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经济全球化(集中体现在跨国公司的进入和WTO规则的执行两方面)对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对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发展有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关企业整体规模小,加工工艺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是长三角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政策平台,加强区域规划,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行业整合、自主创新与产品研发能力等对策来促进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从而实现体育用品制造大区向品牌强区转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席玉宝  刘应  金涛 《体育科学》2005,25(6):22-25
通过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现状、特点及其具备的优势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许多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产业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的特点,形成“一镇(乡)一品”的生产经营格局;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以及政策与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体育用品企业的分布、性质、规模、区域特色、产品结构、生产经营和人才结构等现状分析,发现市场定位模糊、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普遍较小、品牌意识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依据1996—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数据,选取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和出口模式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风险评估体系,对近17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风险长期存在,1996—1998年处于高度风险状态,1999、2000和2007年处于一般风险状态。提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山东省17地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特别是销售收入前8位企业的实证研究,阐述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退出壁垒的结构现状,揭示现有市场结构与政府政策、企业经济规模、员工文化素质、产品研发的内在因果联系。旨在进一步优化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服务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化也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服务化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结合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际,探讨了服务化对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体现,主要包括: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层次体育用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济附加值,提高顾客体育消费感知质量,延长体育产品生命周期等。该文引入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分析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服务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化也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服务化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结合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际,探讨了服务化对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体现,主要包括: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层次体育用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济附加值,提高顾客体育消费感知质量,延长体育产品生命周期等。该文引入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分析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罗建英  丛湖平 《体育与科学》2005,26(3):46-48,51
以体育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类要素为切入点,从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技术并辅之于区位、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分析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认为上海市可以重点发展竞技运动观赏服务业;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轻工业类的体育用品制造业;江苏省可以重点发展以技术、资金密集型为基础的体育用品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徐磊 《体育科研》2020,(5):25-31
目的: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以地理加权回归,细化分析区域内不同城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1)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东部呈高-高集聚,西部呈低-低集聚,且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产业集聚呈向中部转移的态势;(2)资本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体育用品制造业产生影响的程度逐渐降低,而劳动力、研发经费支出(RD)逐渐上升;(3)FDI与资本投入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的作用明显,而劳动力与RD对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作用明显。建议:(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合理分工;(2)科学规划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实施绿色体育企业管理是适应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管理理念。树立绿色体育产品价值观、实施绿色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绿色体育产品、推行绿色体育产品生产、取得绿色认证和开展绿色体育产品营销等构成了绿色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管理实施绿色体育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尽快顺应绿色体育潮流,建立系统规范的绿色体育用品生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六个产业集群分布在运动鞋、运动服装、滑板车、传统武术器材、球拍、羽毛球六个领域,其产业形态有四种;产业组织以横向一体化模式为主;产品销售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产品外向度较高;产业集群化水平较低,产业集群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集群主要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区域性品牌打造力度不够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整合集群产业链,使横向一体化产业组织向纵向一体化转变,打造区域性品牌,以形成品牌效应,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增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大国和对外贸易强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贸易主体、贸易内容、贸易利得和贸易市场4个方面分析了体育对外贸易大国的特征。总结了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强国的特征:依托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发展并实施治理、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良好的原产国形象、拥有行业领先企业、创新能力强、主导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制定等。在此基础之上对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大国与对外贸易强国的联系与区分进行了阐释和分析,认为推进我国由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演进的实施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存在三个维度:第一维是"双力维",即压力维与动力维;第二维是"要素维",即培育、引进高级生产要素;第三维是"竞争维",即竞争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体育产业”界定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这三个简单要素,认为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也具备这三个要素.体育产业从经济学角度讲应该是指体育服务业,即体育产业是通过对体育本位功能的开发,为了满足社会对健康劳动力的需求、满足民众的健身和娱乐需求,而专门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研究及发展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德平  任保莲 《体育科学》2005,25(10):18-22,63
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福建省体育产业竞争优势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福建省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关系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等比较薄弱;大众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体育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缺乏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形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市场结构及管理的合理性较差,非价格竞争极为薄弱;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体育产业核心部分(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的整体成长性仍处在较低水平;福建省体育用品(羽毛球系列、运动服装、运动鞋等)加工制造业和竞赛表演优势项目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比较优势和在此基础上内生的竞争优势,成为福建省体育产业结构中进步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行业。据此,提出福建省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查找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运用哲学的观点对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为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提出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任重而道远,必须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建立在自下而上的需求机制下;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充分发挥政府、非营利组织、市场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逐步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相似文献   

17.
围绕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学界主流观点是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的占比。但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结构演进,还是我国后工业化时期的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并不意味着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体育服务业转移。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是创新的结果,产生包默尔悖论现象。体育产业结构赶超型发展战略实施,过度强调体育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多寡,不利于体育市场繁荣,弱化体育主导产业的优势作用,助推了生产要素"脱实向虚"的风险,促使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出现"结构性陷阱",这不利于贯彻中央提出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重点还应是体育服务业,特别是本体产业的发展,但继续增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力并无异议,硬性提出"着力提升服务比重"会造成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逻辑思辩的方法,研究和探讨体育市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提出体育市场的系统定义、分类模型,体育商品生产要素市场与体育消费市场的分类方法,指出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是开发市场的基础工作,应当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网上拍卖作为我国体育用品流通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琳 《体育学刊》2005,12(4):134-135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制造成本低,但交易成本高且在供应链竞争上处于劣势.我国居民体育用品消费需求构成,市场供给特征和竞争模式、硬件、市场等外部环境都有利于体育用品在网上的拍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学习国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制订有关电子商务和网上拍卖的法律法规,促进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切割了体育产业投入产出基本数据,将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置于复杂网络系统,从“整体”“单点”“亚结构”3个层次刻画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复杂性特征。研究表明:1)在研究期间,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体育产业内部环形网络经济已经形成,但整体产业部门间联系不紧密,依赖于实物性的单向支持,影响了体育产业结构的溢出效益;2)不同产业部门在结构网中存在不同位置与角色,其中,实物性产业部门对于其他产业部门向前带动效果显著,而体育产品流通与经济技术交叉融合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向后支撑效果显著。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有较强的辐射力与控制力,对部门间体育经济活动集散和中转作用较强,具备主导其他产业的实力。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场馆服务业与细分产业部门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关系,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是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部门;3)体育产业网络结构中存在“结构对等”的集聚子群,可划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之间互动关系呈现较为复杂的嵌套式产业链,提出“自反性”板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