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夯实基础,提高口语表达,提高语文技能和文学鉴赏能力,促使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肖冬云 《文教资料》2008,(35):107-108
本文作者从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文本阅读题中得到启示.认为语文教师应加强文学文学经典的阅读引导,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更新作文理念,让学生完成独特精神文化和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业大学生冷落英美文学现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生出发对英美文学被边缘化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与文化心态是他们冷落经典文学的内在原因;而教学中文学理论和文本阅读的规定性缺失以及就业压力大是其外在原因.建议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并在课堂上引入文学批评理论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是学生文学素养积累的基础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文学经典阅读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人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阅读文学经典的类型比较单一,数量较少;欠缺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与方法;亟需教师在阅读和欣赏方面给予指导。提出的解决措施是:引导学生认识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教师定期给学生推荐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书目,传授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依托学生文学社团,开展文学经典讲解和阅读活动,塑造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中华路中心小学文学兴趣小组几年来坚持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感染、熏陶学生,引导他们开展写作活动。一批又一批的组员成了文学爱好者,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七九年以来,这个学校的文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就没有中断过,平时每周活动一次,到了寒暑假就集中几天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辅导。文学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儿童文学中的“精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以外的更新鲜、更有趣、更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细水长流地以作品中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独特的构思和动人的篇章来感染学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  相似文献   

7.
文学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基础。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文化浸润,这正是目前高职学生所缺乏的。培养高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是,要抓住阅读兴趣、阅读品位、语感培养和想象力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较为匮乏,这样的状况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阅读分析能力和作文创作能力低下两个方面。大量的文学阅读是学生积淀丰富底蕴和提高技能技巧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让阅读这一活动变成了边缘项目,语文教师对阅读活动重视不足,学生往往也无暇顾及阅读,这就综合导致了当前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爆发力不强的尴尬状况。为了有效突破这种困境,教师应当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综合提高学生阅读水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方法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一般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有限,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只有时他们进行有效指导,才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形成健全的个性等方面,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文学欣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精神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阅读数学文本,养成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作出了规定,并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明确要求,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名著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学生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会读名著,乐读名著,品读名著。一、让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美1.每周开设读书活动课。将名著阅读内容以特殊课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上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代替学生的活动,制约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还可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思维。随着终身阅读理念的深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敏感期,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作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阅读活动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存在严重危机。有时我们发现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阅读.可走近一看.他们手中的读物无非是卡通漫画和流行杂志一类的书。向他们了解平时的阅读情况:回答也大多是看些作文选编和学习辅导材料。可见.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浅层次的平庸化阅读活动。然而.我们的学生却迷恋于另类文学.对流行的“色情卡通”“暴力口袋书”情有独钟.孰不知这些“另类”课外书是精神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也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早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阅读世界,让他们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多年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并且开展各种与阅读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是一个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群体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文学、艺术于一体的语文课 ,应肩负起培养这些青少年学生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文学阅读和鉴赏是审美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 ,它更具有提高学生美育水平的职能。笔者就中学语文文学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的有关阅读谈谈拙见。(一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再现形象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人类“文化原野”,让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保证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呢?一、培养阅读的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阅读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都去喜欢所谓的高雅文学;而且,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走近文学,大多数都是为了追求情节的刺激,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真正以审美的眼光去读文学的又有几个呢?要让学生切实地走向文本,关键是要让他们发现阅读的妙处,产生阅读…  相似文献   

20.
抗逆学生是指能够克服他们自身所处的不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取得优秀学业成绩的学生。基于PISA2009的上海数据,本研究通过比较抗逆学生和其对比组处境不利差生的特点以及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提炼出抗逆学生一般所具有的主要学习特点:喜爱阅读、掌握元认知策略和进行较多高质量的学校阅读活动。男生和第一代"新上海"学生中阅读方面的抗逆学生较少,提高自我调控的学习能力和进行解释文学文本的阅读活动对于增加他们成为抗逆学生的可能性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