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荃麟是“修正主义文艺”批判运动第二阶段(1962-1966)主要的批判对象。江青以“毛主席的文艺哨兵”自居。她是一位个人意志极度扩张的人,1963年着手开展“样板戏”实践,邵荃麟的文艺主张成了“样板戏”提倡的“三突出”原则的对立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1964年10月,文艺界开始了对邵荃麟的清算式批判。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周氏兄弟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断地接受旧学与新知,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产生“立人”思想,发起《新生》文艺运动。他们主张思想的个性化,提倡浪漫文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重视科学小说;反对神魔、志怪小说,提倡“人的文学”;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反对“瞒和骗”的虚伪文学,提倡真诚的“儿童文学”。于是,他们早期文艺思想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如何重新认识或评价“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是当前文艺战线上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务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应当坚持的一个永远不变的原则,当然这个口号也就无可非议了。有人则说,这个不科学的、有害的口号,任何时候都不利于文艺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提倡。一定的文艺都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都是一定的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革命任务的不同,无产阶级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情况和  相似文献   

4.
一人民性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这些年来,人们都不敢谈论它。谁要提倡人民性,“四人帮”就给谁扣上“取消文艺的阶级性”、“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鼓吹全民文艺”等大帽子。提倡人民性,真的就如此大逆不道吗?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否定过人民性。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一文中,谈到宣传比利时革命的自由出版物时指出: 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历史个性以及那种赋予它以独特性质并使它表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是一个大众文艺的热心提倡者。在20世纪30年代“左联”发起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他虽然没有发表多少文章参加讨论,但从20年代起到抗战初期,他不但在理论上积极提倡,而且在漫画和随笔的创作中实践着文艺大众化。由于丰子恺同“左联”距离较远,其思想体系、文艺观点同大多数左翼作家有较大区别,也由于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研究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不应遗忘丰子恺。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超验抽象的“革命”与“政治”通俗化,将政治的“内容”注入到民间的“形式”中,以完成革命意识形态对民间话语的改造与重构,是解放区文艺创作的旨归,也是诸如“赵树理方向”之被提倡的意义所在。而以民间形式为依托的解放区文艺,如果要担当起教育大众的重任,就必然要对其加以更严密的规范,在发挥民间文学道德劝诫功能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理念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席扬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41-249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艺普及于大众的问题,原是一切革命先驱者和无产阶级作家所共同关心的事情.如早期共产党人恽代英和邓中夏等就曾经提倡过“革命文学”;翟秋白则更为明确地倡导“普洛大众文艺”;至于鲁迅对文艺大众化的论述,就更为人们所熟悉的了.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中即更具体、更明确地指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他还辩证地阐明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在他们独霸的文坛上,一直把所谓“三突出创作原则”,鼓吹成“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科学总结”。为了给这个“原则”抹粉涂金,他们的御用写作班子无耻地吹嘘“三突出”是什么“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典范”,是指导文艺的金科玉律。他们打着提倡“两结合”的旗号,强行要求“一切文艺样式”都按“三突出”的模式办事,不能有半点走样。一时间,不论创作,还是评论,言必称“三突出”,闹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针对初期左翼创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提出作家在创作中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反对“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的浪漫谛克” ;大力提倡大众文艺 ,努力推动革命文艺的大众化 ;密切注意当时出现的作品 ,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周扬新中国以来文艺思想及其实践,为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贡献.周扬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改变了周扬的命运,也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调整.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的.周扬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文艺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一种文艺观点的提倡,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当时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有着明显的或隐蔽的联系,从属于一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顽固坚持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同时,又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灵感论”,这并不是偶然的。“天才论”是“灵感论”的理论根据,“灵感论”则是“天才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众所周知,“天才论”是林彪反党的理论纲领,其实质是妄图篡改党的基本路线,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在中国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那么,以“天才论”为理理论根据的“灵感论”,就是林彪反党的文艺纲领,是在文艺领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反革命理论,他所散布的一系列反动文艺观点都是和这个黑纲领有联系的。我们要清算林彪的反动文艺观点,就要揭露批判林彪鼓吹“灵感论”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文艺界有些同志对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盲目加以推崇,甚至提出要以现代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有的文章把现代派的美学观点标榜为“新的美学原则”,宣扬文艺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现自我”,提倡“表现和挖掘艺术家的直觉和潜在意识”的非理性主义,要求用这种美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文艺创作。这就在文艺思想上造成了严重混乱。究竟应当如何看待现代派的美学思想?能否用它指导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这是必须加以澄清的原则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对待外国的文艺遗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去年初,有的同志认为,现代主义文艺已经是“不可扼止”的潮流,要不要搞现代主义文艺,“不仅是对世界艺术的估价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文艺发展道路,关系到如何认识当前作品中已经出现的现象”,提倡在中国搞现代主义文艺.这种主张,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值此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二周年之际,我们认为,通过学习《讲话》,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艺遗产的理论,不仅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且能更好地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并使之在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就是力图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艺遗产的理论,并结合实际,以阐明我国文艺不能走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文艺反映论是文艺本体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体”原为哲学用语,其内涵为关于存在的本质或本源。文艺理论上将这一术语用于对文学本质、本源问题的论述。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本体论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也曾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这里仅就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一点心得体会。毛泽东同志批驳了“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重复辩证唯物论创作方法的错误,就要妨害创作情绪”的论调,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他又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团体,一九二○年十月正式成立于北京,由沈雁冰、郑振锋、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小说月报》为该会的机关刊物。后移至上海。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沈雁冰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7.
茅盾毕生十分重视对外国文艺思潮流派的研究和介绍,他将它看成是“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从而达到“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这一根本目的所不可缺少的步骤与方法。早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为了寻找并提供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思想武器,他就以“穷本溯源”的态度,对欧洲自古典主义以来的各派文艺思潮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并根据中国社会与文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了介绍。茅盾早期对外国文艺思潮的介绍,以“重人生”的写实主义(也即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这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仙台学医的鲁迅,“幻灯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信仰,“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是体格如何健全,如何粗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我理解的鲁迅的精神——无私而无畏,绝望而顽强的战斗着的精神界战士形象。鲁迅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东渡日本,原本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但是“幻灯片事件”引起了他的反思,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来改变国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是多样化的文艺。这种多样化文艺的发展不能放任自流、各行其是,应在进步文艺的引领下发展。科学的艺术发展观就是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强调进步文艺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