积极参与,但各旧部无一人出兵响应,使其认识到各旧部将领皆不可倚重。这时,冯玉祥的政治威望下降到谷底。  相似文献   

4.
抗战小说对于中国的文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承载了"抗战"这一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的题材,还以文学的形式传承着革命前辈们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宝贵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语境的不同,抗战小说也在每个时代以其不同的面貌出现.抗战小说的历次转向充分说明了抗战精神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它正不断地与每个时代结合,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拓展着抗战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河北抗战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抗战题材小说中占据中心地位,就是因为燕赵文化精神和抗战人文精神存在着彼此对位的关系.这两种精神的普遍意义就在于追求健全的人格.而建国后至今,对于以河北为中心的抗战小说的批评则折射出了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着单向度的流弊.在当下的人文精神建构中,我们应当走出这种误区.  相似文献   

6.
安徽三杰是指戴安澜、孙立人和卫立煌这三位在滇缅抗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安徽籍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以英勇顽强的同古之战而名垂青史,缅北撤退展现出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孙立人将军以仁安羌战役赢得国际声誉,印度撤退展现出国际合作的互助精神;卫立煌将军以滇西反攻战立下赫赫战功,统筹指挥滇缅抗战展现出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安徽三杰是滇缅抗战爱国将领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以淞沪抗战为标志的东战场的开辟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国民政府达到了持久抗战的目标,八路军也得以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而战略战术的失当及战略服从政略是导致国民政府淞沪抗战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了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和影响下,茅盾等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和文化名人来到新疆,组织新疆各族民众进行抗战文艺宣传,新疆文学艺术等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抗战文化,创作出一批反映抗战内容的优秀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它反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抗战必胜的信念,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展现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抗战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以及影视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它们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针对当代云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活动,媒体平台的传播,四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最终把滇西抗战资源有效的运用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论述滇西抗战文物的情况,并分析了文物征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重庆江津区白沙镇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名镇之一,2010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十二五”期间,江津区政府将投入10亿元,以抗战文化为核心,以旅游发展为载体,启动“五大工程”,全新打造白沙镇为“中国最爱国的历史文化名镇”。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重庆白沙镇抗战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进一步开发的提出了一些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施甸遗存的滇西抗战宣传标语,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在目前全国尚无较多抗战标语遗存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对施甸遗存抗战宣传标语的产生、概况进行了阐述,对保存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冯玉祥将军抱着共赴国难的愿望,奔走呼号,呼吁团结抗战,他的抗战“丘八诗”,是宣传抗日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冯玉祥将军的诗如其人,朴实无华,似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做作之感,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然又不失尖刻、犀利与敏锐,气势磅礴而通达.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冯玉祥六十寿辰时撰文写道:“丘八诗”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斗争策略使其自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5.
滇西抗战历史文化厚重深邃,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是我们主动服务教学与科学研究,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滇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特色资源、特色服务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需要以高纬度、深层次、立体式和多视阈的方式,全面推进,研究方向应该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方面,主要内容可涉及滇西抗战地位作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采取纵横捭阖之策,展开了全方位的多元外交,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广泛支持,力争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获得了积极的成果。抗战外交部分地改变了过去的依附外交,逐步向独立自主外交方向迈进。到抗战胜利前后,这种外交"光彩",又变得暗淡无光了。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彭桂萼撰写的分析抗战形势、文艺兵应如何参加战斗和云南抗战文化的动态等方面的时评文章,反映了一个文化人所具有的思想水准和爱国情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抗战文化的发展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共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同时,阎锡山也比较顺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牺盟会工作的局限性,八路军入晋作战急需发动群众的迫切性,以及阎锡山利用民众、守土抗战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绥远地区的近代学校教育相对落后,蒙旗师资缺乏即是其中重要原因.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绥远地区设立国立绥远蒙旗师范学校,对当时绥远蒙旗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保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这段悲壮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抗战资源。对其的研究经年未绝。通过调研,查找原因,分析案例。我们认为:滇西抗战资源对保山旅游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不可多得的;保护是根本,没有保护就没有开发;保护和利用二者可以相互支撑,最终达到建立"保护—利用—再保护—再利用"良性循环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