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产业系统具有特征信息不全面性和不完整性的特点,符合灰色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国民经济紧密关联的产业部门、内部产业部门的关联度.结果显示:体育健身体闲业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最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产生较强影响;竞赛表演业与细分产业部门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关系.但关联度不强,其不具备主导其他细分产业部门的实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与产业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方法,以浙江省体育产业统计调查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从产业部门间的静态关联、动态关联和交叉关联分析,揭示了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广度、关联深度、影响力度和感应程度。结果显示:体育产业与16个产业部门存在较紧密联系.关联广度在诸多产业部门中居前位;与体育产业具有强关联的产业部门为纺织服装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等5个部门;体育产业对经济拉动的影响力度和综合感应程度均大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并均呈现逐年升高态势,表明体育产业的需求压力在逐步提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的产业部门是体育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根据体育产业的性态分析,认为体育产业是“动力产业”,具有5个比较鲜明的产业特性。  相似文献   

3.
体育产业若干界说的辨析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运用产业经济学和逻辑学原理对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育产业的各类界说进行了评析,认为以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劳务产品的企业集合来认识体育产业是最符合产业经济学和逻辑学原理的.以此为基点,本文进一步说明1)当体育产品进入市场形成商品属性时,其价值实现途径是体育产品及其无形资产的交换价值;2)体育产品与生产体育产品的投入品有本质区别,这类生产投入品的产业部门应属体育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3)媒体业、博彩业等产业部门是体育产品及其无形资产的消费主体,这些产业部门是体育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相似文献   

4.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福建省2008年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自编福建省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对福建省体育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波及效果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体育产业与第二产业有着高度的关联关系,第二产业特征明显,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滞后;影响力系数处于三大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之上,体育产业对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鲜明的推动作用,但感应度系数却低于其平均水平,其发展主要是一种内生式的发展模式;中间需求率在50%以下,而其中间投入率在50%以上,属于带动能力强、附加值低的最终需求型产业,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出口对福建省体育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为出口主导型产业;体育产业产品价格的改变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体育学刊》2012,(4):30-38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产业机制、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产业统计等方面存在问题。研究认为:(1)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当前是合理的,应大力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高级化;(2)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是体育用品业,而非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3)我国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应是内部放松体育部门的政府管制,外部加强体育部门与相关产业部门的政府主导;(4)"四分开"是中国体育产业当前最重要的制度改革原则;(5)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应是一种主要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总体定位的体育产业功能区;(6)当前应加强体育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出台后续配套政策;(7)应积极研发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统计系统。  相似文献   

6.
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动力系统模型,对不同优化路径进行仿真,对比不同的优化路径与我国体育产业支柱型产业目标、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目标契合程度,旨在探索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较为科学的路径模式。研究表明,在产业部门发展导向层面,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过度追求某一产业部门“比重”,会造成产业发展空间与资源被挤压、体育资源的不合理流动,弱化结构效益的转换。各产业均衡协调发展是最佳路径选择,可以实现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完成“体育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指标任务和达到稳定就业的目标。从产业要素驱动的层面,体育资源配置型优化路径更值得关注,既保证了产业结构效益产出的效率,又充分满足社会效益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第三产业经济学和体育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产业属性、国外体育产业比较、体育产业投入产出关系、体育产业地位和作用、体育产业政策等方面,对中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多角度研究,揭示了中国体育产业内部要素的关系及关联度、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及波及规律、体育产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章论述了体育产业的概念、特点,体育产业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指出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并对庞大的体育产业根据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按管理体制、体育产品的种类、消费的参与动机、经营集资方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体育科学》2005,25(5):69-7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产品属性及体育产业归属等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辨,结果认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是由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所驱动的,其界定应面向体育消费过程;体育产品是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的总称,体育产品可以是一种实物、一种服务或是两者的结合;体育产业部门生产的劳动产品和体育产品并不是同一范畴,判别一个产品是否为体育产品要看它的使用价值是否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要;体育产品的使用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消费资料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二是作为生产资料满足体育生产消费的需求;体育产业是提供体育产品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多种产业集合,具有“复合产业”的特征,将体育产业单独划分入第三产业的做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WTO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剖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WTO规则,分析入世后我国体育产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部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与此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认为当务之急,应根据WTO规则,制定体育产业保护政策,加快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植力度,使我国体育产业在充分享有WTO利益的同时,将其负影响减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而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破解体育产业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工作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等要素的投入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行动逻辑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结合模式,不仅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放开市场“无形之手”,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实践中,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实施产业创新驱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等途径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许嘉禾 《体育科学》2020,(1):26-41,F0003
产融结合是体育产业市场自发形成的金融创新发展范式,具有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和增进产业协同的重要功能,是解决体育产业资本供需矛盾,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剂良药。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探索性研究方式,穿透目标企业股权结构,梳理我国体育产融结合的实践进程,并借鉴先发市场经验,发现体育产融结合的生成逻辑,匹配体育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出体育产融结合的优化对策。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融结合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向好、政府规制推动和金融市场发育是体育产融结合的现实保障;资本逐利性、产业融资约束、金融支持阻碍和“脱虚向实”的政策调控是体育产融结合的动因机制;金融风险是体育产融结合的制约因素。三者交互均衡作用,共构了体育产融结合的生成逻辑。在实践中,应基于控制、组织、结构与技术四向维度,结合体育产业现实特征,秉持综合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多样性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权力分配、组织形态、基础构建和交易对手模式,并以风险防范和混业监管的风险应对策略为基础,以规范治理和利益平衡的组织协同策略为保障,以“政企双驱”“聚焦主业”的良性发展策略为原则,以“与‘融’俱进”“校企联动”的优化提升策略为目标,层层递进,推动体育产融结合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的体育用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解构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采用QAP模型检验了地理空间邻接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传统差异等因素与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空间网络结构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常清晰,各国间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的关联程度较高、连通性较好、等级性明显、稳定性较强,但彼此间的体育用品贸易合作关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一带一路"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中,中国、土耳其、捷克、波兰、匈牙利、巴基斯坦、印度和保加利亚等国处于核心位置,对其他国家的体育用品进出口贸易具有较大影响,拥有较强的国际体育用品贸易话语权。各个国家在"一带一路"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中的地位与功能差异明显,可分别归为"内向贸易板块"、"孤立贸易板块"和"外向贸易板块"3种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人口基数差异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但国家间的地理空间邻接关系、文化传统差异、人均GDP差异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创业者在个体社会网络互动中动员网络资源,以缓解企业组织创建早期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是当前创业环境下我国个体创业类体育新创企业保持存续与实现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体育创业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从个体社会网络的结构维度入手,在实证研究验证了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体育新创企业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网络结构性的视角指出了这一传导机制存在的行业性特征:1)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网顶、异质性与体育新创企业绩效间的传导路径更为清晰;2)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体育新创企业非财务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体育创业者高密度、强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更利于直接网络资源获取,高异质性的网络结构更利于间接网络资源获取;4)高密度、强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有可能限制体育创业者获取网络“中介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我国体育产业由于受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要素结构3大瓶颈的制约,仍然延续以外延扩张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的惯性轨迹。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大趋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应该以核心产业为重点、中间产业和外围产业为扇面,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以主体功能区资源优势为主导、城市群和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实现空间结构调整;以创新发展为核心、要素市场化和稳固化为切入点,推动要素结构完善,从而实现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具有现实意义。采用供给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形式,解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探寻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2)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有:经济体制决定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发展战略固化体育产业结构、大众需求结构刚化体育产业结构。(3)供给在与需求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以及供给创造需求是供给侧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理论基础。(4)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为: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发挥体育产业在体育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推进体育供需平衡,发挥体育产业在促进体育消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作为WTO重要成员国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行业第三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分析体育产业发展,调查归纳分析了现阶段河南省体育产业的状况,并结合危机管理思想提出出了部分措施,以求对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的关键时期,作为对中央文件的响应与执行者,全国多数省份陆续颁布本地区的产业政策,以引导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凸显的认知理念、制度安排、利益博弈驱动等影响,体育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是不同的。基于国家体育产业政策有效落实、科学调整政策发展轨道,选取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文本量化分析获取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障碍度模型对2014年以来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的协同力进行评价,诊断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期间内,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的协同力测度普遍较低,只有3个地区达到良好等级,11个地区平均测度值为0.431,处于“一般”等级。地方体育产业政策实施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大的依赖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地方政府落实产业政策的激励与投入力度。各地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政策体系构建中有一些延展和突破,但政策目标不具体、政策措施笼统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地方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再制定协同力提升的2大障碍因素。而障碍因子层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有的是政策目标的文本“政绩化”,有的是政策执行“主体模糊”,有的是政策对象响应的“梗阻”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淡化政策鼓励姿态,完善考评机制;建立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实行整体的协调联动;推进地方体育产业名录库,强化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动态监测与评估;细化财税等政策工具内容,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制度供给的企业表达制度,实现政策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广东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明 《体育学刊》2005,12(6):51-54
广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先行地区,体育产业已经发展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具体表现为:体育健身娱乐业快速发展、体育彩票销售额在全国独占鳌头、体育用品产销优势明显.但在体育产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市场导向不鲜明的缺陷;体育市场的结构、规模、效益、管理等有待于加强培育与规范.特别是要大力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产业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基于SWOT模型,分析负利率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并将这4个因素交叉分析,为负利率时代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体育产业在政策支持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状况下,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体育产业总量仍偏小,产业结构不均衡,体育人口数量偏低造成体育产业发展面临困境。负利率时代为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对此提出培养体育消费习惯、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全面提升体育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